•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彭錦耀

相關文章 17 篇
  • 「舞蹈空間」的作品〈心性篇〉
    近期演出

    「舞蹈空間」展演彭錦耀舞作

    台灣現代舞發展多年來深受瑪莎葛蘭姆美學影響,一九八九年平珩創立的「舞蹈空間」,則特意以荷西李蒙及模斯康寧漢的技巧爲訓練基礎,每年推出四位國内外編舞家的新作,拓展多元化的舞蹈風格。藝術指導彭錦耀去年應文藝季之邀推出結合舞蹈、音樂與視覺藝術的舞劇《八十日世界漫遊》後,今年又在舞蹈空間的秋季巡迴中推出他不同時期的四支風格迴異的作品〈三打白骨精〉、〈類星〉、〈八段迴環〉及〈心性篇〉。或抽象、或戲劇、或古典、或科幻,或以喜劇手法嘲諷《西遊記》,將豬八戒演成一個汽球,將歐洲中古世紀的生理學説擬人表現。這位出身香港的獨特編舞家,顯示出極其自由的創作空間。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 彭錦耀的《西遊記》
    即將上場

    舞蹈空間《西遊記》

    舞蹈空間藝術總監彭錦耀繼《三打白骨精》之後,與副總監馮念慈一起編了一齣分爲六段的大型舞劇《西遊記》。定位在老少咸宜,並參考了目前流行的卡通、漫畫及港氏喜劇片的這個舞劇,有旅居香港的英國音樂工作者彼得.小話及香港著名服裝設計師黃志強等人的鼎力相助,再配合上「嬉游西遊記」的系列活動,相信能讓觀衆對吳承恩的名著有全新的體認。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期 / 1994年11月號
  • 陶馥蘭覺得身心靈整合式肢體開發是她一輩子的事。
    特別企畫 Feature

    遨遊創意天空的滑翔翼

    三十五歲到四十歲這一輩的編舞者在穩定與富裕的八〇年代後半期起飛,從小劇場到大舞台;由國家劇院實驗劇場而各地文化中心,環境提供多元發展的時機。 這個年齡層的創作者多屬舞蹈科班出身,創作期長達十年;或者更久:林秀偉脫離雲門舞集自立門戶;出身文化大學的古名伸與楊桂娟則發展個人風格強烈的舞作。在這群年紀相仿的編舞者裡,陶馥蘭及彭錦耀算是異軍,前者因對舞蹈有濃厚興趣而轉行;後者原爲香港舞台活躍的創作人。他們的創作力堪稱旺盛,儘管舞蹈編作過程面臨轉型,作品風格極力維持在穩定中求變化,而長年累積的肢體訓練成爲塑造個人舞蹈特質的主軸。 林秀偉:心靈相合的探索 林秀偉十八歲投入舞蹈表演,靈巧的肢體加上強勁爆發力,她曾經是雲門舞集一顆亮眼的星。雲門時期,她便嶄露創作才華,她是爲了尋求舞蹈感動的概念,因而發展太古踏技法,目的在追求身體與心靈結合。 十幾年前,葛蘭姆技巧的脊椎訓練對她腹部及背肌力量極有助益,她說,當時由於過度使用,使頸肩和背脊長年承受椎心刺痛,因此發展出一種具賁張力量的技巧而又不傷筋骨的舞蹈訓練方式。 在發展太古踏肢體技法過程,她從動物的動作中找到身體律動的方式,如「獸肢」技法。她強調創作以冥想來進行,這類型的作品如《生之曼陀羅》、《無盡胎藏》。冥想是她編舞方式,她的舞作也多離不開母體子宮孕育生命的概念。不過,舞蹈呈現的主題面已逐漸拉寬,《踐花月之約》便屬於這類舞作,她對身體和心靈相合的探索仍然是未來肢體創作路線。 彭錦耀:舞與戲的交融 從今年新作《拉威爾傳說》呈現方式來看,彭錦耀的編作方式似乎改變了以往舞戲交融的模式,不過,他個人卻強調對音樂的關照才是創作所堅持的元素。 彭錦耀創作年齡長達二十年,一九七八年開始的兩年間,他以現代芭蕾作品在香港舞壇發迹。加入城市當代舞團後的八〇年代初,他嘗試編作以情感關懷爲主題的現代舞蹈作品。灰暗色調的舞作持續了幾年,一直到他離開城市當代舞團,作品才走出抒情的框架。 八六年以後,他成立多層株式會社舞團,創作嘗試各種實驗,不僅發揮空間加大;創意也轉得更快。工作環境讓他累積了各種編舞形式,題材和視野更寬廣,像《八段環迴》、《怪談》

    文字|王凌莉
    第60期 / 1997年12月號
  • 《天方夜譯》在眞假虛實的世界中游移。
    台前幕後

    舞蹈空間的拉威爾

    繼《超時空封神榜》之後,舞蹈空間舞團要做一場純舞蹈動作的「拉威爾傳說」。不禁令人好奇,彭錦耀與馮念慈這兩位編舞家,又將爲觀衆帶來什麼樣的作品。

    文字|陳品秀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 〈孔雀舞I II III〉分別表現出濫情、滑稽、矯飾的色調。不僅單純表現出舞蹈的音樂性,還豐富了舞蹈音樂性的不同面向。
    舞蹈

    對待肢體的理性思維

    彭錦耀和馮念慈在「拉威爾之夜」除了一慣的搞笑之外,亦展現出一位好的編舞家該有的音樂素養。

    文字|洪誠政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我的舞蹈生涯 進化論》匯集香港三代編舞菁英共同演出,標誌出香港舞壇的「越界」特質。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

    不斷Crossover的香港當代舞蹈生涯

    香港的文化身分,似乎不斷在演變,亦不斷從一個範疇跨越至另一範疇。其實,香港的現代舞蹈發展及其景觀,也一如這段文化歷史,每一代均不斷重新定義它的涵蓋範圍,並且從不同的跨界手法(crossover)演進中,擴展及至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香港藝術節製作屬於「香港」的「我的舞蹈生涯」,便不單只是為香港的舞蹈發展史建造一個里程碑,而是更真切地讓我們看見香港一直以來百川匯海的舞壇景象。

    文字|楊春江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 《超時空封神榜》中掌控權力的其中一對──紂王與妲己。
    舞蹈

    笑看人世蒼涼的《超時空封神榜》

    若說《超時空封神榜》的搞笑、卡通化、多元異質並置、反串、疏離、解構等諸種平面、無深度手法構成了這支舞的後現代風格,隱藏在《超時空封神榜》無厘頭背後的,卻是一層嚴肅的喩意。

    文字|洪誠政
    第52期 / 1997年03月號
  • 《偶術重現》,楊銘隆編舞。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由舞蹈肢體引領 啟發多元藝術的空間

    「沒有設限、開放思考、多元創作」,二十年來,這些發展概念形塑舞團經營的特質。舞蹈空間舞團的「新」與「變」,擴大表演藝術的空間,更實質地對台灣舞蹈表現形式產生質變的影響,也因此形成舞團特有的風格和發展形式。它的發跡不是仰賴一個舞台明星,創團團長平珩憑藉的是對藝術和舞蹈的熱愛與不設限的寬容,與其說它是一個專司表演的舞團,不如視它為一個藉由舞蹈肢體探索而發展多元藝術的「空間」。

    文字|王凌莉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 由彭錦耀/馮念慈合編的《超時空封神榜》再次展現怪誕突梯的風格。
    台前幕後

    介於暴力和浪漫之間 舞蹈空間《超時空封神榜》

    怪誕突梯的彭錦耀說《超時空封神榜》要做得像日本漫畫,「有科幻味道的那一種」,格調是「介於暴力和浪漫之間」。

    文字|樊雯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 由兩個香港人分任藝術及副藝術指導的舞蹈空間舞團,屬於台北的皇冠藝術中心。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陌生的城市繼續熟悉的藝術創作

    九七不遠,留在香港爲的是藝術,離開香港爲的也是藝術。葉錦添、彭錦耀、馮念慈來到了台灣,尋找個人創作舞台的重建,眼中的台灣、心中的香港對他們而言,是經過了什麼樣的評比後而做的抉擇呢?

    文字|詹曜君
    第43期 / 1996年05月號
  • 舞蹈空間舞團特立的風格,乃拜舞團的主力編舞家彭錦耀之賜。
    舞蹈

    奇而異哉,彭錦耀!

    「媚皮易憤」、「間舞揷劇」相當完整地呈現了彭錦耀做爲一位編舞家所具有的獨特藝術內涵及創作手法,「1996怪譚」可說是彭錦耀將這些編舞手法運用到極致的模型。

    文字|江世芳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 彭錦耀在《逢場作戲》裡展現一段京劇唱腔。
    新秀登場

    悠遊於芭蕾與現代舞之間 彭錦耀寛廣的「舞蹈空間」

    來自香港的彭錦耀(Sunny Pang)從芭蕾舞團到現代舞團,從舞者躍升爲編舞者、藝術指導,經歷越豐富,創作手法也越自由。從近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越來越能放手與「舞蹈空間」的團員一起跳舞,一起玩。

    文字|林亞婷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 由方淥芸設計的燈光使小小的劇場頓時五光十色。
    舞蹈

    夜總會式的歌舞表演 《高解像爵士音樂舞》的觀感

    在國內現代舞團中,最具現代感、最富娛樂性與實驗性的,首推舞蹈空間舞團。今年該舞團在第二屆皇冠藝術節裡由馮念慈所編作的《高解像爵士音樂舞》則是典型的傾向娛樂性,企圖將芭蕾、現代、拉丁、踢踏等各類各式的舞透過綿延的爵士樂重組並爵士化。

    文字|鄧玉麟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新.杯弓蛇影〉將「吃」視爲一種猥瑣的事。
    舞蹈

    「舞蹈空間」讓團員享受自由的編舞空間

    大量的生活化動作如果只依原貌放在舞台上,並不能眞正被觀衆「看見」。在放棄技巧性動作的追求之後,應該更精確地探討動作的本質應該如何展現。

    文字|陳品秀
    第24期 / 1994年10月號
  • 《西遊記》輕鬆逗趣,但不隨便。
    舞蹈

    冷面笑匠式的幽默 舞蹈空間演出《西遊記》

    《西遊記》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早就滾瓜爛熟。面對一個如此「熟稔」的題材,大部份人是提不起興緻的,覺得好像變不出什麼新的花樣。然而看著一幕幕帶著彭錦耀「冷面笑匠」式的幽默,精心設計改良的新潮版《西遊記》,卻讓你不想笑都很難。

    文字|陳品秀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 〈類星〉以隨機偶合的方式演出星體運行的交錯。
    演出評論 Review

    解放的快感.鬥智的趣味

    後現代舞的起源,就是一場顛覆過去舞蹈美學經驗、拓展原有創作演出方式及形式的「運動」。影響至今,舞蹈已與其他表演藝術形式,尤其是戲劇,有了新的結合關係。

    文字|羅曼菲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 《繞地遊》系列中的〈通天吼〉。
    舞蹈

    《繞地遊》的趣味性與思考性

    《繞地遊》的明快節奏及舞者的無盡精力,讓人覺得消費性社會的另一角落依然存在著某些希望及理想。

    文字|容大超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鋼琴家范德騰與許哲誠的創作火花
  • 戲劇(曲)

    秀琴歌劇團《鳳凰變》+真快樂掌中劇團《壵》 傳統X新編X前衛三位一體

  • 東京

    野田秀樹成為榮獲ISPA「傑出藝術家獎」之日本第一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