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地遊》的明快節奏及舞者的無盡精力,讓人覺得消費性社會的另一角落依然存在著某些希望及理想。
在台北的衆多舞蹈現場中,很難找到一些比較有彈性的空間可供編舞家發揮想像力。六月二十五日,「舞蹈空間」在皇冠小劇場的一場充滿實驗性的現代舞,卻讓觀衆做了一次「繞地遊」。編舞家彭錦耀運用了大量非舞蹈手法及多元性空間舖排,傳達出他對愛滋病、環境汚染、人際關係等時代問題的看法。
就某一層面而言,彭錦耀強迫觀衆面對這些不輕鬆的問題(諸如每位觀衆派一枚保險套),但在另一方面,他大量地運用幽默的對白及漫畫、卡通的動作語彙來淡化這些嚴肅問題的壓迫性。這些都不是《繞地遊》引人之處,反而是若松君及蔡必珠在劇場大門前及畫廊中多段的雙人舞,更令觀者別有會心。
値得一提的是,「舞蹈空間」成立四年以來所培養出來的舞者,都有茁壯成長的趨勢。《繞地遊》中詹幼君所編的一段是極富想像力及趣味性的段落。可見小型舞團的養份不見得比大型舞團差。在創作自由度及風格多元性而言,台灣近數年的小舞團有極出色的表現。
《繞地遊》的明快節奏及舞者的無盡精力,讓人覺得消費性社會的另一角落依然存在某些希望及理想。儘管我們無法寄望舞蹈可以短期內改變人的習慣,然而,從現場觀衆的笑聲及沉默看來,彭錦耀及十多位舞者已喚起不少人的反省。正如在塑膠袋佈景及保麗龍的道具中跳舞的舞者勾起我們的擔心及懼怕,我們也可想想看,是否要修正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消費取向。
文字|容大超 藝術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