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香港的彭錦耀(Sunny Pang)從芭蕾舞團到現代舞團,從舞者躍升爲編舞者、藝術指導,經歷越豐富,創作手法也越自由。從近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越來越能放手與「舞蹈空間」的團員一起跳舞,一起玩。
《終極芭蕾1995》
10月13〜14日
台北市立社敎館
10月29日
彰化縣政府禮堂
11月22日
台中中山堂
11月24日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12月20日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2月24日
桃園縣中壢藝術館
關注台灣舞壇的人,對「舞蹈空間」舞團藝術指導彭錦耀的創作風格想必印象深刻。詼諧反諷的《逢場作戲》與顚覆逗趣的《西遊記》皆展示Sunny與舞蹈空間團員開放的觀念。因此看到他爲台北芭蕾舞團於今年三月所編的純芭蕾作品時,眞是非常訝異──原來Sunny也有如此中規中矩的一面。
與芭蕾有緣
其實Sunny最早接觸的舞蹈形式就是芭蕾。那年他十六歲。在香港唸中學三年級的暑假時,下決心要好好把握假期學習一項自己有興趣的藝能。到了舞蹈學校後,發現自己相當有舞蹈天分,吸收力強,於是有機會參加香港舞蹈學校的聯合演出。當然舞蹈界長期男舞者供不應求的現象也是彭錦耀擁有豐富舞台經驗的原因之一。
高中畢業後,他到東京國際基督敎大學留學。彭錦耀回憶說:「第一年主要在加強語言能力,第二年修了一些共同科目之後才發現自己想唸的是舞蹈系,可是那間學校卻沒有!」所幸Sunny在日本兩年期間沒中斷在當地舞蹈學校的芭蕾課,回港時才有機會參加剛成立的香港芭蕾舞團,體驗一名職業舞者的生涯。
新的舞團,聘請了許多有經驗的大陸舞蹈家,彭錦耀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不少,感到非常充實、愉快,不過那一年也算是他一生中的轉捩點,因爲他體會到芭蕾舞的限制以及發覺到自己對編舞的興趣。於是他再度收拾行李,決定到紐約學習現代舞。
現代舞的吸引
問到在美期間的收獲時,Sunny表示:「在大學編舞課所學有限,最好是直接去看演出或電影,甚至一些視覺藝術展。」
一九八二年大學畢業的Sunny雖然已發現自己的編舞潛力,但是他淸楚地知道他不想在外國人的文化中從事創作。所以從美國回到香港的第一年,雖然有點「游手好閒」,不過有機會,他仍把握與其他藝術創作者發表「多媒體」的實驗性演出。
次年,彭錦耀加入香港的職業現代舞團──城市當代舞蹈團。「原本他們找我去當舞者,但是幾個月之後,我感到好憋!我開始爲他們編舞,從一些獨舞和較熟悉的芭蕾舞做起。」
如今回想起來,Sunny認爲當時編的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是《淸平調》(1984)。「那是個小品,約十分鐘而已,動作少,但細緻,是我開始運用中國素材的第一支舞作……雲門舞集在一九八六年也跳過。」的確,彭錦耀近幾年的作品中,純舞蹈的作品很少,大多屬於舞與劇的混合體,後來連Sunny拜師學唱的梅派京劇也派上用場。
Sunny成了城市當代的駐團編舞家之後,發表了不少作品,一九八七年離開舞團,又再和一群朋友合組「多層株式會社」,繼續發表《金瓶梅》、《三打白骨精》等。
轉往台灣「舞蹈空間」發展
一九八九年,台灣繼雲門舞集之後的第二個專業舞團「舞蹈空間」成立,在關渡的國立藝術學院客座的彭錦耀便應邀於次年擔任該團藝術指導至今。
由於舞蹈空間是個講求人人平等的中型團體,舞者們也經常有機會在團內發表自己的作品,於是爲舞蹈空間創作時,Sunny會針對不同時期的需求而調整他的作品型態,如爲首季演出所編的《牧歌》就是一支五人的純舞蹈,因爲Sunny認爲舞團剛成立,作品單純些較好。第二年的《獨個兒跳舞》就複雜多了,爲了訓練舞者們的獨特演出風格,Sunny安排許多高難度的獨舞,由舞團的舞者輪流接受跳、演、唱、即興等考驗。彭錦耀表示在舞者們的技巧都成熟了之後,他的作品就可以「放手去做了」,如《八十日世界漫遊》、《瑟琶行》等都可看出彭錦耀作品自娛娛人的成分。
今年新作《終極芭蕾1995》
至於本月即將登場的新作《終極芭蕾1995》又將帶給觀衆何種驚喜呢?Sunny表示:「去年的作品戲劇成分多,這次較重舞蹈與音樂。」
這個分爲〈芭蕾傷腦筋〉、〈白壁本無痕〉、〈行行出狀元〉、與〈夢境已成眞〉(Sunny指出合起來唸是一首五言絕句)的四幕舞劇,無論在舞蹈結構與音樂的選用都與古典芭蕾密不可分。首先,彭錦耀爲古典芭蕾舞劇的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打抱不平。「芭蕾舞劇之能吸引觀衆,主要是因爲音樂很美。作曲家能在編舞家所給的種種束縛下,創作出如此巧妙、有革新、有韻律感的音樂,實在很偉大。」他這次選用了幾首最喜愛的芭蕾舞劇音樂,希望能讓它們跳脫出爲原來舞劇服務的性質。
從古典芭蕾舞劇出發
而古典芭蕾的標準模式則通常分爲四幕:第一幕介紹劇中人物的熱鬧出場;第二幕屬男女主角期待愛情火花的浪漫唯美氣氛,通常以白色爲主調,有人稱之爲「白色芭蕾」(ballet blanche);第三幕則有一些戲中戲的娛樂性舞蹈如有地方特色的舞,但內容上與劇場無關;第四幕則是以超現實的手法解決劇中的衝突,經常借助夢境來達成。因此《終極芭蕾1995》會分成前面介紹過的四段也是別有用意的。如第一幕Sunny安排舞者以他們每個人在平時生活中的個性出場。因這段史特拉汶斯基音樂的原編舞家是巴蘭欽,所以Sunny在創作時也參考了這位大師對節奏及動作的特殊處理手法。而第四幕原本是柴可夫斯基爲編舞家珮迪帕(Petipa)的舞劇《睡美人》所編的音樂,經過彭錦耀的轉化,將會以「夢」爲主題,其中參考了《睡美人》中王子的幻覺,《玫瑰驚魂》Le spectre de la rose中少女的夢,以及《胡桃鉗》中小女孩的夢。
Sunny從傳統芭蕾訓練起步,如今又再度回到芭蕾式的創作範籌。一向強調舞蹈之娛樂性的彭錦耀,希望不熟悉古典芭蕾的人也能欣賞《終極芭蕾1995》中舞者「賞心悅目」的演出。
(本刊編輯 林亞婷)
彭錦耀作品年表
1995 《曼陀鈴》<
1994 《西遊記》*
1994 《逢場作戲》*
1992 《琵琶行》*
1991 《八十日世界漫遊》*
1991 《憨弟》#
1991 《獨個跳舞》*
1990 《C與Y生命中的兩天》※
1990 《金瓶梅(再版)》#
1991 《牧歌》*
1990 《三打白骨精》#
1990 《透支時分秒》#
1989 《高雅的華爾滋》※
1989 《慢板》※
1989 《金瓶梅》#
1988 《相/貌(再版)》#
1988 《放射性行動》<
1988 《七仙女》<
1987 《八段迴環》<
1987 《心性篇》<
1987 《¾拍事件》<
1987 《金陵雜劇》<
1986 《相/貌》※
1986 《天方夜譚》<
1986 《怪譚/繪卷》<
1986 《類星》<
1986 《游詩》※
1985 《神話A-F/A'-F'》#
1985 《再折長庭柳》#
1985 《明與晦》※
1985 《雰圍氣》<
1984〜1986《展I-IX》※
1984 《淸平調》<
1984 《蜀道難》<
1984 《無言歌》<
1984 《之獨舞》<
1984 《魂》<
1983 《高、單、高!》<
1983 《小提琴與鋼琴組曲》※
1982 《藝之蛹》※
1980 《綾鼓》※
1980 《對角線》※
1979 《海の想ぃ》※
註:
*──舞蹈空間舞蹈團
#──多層株式會社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
<──其他團體,包括獨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