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響樂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慶典之後的靜心沉澱 依然閃亮耀眼
結束繽紛燦爛、持續了一整個樂季的卅周年慶典,國家交響樂團在新樂季中選擇靜心沉殿,以三首莫札特晚期作品回歸自然,代表著樂團不浮誇、真誠面對觀眾的信心與決心。話雖如此,但樂季中的節目看來依然相當閃亮:經典樂章、演奏名家都不缺,更有多首以原住民為主題的委創作品,加上活潑的電影系列與歲末跨年音樂會,最後以華格納歌劇收尾怎叫樂迷不動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NSO歌劇《三部曲》導演
羅賓森 我的更動,是為了讓觀眾更了解這部作品
NSO本樂季壓軸歌劇浦契尼《三部曲》,即將在七月演出,特邀現任聖路易歌劇院藝術總監的詹姆斯.羅賓森擔任導演,執導他於二○○二年應紐約市立歌劇院之開季演出的版本。羅賓森說:「要執導浦契尼的歌劇,必須要先了解他想說什麼,並讓這些想法自然地舒展出來。」他強調自己:「不特別追求讓觀眾困惑,所以即使我更動了作品的時空背景,都是為了讓觀眾更加了解作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浦契尼最佳詮釋者 再演浦契尼
繼《修女安潔麗卡》、《蝴蝶夫人》之後,NSO再度挑戰浦契尼的歌劇,並由有「浦契尼歌劇最佳詮釋者」封號的音樂總監呂紹嘉指揮,令樂迷興奮期待!這次推出的《三部曲》,NSO特地邀請台灣旅義戲劇女高音左涵瀛、韓國青壯世代首屈一指的男中音孔炳宇、旅義女高音李佳蓉,及國內重要聲樂家們共襄盛舉,一同演繹浦契尼獨特的歌劇魅力。
-
藝號人物 People NSO長號首席
宋光清 人生 是美麗的凸槌
帶著一把長號,宋光清吹遍古典、爵士、流行,各種角色、音色游刃自如,不但是NSO長號首席,也跟著周杰倫世界巡迴。音樂之路從小走來曲曲折折,他卻說:「純粹是被騙了!我的人生與靈魂,就被那一點點聲音給騙了,騙到我心甘情願要幹這一行。」不但出了長號演奏法教本,更錄製了台灣第一張古典長號演奏專輯《這裡真好》,未曾考慮銷售,只問自己想不想做。人生常有美麗的凸槌,即將當「老」爸爸的他,將如何迎接人生另一個凸槌?相信走慣岔路的他也會順利克服。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布魯克納7」
布魯克納的里程碑 艾爾加的天鵝之歌
NSO六月份的「布魯克納7」音樂會,將演出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的經典作品《第七號交響曲》,此作為布魯克納奧地利之外的地區進行作品首演,首演的這天被後世稱為「布魯克納享譽世界的生日」。而同場也將由大提琴家楊文信詮釋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被稱為作曲家的「天鵝之歌」,樂曲從抒情吟詠逐漸走向沉痛哀鳴,深刻的情感與抒情性,成就了這部作品的傳奇性。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極致古典」
關於「天后級」的單簧管演奏家莎賓.梅耶的豐功偉業,相信樂友們已經耳熟能詳了,在這裡也不再贅述她被卡拉揚欽點,卻沒能如願成為柏林愛樂首位女性團員的故事,不過「塞翁失馬」卻讓她卅年來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單簧管演奏家。 在一篇廿年前的訪問中,她曾提及單簧管的歌唱性如同歌劇中的女高音,從她近年演出的曲目,也不難看出對歌劇大師作品的喜愛,今年演奏過多次莫札特協奏曲,來台北的曲目是韋伯的《小協奏曲》。 韋伯是浪漫時期的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也是繼莫札特之後對單簧管音樂最有貢獻的人,因為他有一位摯友演奏家巴曼,猶如莫札特有史塔勒。梅耶認為韋伯的單簧管音樂裡有更多的歌劇元素,《小協奏曲》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由一個悠長的高音開始的序奏,立刻把我們帶入歌劇的場景,梅耶將會展現她如同Prima donna般的魅力。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極致古典」
莎賓.梅耶 兩首協奏曲滿足台灣樂迷
知名單簧管獨奏家莎賓.梅耶將二度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極致古典」音樂會,這次她可說是誠意十足,將演出兩首協奏曲韋伯的《降E大調小協奏曲》和武滿徹的《奇幻詩章》,加上客席指揮麥可.桑德林的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一場極致的古典音樂盛宴即將展開
-
特別企畫 Feature
NSO 帶著「台灣」去歐洲
一百廿餘人, 跨越六、七個小時的時差, 飛行歐陸六趟、跨越歐亞兩次, 五個國家、六個音樂廳 他們無視時差與身體的疲累, 演出、打包、旅行、再演出 以《臺灣》交響曲作為介紹自己的名片, 再以經典作品展現實力。 面對西洋古典音樂發祥地,他們無所畏懼, 為了讓歐洲看到台灣, NSO帶著「台灣」,出發到歐洲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給NSO的一封信
Dear NSO, 在翻過一個山巔之後,會是什麼? 當然是另一座更高的山峰! 彷彿才從美加巡演回來,現在,又要出門!廿來人的辦公室分成兩組,一半守著家,繼續每週演出的票房衝刺;另一半跟著出門,忙著打包樂器、整理各種「伴手禮」CD、專書,順便準備如何繼續幫你「寫履歷」、做紀錄片!一切都已經auto-pilot自動在軌道上運作。也正是在這出門的前夕,收到了《美國唱片指南》三/四月號雜誌傳來在美國加州及加拿大溫哥華巡演的兩篇樂評,這三頁小專輯的大標題:「臺灣愛樂(註)的北美首演」,副標小字「中國愛樂也在城裡!」兩個樂團當然各有所長,然而樂評家簡短兩個字的結論卻令人振奮:Advantage, Taiwan。(台灣,勝出!) 過去幾年團裡團外經常有人問我,「NSO的自籌款壓力這麼大,為什麼一定要出國巡演?」「在國內營運都已經負債了,怎麼還要籌措經費出國?」也有國外的媒體問我,「出國巡演的目的是什麼?」 是呀,為什麼? 為什麼二○○六年我剛上任時,堅持取消在國際性音樂雜誌買廣告,卻從此年年花錢邀國際媒體來台欣賞你的演出?為什麼次次堅持要參加亞太地區、歐洲地區的交響樂團聯盟與音樂經紀人年會?為什麼你可以從與其他亞洲樂團的(自費)「交流互訪」進展到讓歐亞音樂節、音樂廳場館、經紀人出資邀約演出?為什麼對「名字」那麼介意,介意到不斷地爭取「正名」從Philharmonia Taiwan到Taiwan Philharmonic!? 現在,讓我告訴你,為什麼?! 我跟你的十一個樂季裡,一起經歷了十次國際巡演,感受過卅個不同的音樂廳的音場。過去我們只看到歐美天團高貴的票價、昂貴的演出費,卻未曾深刻體驗其中可能的「各種風險」:體能、耐力、時差、天候可抗力與不可抗力的種種因素。這幾年咱們一起「冒險」巡演,配合在地主辦需求、場館的檔期、行程路線的不便性等,有的行程吃緊,有的倒吃甘蔗。我當然知道「演出者是沒有『時差的權利』」,逼著你在廿四小時內、在長途旅行後,立即面對六~十三小時時差,十~十五度的溫差,各場館舞台大小不同、寬窄深淺迥異、音響的殘響各有個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孕育音樂家的搖籃
布魯塞爾亨利.拉寶芙音樂廳
NSO二次歐巡的第一站,就是歐盟所在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演出地點在國際樂壇上可說非常具代表性,就是每四年一次的「伊利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賽場之一「寶薩藝術中心」中的「亨利.拉寶芙音樂廳」,曾經誕生過許多優秀的演奏家,包括這次隨NSO歐巡演出的小提琴家陳銳。此廳的聲響效果號稱是全球前幾名,此外還有兩大亮點不可錯過有著新藝術風格的管風琴,還有高雅氣派的皇室包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布魯塞爾
舉足輕重的「小城」 音樂藝術之都
布魯塞爾不但是比利時的首都,也是歐盟的總部所在,除了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它也是一個美麗的藝術之都,尤其是在音樂領域,除了聞名世界的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還有在歐洲樂壇舉足輕重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與收藏豐富、頗具特色的樂器博物館。
-
特別企畫 Feature 見證波蘭的一頁歷史
華沙愛樂廳
首度造訪波蘭,NSO的演出地點居然就是知名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場地華沙愛樂廳!這個音樂盛事的殿堂,與兩位知名的波蘭音樂家關係匪淺,其一當然是「鋼琴詩人」蕭邦,另一位則是波蘭的「音樂外交家」帕德瑞夫斯基。原建於十九、廿世紀之交的華沙愛樂廳,在二戰中毀於戰火,到一九五五年才重建啟幕,新建築以社會主義寫實主義風格呈現,是波蘭目前唯一國家級的音樂廳。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珍愛鋼琴詩人 處處遇見蕭邦
說起波蘭,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人物可能就是蕭邦,這位愛國愛鄉的浪漫鋼琴詩人,生前無法返鄉的他,也堅持要在身後將心臟送回故鄉埋葬。到了華沙,總是想讓人探尋蕭邦的足跡,從埋葬他心臟的聖十字教堂、他曾經就讀的學校、豎立著他的巨大雕像的「瓦津基公園」、蕭邦博物館你會發現,這充滿藝術氣息的華沙,無處不是蕭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多瑙河畔的音樂之窗
林茲布魯克納音樂廳
NSO到訪的第三站,是以「電子藝術節」聞名、作曲家布魯克納的家鄉林茲,演出地點即為當地最負盛名的布魯克納音樂廳。在市民請願募款下才建成的布魯克納音樂廳,以高水準音響設計聞名,而除了古典音樂演出外,該廳更主動參與推動林茲新媒體藝術潮流等事務,傳承奧地利古典音樂文化外,也順應著國際當代音樂趨勢脈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林茲
工業之城現在未來式 融合古今的藝術基地
有古典的氛圍,也有前衛的色彩,這就是林茲,一個融合古今的奇妙城市。如電子藝術中心、蘭多斯美術館呈現了新媒體與當代藝術的探索前線,而老建築如郵務中心、新主座教堂,也在藝術家的巧思中,呈現顛覆想像的新穎風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立國的見證者
柏林音樂廳
柏林,是德國重要的音樂城市,也是藝術文化之都,在過往君王、政府的建設與推動下,藝術活動的蓬勃可說是歐陸的重要指標。NSO造訪歐陸的第四站,演出地點是有「世界五大最佳音響音樂廳之一」美名的「柏林音樂廳」,這座一八二一年建成,從劇院轉型為音樂廳的演出空間,回顧其歷史,可說是與柏林的文化史緊緊相繫,亦象徵著德意志文化歷程的延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柏林
藝文選擇多不勝數 「新鮮」角落待你探索
柏林可說是藝文愛好者的天堂,音樂、戲劇、舞蹈、視覺藝術從經典到前衛,各式各樣叫人眼花撩亂。而在這人文薈萃之都,也不斷有新的景點待你探索最新落成的皮耶.布列茲音樂廳,彷彿柏林版華山特區的文化釀酒廠,還有充滿活力的哈克雪庭院,都是從舊建築重新轉型的最新文化景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珍惜傳統 擁抱「新點」
維也納音樂廳
帶著台灣的聲音,NSO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據上次到訪,竟已經廿年!這次的演出場地,是廿世紀初建成的維也納音樂廳,以當時最時興的「新藝術」風格設計,「觀眾友善」與建築工法更為當時的建築立下新的標準。維也納音樂廳的節目方向「維繫傳統,投入創新」,也從開幕貫徹至今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維也納
不只有莫札特 音樂之都古今交錯
作為聞名世界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與許多重要的音樂家可說是關係深遠,當然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莫札特,到了維也納,必然要尋訪他的足跡。除了代表西洋古典樂的莫札特,這裡也是現代音樂關鍵人物荀貝格的出生地,「荀貝格中心」正是樂迷們親近現代音樂寶藏的地方。
-
特別企畫 Feature 立足傳統擁抱現代
里昂拉威爾音樂廳
行程來到尾聲,NSO抵達了法國南方的重要大城里昂,這個位居歐洲交通要道的商業大城,始終擁有獨特創造力和對新事物的特別鑑賞力。在這個城市之中有個重要的音樂表演殿堂法國國立里昂管絃樂團駐團所在的拉威爾音樂廳,正是NSO的演出舞台,在這個可以容納兩千一百名觀眾的大型音樂廳裡,每個樂季都有超過廿萬人次入場聆樂,除了里昂管絃,還有五十位以上的獨奏家,超過廿位的特邀指揮,及各個國際特邀樂團的精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