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芬蘭的指揮大師凡斯卡,也是知名的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作品詮釋大家,後者以音樂描繪家國的峻偉風景,前者則以指揮棒讓曲中風景立體呈現。凡斯卡這次與NSO合作,除了演出西貝流士的《第五號交響曲》,也將呈現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的《太陽神》序曲,北國風情將隨音符在台北樂迷面前鋪展開來……
NSO名家系列「凡斯卡與西貝流士」
11/25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淚中有最深的喜悅,或許可用來形容西貝流士的作品與芬蘭人的性格」當代詮釋西貝流士大家,指揮凡斯卡(Osmo Vanska)如此看待自己的文化源流。
在長期覆雪、缺少生機的環境中求生是所有高緯度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但芬蘭還因身處瑞典與俄羅斯之間,遭受數百年兩強權接連殖民,使其文化發展長期備受壓抑,也正因如此,芬蘭的體質強韌、性格低調,一如芬蘭國樹——歐洲白樺,內斂不顯地屹立於風雪中,也如凡斯卡所言「喜悅深藏於淚水裡」。
以音樂詮釋芬蘭迷人的地景
透過凡斯卡的觀點,我們其實更能理解西貝流士音樂的聲響;像是每當低音樂器持續鳴響,延長如冰封世界的荒涼平原,同時又會出現許多細碎的木管動機與定音鼓滾奏,彷彿融雪前後,萬物靜待動身、世界將翻新為彩色。
凡斯卡自述他在八、九歲時,於家鄉Samminki首次聽見西貝流士《第五號交響曲》後,大幅拓展了他對音樂的想像。後來當他在廿九歲奪得「貝桑頌青年指揮大賽」首獎,開始其指揮生涯,他專注演奏西貝流士作品——這來自童年的回憶,更讓他累積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他和首次任職首席指揮的拉赫蒂管絃樂團(Lahti Symphony Orchestra)曾於瑞典唱片廠牌BIS灌錄西貝流士交響曲全集;二○○三年受聘為明尼蘇達管絃樂團音樂總監後又再度灌錄了一次。近年則與倫敦愛樂管絃樂團(LPO)在二○一○與一六皆合作了西貝流士全本交響曲系列。
在這頻繁演出西貝流士的歷程裡,凡斯卡屢被問及一次次重新詮釋有何改變,在去年的訪談中他說道:「現在會花更多時間『換氣』,基本的概念或許沒有變過,但每一個階段我想像出的顏色都略有不同。」凡斯卡的詮釋特別講究聲響的立體感,正如芬蘭迷人的自然地景紛呈,本次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第五號交響曲》,著實令人期待他會如何處理第一樂章繁複的交疊樂句、第二樂章靜謐中的生機展現與末樂章十六隻天鵝飛越天際之場景。
熱中演奏廿世紀後音樂
凡斯卡也相當熱中於演奏廿世紀後的音樂,特別是北歐作曲家之作,除西貝流士,還有卡爾.尼爾森(Carl August Nielsen)、卡勒維.阿霍(Kalevi Aho)等。這次將演出的尼爾森《太陽神》序曲,為作曲家於愛琴海旁受日出日落啟發之作,樂念描繪了太陽神赫利奧斯(Helios,阿波羅之前的太陽神)駕駛日車來到與離去交替晝夜時序。全曲音響溫暖,調性變換頻仍,仿若層層色彩彼此渲染,特別能展現指揮的想像力。
此次還邀請到生於台灣、活躍於國際的中提琴家黃心芸,與凡斯卡演出巴爾托克中提琴協奏曲和楊聰賢《悲歌》。前者洋溢東歐音樂之獨特重性、節奏多變的特色,特別能突顯北歐與東歐樂念一靜一動的迥異美感;後者則是作曲家以二二八事件為題材寫於一九九五年的作品,由中提琴演繹的受難主角與陳述「2281947」等數字之鼓聲共同展開,其間情緒濃烈,令聽者幾近感同身受,展現出創作者對時代的細膩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