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珠新配
-
少年往事
溯源之前的溯源
對藝術家劉若瑀的認識,不外乎「優人神鼓」的創辦人而「鼓」也成為藝術標誌。不過,這其實是1993年之後的她,邀請黃誌群加入、擔任擊鼓指導,原本的「優劇場」正名為「優人神鼓」,她也在2004年將本名「劉靜敏」改為「劉若瑀」。鼓與名字,是外顯的,但更著重朝向內在的修煉,恰如劉若瑀說話的語氣既平靜又溫暖,既平穩又充滿生命律動。 「優劇場」創團的最初5年其實是劉若瑀「溯源」的過程。當時的「溯計畫」,包含:走白沙屯媽祖遶境;學習太極導引;《七彩溪水落地掃》用民間文化的形式講述環境問題;第一次進實驗劇場的《鍾馗之死》運用踩高蹺和北管、太極拳,以車鼓弄形式完成《巡山頭》,《老虎進士》採用道士科儀等。後來離開優劇場的王榮裕創辦金枝演社,還有吳文翠、邱秋惠等人也在溯源之後繼續往前走。 但來自新竹眷村的劉若瑀說:「他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裡長大,而我就是竹籬笆隔著一層⋯⋯」她的溯源又在哪裡?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蘭陵的誕生與延續
沒錢做戲的年代 多元劇場的濫觴
誕生於一九八○年的「蘭陵劇坊」,是台灣現代劇場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前身為「耕莘實驗劇團」,在吳靜吉指導、金士傑帶領下,一群愛好藝術、對當年劇場現狀不滿的年輕人,投入無期限的訓練,終究發表了《荷珠新配》、《貓的天堂》,從此打開台灣現代劇場的新視野。雖然蘭陵的輝煌年代只持續了十年左右,但卻影響深遠,蘭陵人在劇場開枝散葉,當年所引燃的劇場熱情,如星火燎原,迄今仍在台灣延燒不滅。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蘭陵的兩條創作路線
卓明 × 金士傑 分進合擊的自我挑戰
孕育無數劇場人的蘭陵劇坊,最為人熟知也最具突破性的「創作」,是吳靜吉當年結合辣媽媽劇團訓練和心理戲劇的表演練習,一舉打破當時流於制式的話劇表演方式,讓演員們站上台後,能夠從容自信地做出各種前所未有的表演形態。 然而,蘭陵突破的不僅只是表演的窠臼,當時劇團兩位固定發表創作的編導全才金士傑和卓明,在「什麼都能嘗試」的基礎下持續提出新文本、新構想,為蘭陵定調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戲劇風格。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蘭陵的多元回音
沒玩過的都好玩 催生多少「異數」家
蘭陵的作品風格如百花齊放,從肢體劇場、默劇、詩劇、搖滾儀式劇,絕難定義。蘭陵的每次公演都讓人無法預期,但是意圖都很明確:端出的一定是新菜。沒有什麼商業、前衛之分,沒做過的都是值得嘗試的。這樣的氛圍,也孕育出多元的創作者,而與賴聲川、陳玉慧的合作,更是為還沒有自己劇團的獨立創作者,提供了精良的演員和完備的製作條件。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蘭陵的影響力
傳奇不滅 現代劇場開枝散葉
三十年後,蘭陵的創作不再、蘭陵人各奔東西,但這一切看在吳靜吉眼裡,蘭陵劇坊其實從未消失。如今活躍於舞台上的戲劇工作者,如先後創立筆記劇場、人子劇場的黃承晃,屏風表演班的李國修、九歌兒童劇團的鄧志浩、優劇場的劉若瑀(劉靜敏)、紙風車的李永豐、金枝演社的王榮裕、如果兒童劇團的趙自強,都是出身蘭陵。連當年自美負笈歸國的賴聲川,也是從蘭陵開始,踏出創作的第一步,隨後才有表演工作坊的誕生。他們在四處開枝散葉,其所締造的影響力,讓「蘭陵」成為台灣現代劇場史上最重要的關鍵字。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蘭陵人憶蘭陵事
我們在蘭陵,就是這樣長大的……
蘭陵劇坊三十年,造就出多位蘭陵人,那些在排練場的汗水、淚水、口水、笑聲,就好像烙鐵般銘刻在這些蘭陵人的心頭,在他們青春的歲月中,留下影響一生的清晰痕跡。本刊專訪李天柱、馬汀尼等多位蘭陵人,為我們道來他們與蘭陵的故事。
-
焦點專題 Focus
從「M型劇場」看《樓蘭女》
若說,原創或改編/經典或創新,是台灣「M型劇場」趨勢兩端, 那麼,國內媒體或觀眾,似乎都會給予原創作品較多的關注。 反觀世界劇場潮流,經典改編卻一直都是世界舞台的主流。 重新搬演的《樓蘭女》,提醒我們去發現「經典改編」的魅力所在!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喜劇.兩「國」論
當代傳奇劇場的小客廳,一雙吳興國練功的厚底靴站在樓梯間下。 青少年時的吳興國,穿過一雙雙李國修父親手工縫製、並謹慎地在鞋底內親手蓋上店章的戲靴;青少年時的李國修一次次隨父親走進荷花池畔的國立藝術館,看吳興國的師兄、姐們演《打漁殺家》、《釣金龜》,有時睡著了,有時把戲學著回家逗鄰居玩。 這雙靴子好像聯繫了兩個人命運中似有若無的緣分。 說也奇怪,這兩「國」,在台灣這許多年,就沒這樣開天闢地地談過。這一天,搬到金門街的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泡好老人茶等這個二十年來第一次的兩「國」論。 吳興國與李國修,七○年代的一開始,一個從嚴格坐科的京劇團裡被拉去跳現代舞;一個打小在京劇裡吸收語言趣味,而在蘭陵劇坊的《荷珠新配》成為一炮而紅的喜劇演員;吳興國以當代傳劇場打開台灣京劇與西方經典接軌的里程碑,屏風表演班則以充滿城市寫實風格的作品首創台北商業劇場品牌,但在台北,兩人從沒有這樣談過喜劇、戲劇、京劇。 兩人都在彼此的劇場裡當過觀眾,擅喜劇的李國修在《慾望城國》的觀眾席裡,「戲沒開演就掉淚」,擅演英雄將相的吳興國則在屏風的《半里長城》裡捧腹大笑。過去三個月裡,戒煙戒酒的李國修一下子胖了十二公斤,於是兩個人一見面從養生、防老開始談起,「如果三十歲我們兩人就見面,當時就會談:『嘿!那邊那個女生長得真漂亮!』」 十月份,兩人的新戲將同一天開演,當代傳奇劇場挑戰《等待果陀》,屏風表演班則演繹兩代間的變調婚姻《昨夜星辰》。戲劇的道路上,一個人都演西方經典,一個人堅持原創,但卻在相反的路上,都與傳統相遇。 從京劇到戲劇的成長之路 李國修(以下簡稱李)你有沒有穿過我爸做的鞋子? 吳興國(以下簡稱吳)有!我經常去你家訂鞋子,不過從來沒有看過你。在復興劇校時我是練武生的,光是一齣《戰馬超》,練三個月靴子就磨得差不多了。但穿了那麼多靴子,後來證實你父親做的鞋子比大陸的師傅都好。後來畢了業,和周正榮老師磕頭學老生,只穿厚底靴,不穿薄底,成立當代傳奇之後,就更把厚底靴的功放進去。一九九八年《慾望城國》要去法國亞維儂之前,又跑去跟你哥訂
-
戲劇
荷珠與茶館 經典重詮兩樣情
對於原劇精神的掌握和戲劇風格的建立,《荷珠新配》呈現出新世代「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偏好和觀念,《茶館》則仍偏向在傳統的框架中尋找新的著力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瞄準下半年國內自製音樂劇
本土音樂劇,製作也瘋狂
對於喜愛音樂劇的觀眾來說,下半年簡直像是到了天堂一般!因為不但有國外的百老匯音樂劇上檔,還有許多國內劇團所策劃的音樂劇蓄勢待發。看來,樂迷們可得開始省吃儉用,存點錢買票好過過戲癮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經典或名劇
台灣搬演或創造了哪些經典?台灣現有的「名劇」是否等於經典?在思索這些問題答案的過程,是不是也提供了我們創造經典的基本養分?
-
人物點描
「不灌水」的劇場個體戶:金士傑
金士傑是一個能編、能導、能演、又能敎的劇場「個體戶」。對於國內的劇場活動,金士傑多年觀察的心得是:表演有兩種、劇場也有兩種──「灌水」與「不灌水」,所謂「灌水」、「不灌水」,指的是做戲的人是不是有完整的東西、是不是能完整的在舞台上呈現出來。金士傑在劇場內的表現,顯然是屬於後者的。
-
台北
調戲一夏
戲劇可不可以「卡拉0K」?好戲可不可以也大家演?六月二日在大安森林公園開幕的第一屆「調戲一夏──大家一起來扮戲」戲劇節,顚倒了傳統戲劇製作觀念,歡迎觀衆從觀衆席走上舞台,你也可以是最佳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