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
-
新銳藝評 Review
以身體臨摹
書法,書寫之法,某層次已不需依附文字也不再為表意而服務,書家運筆設墨是氣是韻、或濃重或疏落,都是他自身不可說的延伸。編舞家黃翊說到「這個作品是用『身體臨摹』」,話中的用心令人期待身體與精神將如何交融相應,最終我們卻發現臨摹「什麼」才是重中之重。 舞作中不少以動作揮灑出書法投影的設計,只是這類創意在好幾年前的光影互動表演早已做過,僅是符號式的仿擬無法回答為什麼選擇書法取經而不是水彩或其他媒材,一如前述,當我們回歸書法特質便能明白舞作可能的缺失:之於書法,形似,可能根本不重要,若身體為筆、姿態是墨,應是臨帖內含的餘韻、游刃有餘、對表達的「渴望」,然後,成為自己的版本,屬於意念、修養的領略,甚至視覺上無需搬演董老師的筆墨。 舞者與書家,從來,練的就是自己。 是「見山」的層次之別。 前3個段落有種斷裂感,像是身在此岸、心在彼岸遙不可及那般,身體律動和動作設計顯得生澀,太過依賴電子樂營造「新意」與「力度」,導致肢體、音樂和視覺三重分割。另個看似突兀的問題:「墨,一定是黑與白對比嗎?」,問題在於色彩、燈光對主題解讀得有些表面:身著黑衣的舞者在黝暗的背景前演出,若缺乏精妙的打光設計,當四肢與身體疊合、兩人身形交疊,相隔一定距離便無法分辨動態的細膩甚至看不見力透指尖的氣韻。 第4段落少不了黃翊與機器人共舞的代表橋段,在ChatGPT當紅的此時更有令人玩味之處。機器手臂的動作依賴程式「語言」,對比書法已無需依賴「文字」,然而機器卻又比人類更能精準臨摹,或許未來機械學習╱人工智能將發展出我們此時無法想像的「涵養」,但目前來說,仍遠遠無法達到人類藝術、心靈探求的層次。只是回到舞作本身,不論是黃翊或是機器手臂的動作、互動同樣顯得畏首畏尾,隱含思索:若人工智能將不斷進化,那麼人類的學習能否始終占據不敗之地?是否機械終將趕上人類藝術創作的境界? 緊接著,一大段數位藝術展現墨跡的內容也讓人困惑。同樣,這是一段不那麼新穎的表現形式,混合著電子音樂和眩目光影有種自以為是的討好,僅僅取書法之形而無神,當墨的暈染、飛白被電子化之後,僅剩徒然的美麗。 舞作前大半段皆給人一種企圖與執行無法相互匹配的差池感,到了後半總算倒吃甘蔗,眾人的群舞搭配當代西方交響曲目,動作設計都變得精準明確、張馳有度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以自己的舞步 面對世界與自我
由去年延至今年、並改為線上進行的Taiwan Week,其中的「藝術家面對面」兩場線上座談也於6月下旬舉行。首場〈舞蹈篇〉由台灣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周書毅、鄭宗龍與黃翊分享入選Taiwan Week的作品,然後由國際策展人法國前國家夏佑劇院總監迪迪埃.德尚和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藝術總監暨執行長阿利斯泰爾.斯伯丁對4部作品提問。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委製、獎補助機制的生態網絡
著眼於近年來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高度機構化,以及獎補助機制、平台的成立,及地方場館的策展轉型,系列講座的第四場以「委製、獎補助機制的生態網絡」為題,邀請身兼創作者和團隊營運者的汪兆謙、黃翊與黃思農,與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分享在委製創作、獎補助爭取及與公部門合作策展等經驗與挑戰、歷程與心得。
-
雲門劇場《馬戲少年1+1》 楊世豪、黃翊旋轉青春與馬戲物件
今夏,雲門劇場攜手2位青年馬戲藝術家楊世豪、黃翊,以「旋轉」為主題,推出全新節目《馬戲少年1+1》。此次演出由馬戲大環藝術家楊世豪、扯鈴表演家黃翊使用不同馬戲物件展現成長的蛻變,分別加入金獎得主陳珊妮、柯智豪及導演吳子敬、燈光設計劉柏欣共同創作,更豐富了音樂與畫面,呈現馬戲舞台的魔幻。
-
焦點專題 Focus 如果在2030,一間表藝圖書館
每一回「駐館藝術家」的選擇,都在影響未來的典藏面貌
從藝術家駐館的「現在」作為「未來的檔案」的觀點來看,雙方的合作關係最重要的是創意的開發與未來文化資產的創造。
-
特別企畫 Feature
黃翊:造一間咖啡館,讓夢與現實在旋轉門間流轉
咖啡館的黃光在夜裡暈開,小庫卡穿著一襲襯衫背心,繞著一圈紅領結,正為自己和客人暖機。如果你靠在木質吧檯的邊上,還能看見他以單手,噢不,應該說傾全身之力地提拿手柄,將嵌合其上的濾杯橫移,迴旋,傾轉。
-
藝視窗 News
C-LAB打造支持補給陣線 透過雙軌機制與創作者逗陣行
【台灣】 C-LAB打造支持補給陣線 透過雙軌機制與創作者逗陣行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藝文活動、藝文產業造成之衝擊,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分別以「實驗研發支持」與「數位展演支持」雙軌抗疫振興機制,整合新舊計畫、搭配公開徵件與硬體建置等匯整,秉持「挺人才、釋資源、創連結」的精神,陪伴文化實驗工作者在本波疫情中,持續累積創新研發能量。 在實驗研發支持機制中,除了提升補助件數,共計提供2,150萬的支持經費外,也將推出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藝術社會參與計畫,包括「#COVID19DAILY 藝術行動計畫」及「#COVID19DAILY 公眾影像創作計畫」,其中「藝術行動計畫」公開徵求藝術、設計、科研工程等跨學科工作者共同參加,以藝術行動主義結合科技媒體,提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益全球社會公眾之藝術社會參與實踐計畫。本項目將提供至多50萬元補助經費,C-LAB並同步提供線上平台、實體空間與專業設備等資源,提供團隊進行創作、記錄與階段性成果分享。「公眾影像創作計畫」則以當代數位人文思考,募集疫情當下的公眾影像,重視公眾參與和社會實踐,以囊括更多人文關懷、影像紀實與被忽略的生命故事。(詳情請見clab.org.tw/covid19dailyclab/) 在數位展演支持方面,為鼓勵藝文工作者於疫情期間,開發及應用全新替代舞台,順應防疫期間的線上趨勢,C-LAB建置新的虛實整合的協作暨傳播機制。如即將建置完成的「C-LAB直播間」,是一個具備專業攝影與高速網路設備的全新直播空間,將無償提供給藝文工作者使用。而搭配直播間的落成,將同步推出「#Stream C-LAB」線上平台徵件計畫,將鼓勵當代文化相關領域的工作團隊,透過網路直播形式開發新型態的線上展演可能,每案將提供至多15萬元補助經費,C-LA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科技╳機器╳人 是哲思隱喻
科技與機器,在當代劇場中常作為舞台背景或氛圍塑造的功能性運用,但對編舞家而言,還能發展出更多深層與寬廣的思考與路徑:如《黃翊與庫卡》中的機器人舞者展現表演性,或如蘇文琪創作中以宇宙大爆炸來延伸、探問人類存在的哲思隱喻,又或如南韓藝術家鄭錦衡《油壓振動器》瓦解了人機之間的主體界線
-
藝視窗 News
編舞家黃翊等三人入選「Arts@ITRI藝術家進駐工研院」計畫
【台灣】 編舞家黃翊等三人入選「Arts@ITRI藝術家進駐工研院」計畫 文化部為橋接「科技藝術工作者」與「科技研究人員」跨領域合作,今年委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辦「Arts@ITRI藝術家進駐工研院」徵選活動。此次由科研單位實驗室公開徵選藝術家進駐,吸引33組藝術家參加徵件,經兩階段審查作業,結果於近日出爐,由黃翊「主計畫《靈魂的標本》工研院駐村實驗延伸/研究計畫《生理感測》」、李文政「2019年《大仙尪生筋壯骨計畫》」及邱杰森「無境之境:虛擬身感」三件計畫獲選,將進駐工研院三個主題實驗室。 黃翊《靈魂的標本》及延伸計畫《生理感測》將與「智慧製造AI辨識實驗室」及「自動化與新媒體實驗室」合作,嘗試將人的身體局部掃描、列印,製成動力雕塑作品,再藉由對話AI結構之建立,將部分歷史錄音素材重建,於類比及VR的世界完成作品。李文政「2019 年『大仙尪生筋壯骨計畫』計畫」將與「智慧製造AI辨識實驗室」合作,運用3D掃描建模,進化傳統宗教「大神尪」,將視覺藝術、裝置藝術、現代舞、服裝設計、搖滾樂帶入傳統宮廟。邱杰森「無境之境:虛擬身感」計畫擇定「身體感知創藝實驗室」,輔以「自動化與新媒體實驗室」,企圖利用圖像來創造、記錄北投中心新村正在消失的地方印記。 藝術家實際進駐工研院實驗室後,工研院將辦理4場實驗計畫的階段性呈現,邀請科技界、藝術界的夥伴們一起參與,與科藝同好分享進駐創新實驗歷程的心得及進展,搭建科技藝術交流平台。 國藝會2019「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5月5日至15日受理申請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4年起啟動的「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每年以專案徵選補助機制,鼓勵有志於表演藝術評論書寫的好手投入,並提供穩定的網路發表平台,以促進評論寫作與發表的風氣。2019年度專案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人生在年輪舞台上開展
由黃翊工作室+核心創作成員黃翊、胡鑑、林柔雯、駱思維共同參與創作的《長路》,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首屆千萬製作經費的三館共製作品,演出以旋轉舞台與懸吊裝置呈現,編舞家黃翊表示:「我用這個旋轉舞台呈現一段很長的路,旋轉舞台象徵時間,舞台永遠在旋轉中,或快或慢,人走在上面舞動、行走,速度反應行走的人的心境,變化也在時間碼中進行。」
-
舞蹈
美化了的戰爭死亡場景
雖然這支作品中的舞蹈動作有著後現代舞的極簡風格,但卻與後現代舞蹈追求理性的抽象非敘述性不同,反而是透過精煉的動作語彙,搭配豐富的劇場元素,創造強烈的情緒張力,表現出古典現代舞對感性美的重視,而這樣對完美的追求,也隱約讓人感覺到一絲不安,這個不安或許來自創作者神聖化、抑或「昇華」了戰爭成為劇場藝術元素的美學態度。
-
舞蹈
英雄缺席的安魂曲
從二○一三年發展迄今,黃翊的新作《地平面以下》以難民、戰爭議題入舞,邀請旅德日本音像藝術家黑川良一展開共同創作,二○一五年又加入另一組合作夥伴荷蘭室內合唱團,鋪展出十月登場的兩種版本「合唱團現場演唱版」與三位舞者演繹的「原版」。黑川良一的影像,讓生死、存在的問題在影子靈活變動中不斷被引出,有時是靈魂,有時是意識與回憶,有時是火焚,有時是白磷彈爆炸後致命的雨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黃翊《地平面以下》
黃翊工作室是一個極具實驗性的職業舞團,繼與機器人冒著生命危險共舞的《黃翊與庫卡》後,很期待他們的新作。科技、藝術、對自我與未來的探問一直是他創作的核心,這次和日本新媒體藝術家黑川良一合作,兩人同時有著革新世界、尋找藝術新境界的特質,當把人類的潛意識折射,成為自不同地方浮現的影子時(可能是牆面、可能是水裡) 我們無法將人體撕裂,但如果是某種程度足以代表自己的影子呢?溶解、糾結、毀壞、牽連,可以發揮的想像就更多了,因此不管《地平面以下》有沒有在二○一六年獲得「國際表演藝術協會」(ISPA)評選為「年度十大最受矚目新作」,我都好想看看這台灣土生土長的編舞家,如何站上世界舞台,創造出讓人眼睛一亮的藝術新語言,以其極精準的安靜,完成舞蹈的前衛與實驗。 文字|馮忠恬 《好吃》主編
-
焦點專題 Focus
讓機器人起舞的這段日子
從小時候「想要與機器人做朋友」到長大後「想與機器人共舞」,編舞家黃翊一步步地完成了這個夢想以廿分鐘的片段,獲得二○一二年台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在國內外的奧援下,黃翊擁有了自己的庫卡機器人,也發展完成六十分鐘的三段舞作。一路走來,汗水與淚水、時間與友情交織的這段日子,讓黃翊自己來述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黃翊 早慧才華熠熠生輝 穩健踏上國際舞台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曾說他是天分絕佳的「可怕的孩子」,好些年過去了,這個稱號依然跟著這位已過而立之年的編舞家,雖早非孩子,但才華洋溢的「可怕」依然,多年累積的能量在國內外迸發,站在台灣舞蹈與科技結合浪頭上的黃翊,明年國際巡演將以美國紐約為起點,將對舞壇與自身創作產生何種質變,值得持續觀察。
-
藝視窗 News
臺北市立國樂團將舉辦2015 TCO國際指揮大賽
【台灣】 臺北市立國樂團將舉辦2015 TCO國際指揮大賽 為了發掘並且培養傑出國樂指揮人才,臺北市立國樂團請來芬蘭國寶級指揮家潘努拉(Jorma Panula)坐鎮,將於明年一月首次舉辦第一屆國際指揮大賽。此項大賽分初賽、複賽及決賽三輪,最後選出前三名外,也增列「最佳傳統國樂詮釋」一名。 此項比賽創世界樂壇先例,規定曲目除了指揮北市國演奏經典國樂曲外,還需要在每一輪賽事中指揮長榮交響樂團演奏西洋經典曲目,分別作為對參賽者基本能力等考驗。因此,從初賽、複賽到決賽,都需要經過國樂及西樂兩個部分的篩選。決賽更委託作曲家陳士惠創作一首箏協奏曲首演,檢視選手對於樂團掌握及與獨奏者溝通的技巧。而為了吸引更多非華人指揮的參與,北市國也做足了功課,不僅統一傳統樂器的翻譯名稱、將樂曲總譜與分譜以五線譜呈現,更從比賽曲目中選段,分別由不同樂器錄製示範影片上傳,使有意參與的選手能夠熟習國樂器的性能與音響。報名收件至10月31日截止,報名表請至台北市立國樂團網址www.tco.taipei.gov.tw或www.cykusic.com/Cconducting.htm下載。(李秋玫) 文化部公開徵求文創事業運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文化部所管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正辦理委外招商,受理申請日期至9月22日止,歡迎有志於文創產業營運之民間機構提案參與。嘉義園區前身為嘉義酒廠,預計將從工業酒廠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若順利委外招商,將進入截然不同的園區氛圍。因此,為提高園區營運之可能性,今年3月間,文化部邀集文創產業業者,實地走訪園區,並召開會議提出檢討,調降土地資源成本,以提高民間機構投資及參與經營的意願。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委外招商案之租用期限為15年,除土地租金維持前4年免收外,第5至第15年期間,每年按當年度土地依法應計收之地價稅繳納土地租金。期滿經評估績效良好者,得以續租10年,詳參相關網站chiayiccpark.moc.gov.tw(侯伶儒) 表演藝術論壇「大師系列」 <strong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體現到體感 台灣新身體語彙浮顯
即使創作者埋首個體的感覺世界,仍無法不為集體狀態所包覆網羅。但資訊滿載的一代,已難以囫圇吞嚥任何偉大意義的強力灌輸,而總東張西望,總是對無所不在瀰漫於周身的才感到真實。新的感覺結構召喚著新的創作能量,雲門2的新身體語彙雖不是一躍而出,至少是慢慢地浮顯當中。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黃翊《量身訂做》
黃翊,是我想持續關注的青年編舞家。他聰明,思路清晰,對於自己追尋的方向、想做的事,意志堅定,按部就班地學習、精進,因此他每有新作發表,都令我期待。 數位科技與舞蹈的結合,是黃翊探索的重點之一,從概念到創意發想,從工具到技法,他都用研究與創作合一的方式去實踐。如《SPIN 2010》以鏡像手法重新拆解拼組人與空間的關係;《黃翊與庫卡》則藉由人與工業機器人共舞,傳達他如何思考現代人與所創造的科技環境及工具之間的互動關係,不再冰冷,而有了溫度與情感。 新作《量身訂做》,他竟然自網路徵求指令,作為創作元素,還擺出高速攝影機、投影機、機器人庫卡等陣仗,為現場即時影像提出新的詮釋視角;並要觀眾全程配戴耳機,去感受特殊聲響,或可能被要求上台參與演出互動。看來這次演出的複雜度更勝以往,而從開始到台上見,黃翊試圖打破表演者和觀眾二元對位關係的種種思考和設計,會帶來什麼新的觀念及觀賞經驗,只有進劇場親自體驗才知道囉!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量身訂做》 黃翊邀你「一起入舞」
《量身訂做》非如尋常作品就單一主題深耕發掘,更像是一個讓想法彼此激盪碰撞的實驗平台,其所匯聚的十一個訂製項目,宛如小說故事裡各自精采的短篇子集,不僅僅於展演當下俱足呈現,且都具備了再次成長的潛力,等待日後走向各自獨有的發展藍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黃翊 音樂為底 構築舞蹈的建築景致
「無論是古典或現代,會讓我留下印象的音樂,通常取決它能不能夠衝擊我,或讓我難過,或讓我被嚇到,至少必須具備一項,令我感覺這音樂超出原有理解範圍,帶來嶄新想像。」這也是黃翊舞作屢創新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