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TT不和諧開講「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導文系列之二
評論的當代性與評論的歷史性
《表演藝術》雜誌關於田啓元作品的評論或介紹、田啓元參與的座談記錄、本人提筆為文者,統計至少有十三期,以一份涵蓋音樂、舞蹈、戲曲、戲劇的「藝術生活」雜誌來說,如此「關照」一個不在國家戲劇院和實驗劇場演出的非主流劇場創作者,已屬熱情。不過媒體及大眾,甚至當時評論人、戲劇學者,卻未必真正理解田啓元的前衛劇場美學。於是這個謎團就留給了廿年後的我們
-
企畫特輯 Special
話《白水》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複製也無法複製《白水》產出年代台灣小劇場的「粗裸」與「貧窮」,我們也不一定只能允許男人反串,而不讓女人也來雌雄人蛇同體一番,但在對所有改版詮釋保持開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對《白水》在「敢曝美學」上的虛假性(作為對父權異性戀性別霸權最基進顛覆力的虛假性)與反寫實有所感受,必須對《白水》在語言文字與身體發聲上的造作不自然有所堅持,否則所有對《白水》致敬的劇場改版,都有可能成為《白水》的當代雷鋒塔。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不能迴避的微塵人間
即將在十一月下旬推出新作《白水》、《微塵》,林懷民特地在帶團出國演出前,讓媒體一覽新作樣貌,並接受本刊專訪。《微塵》展現了雲門近年少見的隱抑憤怒,林懷民表示「它是憤怒的」,面對世間的種種問題,「所有事情加起來,到最後你不能迴避。」「積累了很多年,這個音樂,這樣的情感,到了這個時候我就想把它做出來。」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夜空之中 薄薄的明亮
我想著《白水》與《微塵》一則以白、一則黑,竟像是雲門近年作品中很重要的兩個軸線,前者接續著《聽河》、《稻禾》,而成為林懷民省思人文地理的作品;而相隔一些年,雲門就會有一齣為人之臉容肖像的作品,那會是《微塵》的表情嗎?橫渡的人群仍在,吶喊仍在,足下的塵間卻有著各自的悲慟、宿命的拮抗,以及,隱隱在前的曙光。
-
戲劇
還是讓她「男不男、女不女」吧!
若能將這齣戲當作「現代歌劇」來觀賞,諸如:小青不耐地搖扇、接續白素貞以敲門動作應對法海,以及法海出場、輕喚妖怪等段落,都完美呈現了音樂設計和看戲的節奏;只是,劇本先天的台詞和結構似乎無法負擔所謂歌劇緊湊的情節與情緒變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白蛇傳》的人妖戀到同性愛
無性別的愛情
《白水》首演版導演田啓元使用了四個男演員呈現出白素貞金山尋夫的故事,自傳統男女夫妻組成的家庭結構抽離,讓白素真與許仙除去了性別框架而並未流於反串,使整個故事就某方面成為了一個沒有性別的「純粹的」愛情故事。
-
藝人館
透視異質文化的戲劇張力
從上海到安徽,從美國到英國,從台灣到香港,蔣維國一直遊歷於不同的文化之間,進行創作與教學。繼去年的《X小姐》之後,蔣維國今年再以《莫札特謀殺案》展現他結合中西戲劇觀念的導演手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燈下的同志花園
觀察整個台灣的劇場界,雖然不乏許多同志議題的創作,但這些年來這類題材作品卻有疲軟的現象;對小劇場而言,屬於性別議題狂燒的年代似乎已成過去,同志議題不再是禁忌話題,創作者自然也沒有熱情投注其中;而對中、大型劇團而言,一直拉抬不高的票房壓力,使以商業掛帥的劇團自然也對同志議題興趣缺缺!
-
戲劇
小劇場承受之「輕」
這次的「放風藝術節」並沒有創造出派出所劇場的人潮,或許背後有許多不爲人知的外力限制與難言之隱。如果因爲現實因素,我們不能期待一個「小劇場聯盟」即時發揮劃時代的影響力,那麼還是期勉所有劇場工作者,擺脫過去台灣小劇場的包袱與意義,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
-
專欄 Columns
一九九四年幾齣突出的舞台劇
從以上四個劇目看來,翻譯/改編和模仿/創作各半,如專以劇作而論,並不算豐收,台灣的劇作家尙待努力;但從導演、表演而論,一九九四年的成績頗爲突出,足以與揚眉國際的國產電影媲美了。
-
布魯塞爾藝術節回響
中港台藝術的文化身分 從布魯塞爾藝術節的三個劇場談起
兩岸三地的藝術展示了三種不同的文化覺醒。香港沒有家的感覺,致最需要抓一個白紙黑字的身份保證。台灣的文化包袱畢竟磨不掉歷史的記憶,陷入現代遊戲吊詭的困局。眞正的人文創造是生活,是沒有身份覺醒的家園。中國劇壇的新一代可能會成爲最有份量的活的實證。
-
布魯塞爾藝術節回響
比利時行後感 兼記《白水》的演出
這樣的環境,使我感受到一種對表演藝術的尊重:行政對創作的尊重,創作者對自己和工作人員的尊重,所有在演出系統網路上的各個單位,相互交換立場合作,面對的是演出。和我在台灣的大多數演出經歷實在大異其趣。
-
布魯塞爾藝術節回響
我從布魯塞爾回來以後……
「身體氣象館」負責人王墨林,受邀參加布魯塞爾藝術節,於「中國焦點:中港台專題」中發表台灣小劇場專論,並以「駐節藝術家」身份全程參與全部活動。在以下的訪問中,王墨林談到歐洲另類劇場對他的衝擊,以及他做爲一個台灣非主流劇場工作者,如何因而「轉向」,重新思考劇場和他自己生命之間的關係。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法國〕 國際舞蹈影像作品大獎 一年一度的「國際舞蹈影像作品大獎」(Grand Prix International Vido Danse)已於日前開始受理報名。 這項每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性競賽,已在今年邁入第六屆,今年比賽項目共分四大類:一、專門爲錄影而設計的舞蹈作品。二、舞台上的作品錄影與改編成錄影帶作品的舞蹈。三、紀錄片。四、現場演出的舞蹈作品。 每年參加這項大獎的舞蹈、電影名家都不少,如拍攝《魔法師的寶典》的彼德.葛林那威前年就有作品入圍。今年獎項共分六大類,獎金自一萬五千至兩萬五千法朗不等(1法朗≒5台幣)。聯絡地址、電話如下:Grand Prix International Vido Danse. 1 Avenue Gabriel F-75008 PARIS Tel:(331)4266-9144,Fax:(331)4742-6053、 (李立亨) 〔香港〕 中國音樂節 十月份香港樂壇最矚目的活動,將是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舉行的中國音樂節,可以說是市政局在兩年前舉辦中國劇藝節後,另一個專題藝術節。 中國藝術節以香港及中國大陸的樂團及樂人爲主。來自大陸的有中央交響樂演奏團、內蒙古靑年合唱團和由劉德海率領二十多位中樂名家組成的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團,香港中樂團則擔任揭幕演出,另外有六個香港合唱團演出韋瀚章、黃友棣、林聲翕〈歲寒三友〉的合唱作品。五位港、澳、穗(廣東)的地水南音大師聯袂演唱,香港小交響樂團及宏光國樂團演出三位香港作曲家融合中西樂器的作品。來自台灣的漢唐樂府及亂彈嬌北管樂團則將同台演出兩場南、北管音樂。較爲特別的是兩項「競賽」式的名家演出──來自大陸的劉德海與台灣的王正平,居美國的吳蠻將演出兩場琵琶名家音樂會;居日本的姜建華與大陸的劉長福、香港的黃安源,則將以胡琴作同場演出。 (周凡夫) 「剛劇場」亮相烏茲別克</p
-
戲劇
劇場與身體 七月七日看「祭」感言
爲什麼要顚覆身體?不是因爲社會體制束縛了身體,更不是因爲自己裏面的反抗傾向。眞正的顚覆只能是爲了個人內在的整體和諧;當我們的身體變成自己裏面的獨裁者,理智和情感都淪爲奴隸時,我們必須顚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