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浦羅柯菲夫

相關文章 15 篇
  • 專題

    獻給大師們的兩道自創食譜

    巴爾托克的酪梨沙拉 當年巴爾托克在洛杉磯吃到人生第一顆酪梨後,他在給朋友的信中提到自己嘗了一種「大小和顏色像小黃瓜,質地像奶油,而且可以抹在麵包上的水果。」還說:「風味類似杏仁,但沒有甜味。做沙拉很適合,能配綠葉蔬菜、蘋果、芹菜、鳳梨、番茄還有美奶滋。」讓我們就照巴爾托克的想像,為他量身打造一道酪梨沙拉吧! 材料(1人份) 酪梨1/2個、小黃瓜1條、紅洋蔥1/4個、小番茄10顆、羅勒葉少許、檸檬汁半顆量、海鹽適量、黑胡椒適量、冷壓初榨橄欖油3大匙、蒜泥少許 作法 先調沙拉醬汁:均勻混合檸檬汁、橄欖油、海鹽、黑胡椒、蒜泥。 將酪梨去皮去核、小黃瓜洗淨後切成適合入口的小塊,紅洋蔥切絲,小番茄對切。 混合步驟2食材後,拌入羅勒葉,最後再加醬汁調味即可。

    文字|楊馥如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的力量 從銀幕走入你心底

    經典電影深銘人心,而經典電影配樂也成為多數人的共同記憶,但你知道古典音樂與電影配樂有多麼深厚的淵源嗎?NSO本樂季特地規劃了兩檔相關音樂會:「藍色電影院」讓你回顧多部電影裡所出現的古典音樂,而「總監電影院」則以作曲家為電影所寫的音樂為主題,音樂總監呂紹嘉挑選了荀貝格、浦羅柯菲夫及約翰.威廉斯三位大師的三闋傑作。

    文字|林伯杰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顏華容
    音樂新訊 筆鋒犀利 琴藝驚人

    顏華容獨奏會 展現正宗俄派彈奏風格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紀念音樂院(Moscow State Conservatory named after P. I. Tchaikovsky, Russia)首位台籍鋼琴演奏博士顏華容,是俄國最富盛名鋼琴學派傳統──諾豪斯教授(H. Neuhaus)的嫡傳弟子,並曾獲已故之傳奇鋼琴家馬里寧教授(Evgeny V. Malinin)與蜚聲國際名鋼琴教育家撓莫夫(Lev N. Naumov)指導。顏華容曾應邀前往俄國與聖彼得堡交響樂團同台演出協奏曲,獲得俄國樂界人士熱烈好評,而後又獲選參與兩廳院首屆「獨奏家系列」音樂會演出。作風獨特,且具深刻的世界觀,造就顏華容在樂界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彈得一手好琴之餘,她筆下也有犀利觀點,近年在演奏與教學之餘,她也完成了《心有靈犀》與《蕭泰然──浪漫台灣味》等書。 顏華容即將在本月舉辦「幻‧象」獨奏會,曲目包括李斯特:以巴赫之名為題之幻想曲與賦格、斯克里亞賓的b小調幻想曲、德布西《幻象》以及浦羅柯菲夫《浮光掠影》,為台灣觀眾帶來正宗俄派的彈奏風格。(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茱麗葉以單足舞姿靠在羅密歐身前。透過如此簡約的雙人段落,充分勾勒出男女主角彼此一見鍾情的意象。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蹈篇

    「戲劇化芭蕾」扣人心弦 精緻舞劇傳世不衰

    《羅密歐與茱麗葉》改編成歌劇或電影都極為成功,但要創作成舞劇則有相當難度。編舞家拉孚洛夫斯基與音樂家浦羅柯菲夫攜手合作的版本,攀上蘇聯時期「戲劇化芭蕾」的創作顛峰。而這次來台演出的麥克米倫版更是舉世公認的傑出舞作。這一切視覺上形象化的描摹,加上聽覺的深刻幫襯,讓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永垂不朽。

    文字|李巧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天才.機鋒 世界上最美的不協和音─天才們》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與文學天才縱橫的季節

    鋼琴家顏華容論及莫札特與浦羅柯菲夫的《天才.機鋒 世界上最美的不協和音─天才們》,與鋼琴家古曉梅重新翻譯的托爾斯泰《藝術論》,讓讀者在夏末秋初的此時,伴隨上述兩位鋼琴家親自演繹的的音樂,領略書中的三位天才,以藝術縱橫人間的精采風景。

    文字|盧文雅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企畫特輯 Special 當莎士比亞遇見現代法國新舞蹈浪潮

    羅密歐與茱麗葉 Roméo et Juliette

    坐落於瑞士日內瓦新廣場(Place Neuve)的日內瓦大歌劇院(Grand Thtre de Genve),與日內瓦音樂院、維多莉亞音樂廳(Vitoria Hall)、拉特美術館(Muse Rath)毗鄰而居,旁邊更有喀爾文創辦的日內瓦學院(現為日內瓦大學),是日內瓦舊城區的重要文化勝地。 日內瓦大歌劇院 早在一七六六年,日內瓦就擁有一座三層、約八百人席次的歌劇院(Thtre de Rosimond),然而劇院短短營業兩年就毀於祝融;一七八三年在新廣場蓋起了另一棟歌劇院,因此被稱為新劇院(Thtre de Neuve),然而隨著時代演進,狹小的新劇院舞台已漸不符合演出需求,耗時近十年的徵稿、募款與施工後,新劇院被拆除,在原址新建的日內瓦大歌劇院(Grand Theatre de Genve)終於在一八七九年開幕,以巴黎歌劇院為範本,採用第二帝國建築風格,內部裝潢金碧輝煌,為歐洲最大、最豪華的歌劇院之一。 浴火重生與芭蕾舞團的誕生 一九五一年五月一日,當劇組人員正在準備華格納歌劇《女武神》第三幕的場景,一場大火意外摧毀了大半個劇院;在劇院關閉七年後,整修工作終於開始,一九六二年十二月日內瓦大歌劇院重新開幕,演出法文版的威爾第歌劇《唐卡羅》;在歌劇院重新開幕之際,劇院也組織了駐院的職業芭蕾舞團,請來了世界知名芭蕾女伶、法國芭蕾舞團(Le Ballet de France)的創辦人嘉寧・夏哈(Janine Charrat)擔任藝術總監,之後曾帶領過舞團的世界級藝術家,還包括蘇黎世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派翠西亞.娜麗(Patricia Neary)、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聖馬丁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奧斯卡.阿萊茲(Oscar Ariz)、加拿大蒙特婁大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潘科夫(Gradimir Pankov)等,而現代芭蕾舞之父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於一九七○至七八年亦曾受邀擔任藝術顧問。在他們的帶領下,舞團以簡潔俐落的現代與新古典芭蕾風格著稱,網羅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亞美尼亞小提琴家哈察特楊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三

    探索/從曲目到演奏 鋪展多樣「斯拉夫」風景

    最受歡迎與聞名的斯拉夫作曲家應屬柴科夫斯基,但還有更遼闊的音樂風景待台灣樂迷探索!國家交響樂團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不約而同在新樂季中都以浦羅柯菲夫和斯拉夫音樂為主軸,且都邀請多位斯拉夫音樂家來訪演出,讓樂迷親聆原汁原味的斯拉夫風情。

    文字|張皓閔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 Per Poc偶劇團的《羅茱》中,半身的人偶,拖著長長的布幔,多彩的服飾高雅卻不以華麗取勝,相當具有歐式古典的風味。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羅密歐與茱麗葉 「偶」遇浦羅柯菲夫

    即將來台與北市交合作,Per Poc偶劇團除了有與世界各國高達十八個交響樂團合作過的經驗,更結合雕塑藝術、電影、音樂和視聽等共同演出。他們偶戲非常多元,包括人偶、皮影戲、懸絲傀儡,或將偶的下半部裝上輪子表演。而《羅茱》也是他們拿手的好戲之一。以浦羅柯菲夫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音樂為主,這次的演出將由來自匈牙利的年輕指揮家多蒙寇斯.黑亞領軍演出。

    文字|李秋玫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 呂紹嘉表示,他帶領NSO進入第三年,該是沉澱的時刻。
    焦點專題 Focus

    法蘭西與俄羅斯 交奏新樂季亮點

    經歷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歷練,NSO即將跨出第廿六個樂季的腳步。接任音樂總監第三年,呂紹嘉不僅在幾場重要的音樂會中,展現NSO的實力,搏得喝采,更為新樂季設計了難得一見的曲目。他如何思考音樂會的曲目安排?又有何用意?本刊特邀長期觀察NSO的音樂學者羅基敏,提問訪談呂紹嘉,讓樂迷們一窺兩位音樂人對新樂季的思考。

    文字|羅基敏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鋼琴家白建宇
    焦點專題 Focus

    帶著內行樂迷 寫下歷史新頁

    在呂紹嘉帶領下的第三個樂季,NSO將帶著內行樂迷,一起更上層樓。新樂季的主要特色是擁有獨特美感與韻味的法國音樂,另也將探索以浦羅柯菲夫為主的斯拉夫音樂;名家系列仍以德奧曲目為主;新曲方面,除了洪崇焜的《聲音》及李元貞的《間奏曲:商》,還有駐團作曲家佑斯特的《台北地平線》;最令樂迷期待的歌劇系列,則要以華格納巨作《女武神》近五小時的演出震懾你的感官!

    文字|李秋玫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蘇州芭蕾舞劇團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融合中國文化傳統元素與中國古典審美觀。
    即將上場 Preview 《羅密歐與朱麗葉》 舞動現代中國風

    蘇州科文芭蕾舞劇團原創芭蕾

    由中國芭蕾史上第一對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瑩與潘家斌夫婦聯手編創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將由蘇州芭蕾舞劇團來台演出。雖仍採用浦羅柯菲夫的舞劇音樂,但編舞家讓結構更為精簡,並融入蘇州園林的意境與傳統韻味的設計元素,讓這齣《羅密歐與朱麗葉》充滿濃濃中國風情。

    文字|周倩漪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 嚴俊傑
    音樂

    嚴俊傑 用琴聲捕捉戀人的騷動靈魂

    年輕肯學,謙虛又率真的個性,是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的指揮呂紹嘉給嚴俊傑的評語。而三年前在台灣開獨奏會,樂評人焦元溥對他表現記憶猶新,他說,在該場音樂會上,嚴俊傑以高超的技巧營造出奔放的幻想世界。此次嚴俊傑的獨奏會以「熱情、戀人、貝多芬」為名,年輕卻心思敏銳的他,要以琴聲讓樂迷感受同樣敏感卻又難以捉摸的貝多芬。

    文字|廖俊逞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 音樂

    開拓聲樂視野

    該場演出可以感受到多位聲樂家在準備上所下的功夫,尤其在俄文音韻上的力求清晰明確。俄文歌曲鋼琴部分,經常被「交響化」的處理,尤其被兩位鋼琴家表現得生靈活現。

    文字|陳漢金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 日籍指揮家阪哲朗
    音樂

    四平八穩的《英雄》

    國家交響樂團演奏的交響詩《英雄生涯》,顯現出音響均衡、雄渾壯闊、四平八穩的特質。然而或許由於練習時間不夠,或許由於指揮阪哲朗動作太大、不夠明確的手勢,使得曲中一些細節經常被模糊帶過。

    文字|陳漢金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 華裔指揮家呂嘉(右)與北市交法國號首席陳彥豪。
    音樂

    呂嘉指下,北市交演出燦爛、勝利的高潮

    浦羅柯菲夫常被比擬為俄羅斯樂壇的托爾斯泰,其第五號交響曲寫於脫離世界大戰夢魘、期待未來和平的氣氛之中,因此具有表現人類壯麗與英雄力量的精神內涵。呂嘉貼切舖陳第一樂章裡勝利與悲劇糾纏不清的曖昧衝突,尾聲巨砲隆隆,將樂團猛爆潛能驅使到極限,十分過癮。

    文字|陳國修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首爾

    室內口罩解禁,觀眾雖回流仍顯不安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