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美尼亞小提琴家哈察特楊(Marco Borggreve 攝 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2-2013新樂季 全方位聆賞秘笈/國內導覽 焦點三

探索/從曲目到演奏 鋪展多樣「斯拉夫」風景

最受歡迎與聞名的斯拉夫作曲家應屬柴科夫斯基,但還有更遼闊的音樂風景待台灣樂迷探索!國家交響樂團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不約而同在新樂季中都以浦羅柯菲夫和斯拉夫音樂為主軸,且都邀請多位斯拉夫音樂家來訪演出,讓樂迷親聆原汁原味的斯拉夫風情。

最受歡迎與聞名的斯拉夫作曲家應屬柴科夫斯基,但還有更遼闊的音樂風景待台灣樂迷探索!國家交響樂團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不約而同在新樂季中都以浦羅柯菲夫和斯拉夫音樂為主軸,且都邀請多位斯拉夫音樂家來訪演出,讓樂迷親聆原汁原味的斯拉夫風情。

新樂季即將展開!這次,國家交響樂團(NSO)的「探索系列」將以浦羅柯菲夫為主角,探索斯拉夫民族的音樂世界;無獨有偶,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今年主打的「愛與死系列」當中,浦羅柯菲夫和斯拉夫音樂亦為主軸之一。

難得一見的多元斯拉夫曲目

現今最受歡迎的斯拉夫作曲家,自是柴科夫斯基。新樂季中,NSO和NTSO都安排了三部他的作品,除各選了一部交響曲(NSO:第四號、NTSO:第六號),另兩部樂曲竟默契十足地「撞曲」:《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和《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不過,在其他十九世紀曲目的選擇上,兩團可謂大異其趣:NSO以「強力五人組」的作品為主(如《天方夜譚》和《展覽會之畫》);NTSO則著力於開發德弗札克和拉赫瑪尼諾夫(如前者的《第八號交響曲》和《浪漫曲》、後者的《波希米亞綺想曲》和《死之島》)。

作為主打的重心,NSO洋洋灑灑排了十一部浦羅柯菲夫的作品:從年輕時的《塞西亞組曲》到回歸祖國後的《灰姑娘》、從熱門的《古典交響曲》到較為陌生的第三號交響曲等等,幾乎含括他所有重要的創作。其中,兩部蘇聯時期的大型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和第五號交響曲,亦列在NTSO的節目裡,前者還同時擔負兩個樂團開季音樂會壓軸曲目的重要任務。(註1除了浦羅柯菲夫的作品之外,兩團對於蘇維埃時代的曲目,各有不同的選擇:NSO用蕭斯塔可維奇、哈察圖量和李蓋悌的作品,見證紅色極權下音樂家的掙扎;NTSO則是用巴爾托克向白色恐怖挑戰的《舞蹈組曲》提醒我們,左右並不是重點,獨裁才是藝術最大的敵人。

斯拉夫音樂家也接踵來訪

除挑選斯拉夫曲目外,兩個樂團亦分別邀請到多位來自斯拉夫地區的音樂家,為國內樂迷帶來濃烈道地的斯拉夫風情。NSO方面有亞美尼亞小提琴家哈察特楊(Sergey khachatryan,哈察圖量《小提琴協奏曲》)(註2,俄國天才演奏家納卡里亞可夫(Sergei Nakariakov,改編給小號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男低音亞德拉札可夫(Aakar Abdrazakov,穆梭斯基《死神歌舞》),以及指揮家阿雷席夫(浦羅柯菲夫《基傑中尉》組曲和第五號交響曲等)。NTSO則有俄國鋼琴家蘇德賓(拉赫瑪尼諾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小提琴家特盧梭夫(Kirill Troussov,拉羅《西班牙交響曲》)。

整體而言,為開拓國內樂迷的眼界,兩個樂團的節目安排雖各有異同,但都清楚帶著「探索新曲目」的思考。終於,斯拉夫音樂不再只是《悲愴》或《新世界》這些「膾炙人口」的名曲。

 

註:

  1. 嚴格來說,兩團演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不見得會相同,因為組曲分為第一至第三號,共廿首,但兩團都只挑其中幾首來演出,很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和排序。
  2. 哈察圖量(Khachaturian)和哈察特楊(Khachatryan)雖有不同的英文拼音,原文(亞美尼亞文)的拼法卻一樣。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