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
音樂 暌違5年重回最愛的台灣
天后慕特駕到 展現小提琴的細膩與光輝
1976年,一位年僅13歲的德國小女孩雖然在國內獲獎無數、小有名氣,但沒有國際大賽光環的她,仍與獨奏家之名差之甚遠。她憑藉著一把小提琴以無伴奏演出,在琉森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獲得了指揮大帝卡拉揚的青睞與大力提攜。隔年,卡拉揚將她帶到薩爾茲堡音樂節與柏林愛樂合作演出,隨後更與小女孩偕同柏林愛樂灌錄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專輯。這位大師甚至親自給小女孩出功課,要她學習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期待未來能合作。這部被許多頂尖小提琴家公認為最困難的協奏曲之王,並非初出茅廬的青少年演奏家可輕易駕馭的曲目。小女孩用了3年時間,終於讓大師點頭認可,兩人與柏林愛樂合作灌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錄音,小女孩也因此聲名大噪,開始了自己的傳奇,成為近50年來家喻戶曉的小提琴天后慕特(Anne-Sophie Mutter)。 2023年,慕特榮獲德國Opus Klassik的年度器樂演奏家獎,她在德國《焦點周刊》(Focus)的專訪中特別提到,在全球巡演中,台灣讓她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慕特自1995年首度訪台,在這將近30年間,她與台灣樂迷共度許多深刻美好的回憶:只要有安排亞洲巡演,就必然會造訪台灣;除了舉行音樂會,也多次主動要求安排大師班及各式講座,甚至親自挑選大師班的指導學員、不要求額外的活動費用,只是單純希望能與台灣樂迷有更多交流及分享,對於提攜後進不遺餘力。2019年訪台後,她特別在其官方社群平台上分享她十分享受在台灣演奏,國家音樂廳更是她最愛的音樂廳之一。歷經疫情,睽別5年,終於迎來慕特的第14度訪台,她將與合作長達36年的鋼琴家歐爾吉斯(Lambert Orkis)攜手在台北及台南帶來3場獨奏會。 本次選曲完全展現慕特對音樂無止盡的追尋,除了經典曲目,她也不斷為聽眾開拓新視野,交出了一份誠意滿滿的曲目單。慕特出身於德國,又傳承了卡拉揚深厚的音樂經驗,德奧作品絕對是其拿手好戲。莫札特早期的小提琴與鍵盤奏鳴曲,事實上是以鋼琴為主、小提琴為輔的風格寫作而成,《第18號小提琴奏鳴曲》屬於此類作品成熟後的新風格,小提琴與鋼琴有平等的室內樂夥伴關係,兩者展現出充滿活力而童趣的對話。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於一般聽眾來說也許較為陌生,但他的《B小調小提琴奏鳴曲》卻相當受到歡迎。這首樂曲雖然創作於1917年,卻不見20世
-
特別企畫 Feature 65歲,小提琴演奏家
蘇顯達:只要站在台上,就一首首好好地拉
愛好音樂的朋友,很難不注意蘇顯達的名字頻繁地出現在節目訊息中。明明才辦完獨奏會,又有協奏曲演出;一會兒出現在小巨蛋舞台上,忽然又飛往金門坑道音樂節。錄製的專輯《拾光。電影故事》入圍今年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最佳跨界獎(編按:截稿前尚未頒獎,因此未能得知是否獲獎)。滿滿的行程不說,還有北藝大音樂學院院長的行政職、每週主持的廣播節目,為漸凍人協會與安寧病房的公益演出,10餘年來從不停歇。說他真是位名符其實的鐵人,只見他一派輕鬆地笑道:「我這個年紀了,還在做30、40年前做的事情。」 滾動累積能量,保持最佳狀態 不斷地累積能量,是蘇顯達給自己的功課。他排曲目有個習慣,在整場曲目中,總是保留三分之一新曲子的空間,強迫自己在舊有的曲目中加上新的元素。到下一次演出時,新的已經變舊,又可以再往上增添。如此滾動累加,是他至今仍屹立不搖的秘訣。就像他從法國留學歸國後,決定每5年辦一次大型的巡迴演奏會。 他設定目標是:一定要有法國曲目、要有國人作品、要有新有舊,並且就觀眾的角度與自我的理想相結合。至今,巡迴演奏會已執行了8次。 為什麼要自討苦吃?他卻甘之若飴:「我很感恩,老天爺給我這麼多機會磨練,我就更要珍惜、表現應有的水準。」他說:「我常和學生分享,全世界少了你一個人來拉小提琴,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人的存在價值要自己去定位、要連自己都看得起自己。」 只不過,那馬不停蹄的行事曆,不論是誰看到都會感到莫大壓力。他不否認,卻也不以為意,因為他會將所有的事情安排得妥貼,一面演出當下,一面也在準備即將到來的曲目;提前跟學生上完課,就挪出空檔陪家人。當事情照計畫執行,即使忙,也不亂。 「我是一位演奏者,不能用忙亂來當作拉不好琴的藉口。」那是他身體力行的價值觀。面對觀眾,他一方面激勵自己,一方面也告訴學生:「當你坐在台下的時候,你就是我的裁判!」 但若真的做不來,可以選擇不要嗎?蘇顯達斬釘截鐵地說:「可以 !你要有拒絕的勇氣!」他舉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為例,晚年在紐約曾唱到倒嗓,觀眾照樣不客氣地往台上噓。即使唱了千萬次的好歌,只要有一次出錯,就永遠難以抹煞。只有在乎自己的藝術是否能游刃有餘地呈現,才能維持該有的品質。 儲
-
華彩奏
小提琴是魔鬼發明的嗎?
小提琴本身圍繞著許多傳說:許多人認為好聽的小提琴,彷彿地獄的魔鬼出來誘惑;有時它又被賦予童話般的魔法,因為「每一把在唱歌的小提琴,都伴隨著一把才要起舞的Fidel」。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來自東哈林區的小提琴樂音
在優雅精緻音樂的養成教育過程中,是絕對需要自我要求、對音樂品質也絕對不容妥協的,就算對待孩子們艱困的環境需要寬容與諒解,但對音樂本身,完美演出的標準絕沒有降低的可能性。
-
音樂
遇上《梁祝》,琴魔也低頭
〈抗婚〉有很多戲曲式的散板哭腔,而夏漢勉強演奏成布魯赫式的連續和弦,快速上行音階和碎弓快板音準亂成一塌糊塗。對擅長西方語法的水藍來說,這段充滿戲曲風的囂板音樂處理得是太俄羅斯了一點。
-
即將上場
鄭京和小提琴演奏會
韓國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家鄭京和,是目前音樂界女小提琴家中的翹楚,她的琴音時而低吟迷人,時而高亢堅決,廣受樂迷喜愛。這次應牛耳藝術之邀來台,將演出台灣罕見的曲目──由科賴里改編的杰米尼亞尼的D大調第一號大協奏曲以及考驗演奏家演奏技巧與深度的巴赫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第二號以及膾炙人口的韋瓦第《四季》。
-
即將上場
小提琴巨匠盧卡斯.大衛與台灣絃樂團
奧國小提琴家盧卡斯.大衛(Lucas David)應台灣絃樂團之邀與該團合作協奏曲外,也將舉行個人獨奏會。這位曾受教於堤博.韋嘉與密爾斯坦的小提琴家,曾是五、六〇年代備受矚目的炫技家,並且在二十五歲時受聘任教於維也納國立音樂院,自一九六六年起擔任德國西北德大學德特蒙音樂院的小提琴教授,今爲該校的榮譽教授。盧卡斯.大衛此次來台將在獨奏會上演奏超技的全套帕格尼尼二十四首《綺想曲》,這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演出。
-
焦點
早熟天才.明日之星
現年二十七歲的聯合國音樂大使凡格羅夫,他與生俱來的音樂天分與早熟的音樂才華,即使離開了一手提拔他的恩師Zahhar Bron,他仍憑著過人的聰明才智不斷地在音樂的領域中探索與成長,昔日的天才現在已經是一位音樂成熟有著獨特魅力的小提琴家。
-
音樂
失焦的奏鳴曲
標題為「鈴鼓」的急板樂章,由鋼琴低音部奏出代表鈴鼓節奏的頑固音型,曲意原是模仿異國舞蹈中,伴奏樂師搖晃手鼓,以突出俏皮的舞蹈節奏感。但那不斷重覆的D音斷奏,踏板過重,使音量明顯地落在鋼琴上,沒能捕捉到跳舞的輕盈感。
-
即將上場
愛麗莎.帕克小提琴獨奏會
在一九九〇年,以十六歲之齡成為「莫斯科國際小提琴大賽」有史以來最年輕得獎者而名噪一時的韓裔美人愛麗莎.帕克(Alyssa Park),近年來除了頻頻與國際知名的交響樂團合作外,也在許多歐洲著名音樂節上深獲好評。 此次來台獨奏會所選的樂曲涵蓋了小提琴經典的法朗克與德布西奏鳴曲,以及展現技巧與默契的柴科夫斯基詼諧圓舞曲。高難度的曲目,展現著愛麗莎.帕克過人的實力。
-
焦點
二十世紀小提琴風潮
將來的世紀,由於交通發達國界距離相形縮短,新一代的小提琴家多拜入不同門派學習,流派血緣往往錯綜複雜,如何呈現個人及不同文化養分,將是「出線」的重大關鍵。
-
焦點
炫技魔音,迷魅三百年
小提琴這項樂器在今天的地位,已經能夠穿透整個管弦樂團的強大音壓,展現其迷人的王者風範。而「炫技」無疑是小提琴表演的靈魂,左手精準快速的運指、把位變換,右手時而靈巧時而能量充沛的用弓,已成為當代每一位小提琴家必備的基本功。
-
焦點
爲下世紀流傳美好聲音
除了一系列音樂會演出,錄音也是胡乃元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當音樂家越久,越淸楚即便窮盡一生,也不可能拉盡世間樂曲。因爲,古典音樂曲目旣深且廣,一人之力斷無法完成。因此,這幾年無論是音樂會或是錄音,都盡量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音樂。」胡乃元說。 在最新一張The Bygone Era的專輯中,胡乃元共演奏了理査.史特勞斯和康果爾德(Wolfgang Erich Korngold)的多首作品。橫跨二個世紀的理査.史特勞斯,從十九世紀宮廷時代以伯爵、貴婦人贊助音樂,走到二十世紀初德、奧皇帝大力推動音樂的輝煌時代,但旋即又碰上一、二次世界大戰,其經歷以現代人觀之,實在難以想像,反映在作品上自然豐富而多變。尤其是他在一九四九年去世前寫的四首爲聲樂和樂團的作品,美得令人不敢相信這是歷經二次大戰後寫出的作品。對多數國人而言十分陌生的康果爾德是維也納人,可說是史氏的下一代,此次胡乃原以二人作品爲專輯內容,用意在於將相差一世代的音樂配合,呈現出世代交替感。特別是康果爾德和理査.史特勞斯都碰到同樣的問題──二十世紀開始出現大量現代音樂後,二人均被歸爲保守派音樂,直到數十年後,才以其雄厚實力再度得到大家認同。 提起理査.史特勞斯,國人大多並不陌生,不過,熟悉的可能都是大編制的交響曲或歌劇,如《唐璜》、《玫瑰騎士》等,此專輯收錄的則是國人較不熟悉的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和五首藝術歌曲。胡乃元表示,以往在學校即接觸過理査.史特勞斯的作品,但沒留下太深印象,只覺得史氏作品非常激烈。直到幾年前在紐約觀賞《玫瑰騎士》演出,讓胡乃元有另一層領悟。「當時,我才發現,史氏寫給聲樂的和樂團的並不相同,他太太是個女高音,很多最好的音樂理所當然的都寫給了他太太。也讓我回想起他的小奏鳴曲。小奏鳴曲是史氏比較早期的作品,但隱約可以聽到日後《唐璜》及一些歌劇的來源。才明白原來他的小奏鳴曲也有二個不同層次。特別是鋼琴部分,可以代表整個大型的樂團,技巧相當艱難,小提琴部分則是比較接近聲樂的音樂。」 那次的歌劇經驗,不但讓胡乃元重拾小奏鳴曲,且一直想找機會錄音,更開啓胡乃元一探史氏其他藝術歌曲的興趣。這一探,才發現史氏寫的許多藝術歌曲都很美,短短的幾分鐘,就能將豐富的情感表達其中,初聽時可能覺得平凡,但每聽一次就會有不同的領會,是十分奇妙的聆聽經驗。但如何將聲
-
音樂
天后出巡
慕特的運弓飽滿至極,幾乎利用了從弓尖到弓根的每一吋弓毛;在樂句的呼吸上使用很多彈性速度,幸好歐爾吉斯都能回應的恰到好處。
-
世界民族樂器
天使之音、魔鬼之器
在古典音樂當中被稱做「弦樂器之王」的小提琴幾乎是樂迷的最愛,舉凡柴可夫斯基D大調協奏曲、沙拉沙替《流浪者之歌》等膾炙人口的曲目,在小提琴豐富的音色表現下,無不令人動容,但可有人注意到小提琴更是同獲天使與魔鬼靑睞的樂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