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除了一系列音樂會演出,錄音也是胡乃元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當音樂家越久,越淸楚即便窮盡一生,也不可能拉盡世間樂曲。因爲,古典音樂曲目旣深且廣,一人之力斷無法完成。因此,這幾年無論是音樂會或是錄音,都盡量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音樂。」胡乃元說。

在最新一張The Bygone Era的專輯中,胡乃元共演奏了理査.史特勞斯和康果爾德(Wolfgang Erich Korngold)的多首作品。橫跨二個世紀的理査.史特勞斯,從十九世紀宮廷時代以伯爵、貴婦人贊助音樂,走到二十世紀初德、奧皇帝大力推動音樂的輝煌時代,但旋即又碰上一、二次世界大戰,其經歷以現代人觀之,實在難以想像,反映在作品上自然豐富而多變。尤其是他在一九四九年去世前寫的四首爲聲樂和樂團的作品,美得令人不敢相信這是歷經二次大戰後寫出的作品。對多數國人而言十分陌生的康果爾德是維也納人,可說是史氏的下一代,此次胡乃原以二人作品爲專輯內容,用意在於將相差一世代的音樂配合,呈現出世代交替感。特別是康果爾德和理査.史特勞斯都碰到同樣的問題──二十世紀開始出現大量現代音樂後,二人均被歸爲保守派音樂,直到數十年後,才以其雄厚實力再度得到大家認同。

提起理査.史特勞斯,國人大多並不陌生,不過,熟悉的可能都是大編制的交響曲或歌劇,如《唐璜》、《玫瑰騎士》等,此專輯收錄的則是國人較不熟悉的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和五首藝術歌曲。胡乃元表示,以往在學校即接觸過理査.史特勞斯的作品,但沒留下太深印象,只覺得史氏作品非常激烈。直到幾年前在紐約觀賞《玫瑰騎士》演出,讓胡乃元有另一層領悟。「當時,我才發現,史氏寫給聲樂的和樂團的並不相同,他太太是個女高音,很多最好的音樂理所當然的都寫給了他太太。也讓我回想起他的小奏鳴曲。小奏鳴曲是史氏比較早期的作品,但隱約可以聽到日後《唐璜》及一些歌劇的來源。才明白原來他的小奏鳴曲也有二個不同層次。特別是鋼琴部分,可以代表整個大型的樂團,技巧相當艱難,小提琴部分則是比較接近聲樂的音樂。」

那次的歌劇經驗,不但讓胡乃元重拾小奏鳴曲,且一直想找機會錄音,更開啓胡乃元一探史氏其他藝術歌曲的興趣。這一探,才發現史氏寫的許多藝術歌曲都很美,短短的幾分鐘,就能將豐富的情感表達其中,初聽時可能覺得平凡,但每聽一次就會有不同的領會,是十分奇妙的聆聽經驗。但如何將聲樂轉用小提琴表現,則考驗著胡乃元,在反複硏究後,挑出五首最適合以小提琴表現的藝術歌曲,收錄於新專輯中。

出生於十九世紀末、成長於二十世紀的康果爾德正逢維也納最輝煌的年代。文化上不但音樂、美術都有驚人的發展,心理學上出現佛洛伊德,其他領域亦進展迅速,不同的領域相互碰撞、激盪。從小由父親刻意栽培的康果爾德是個典型的天才兒童,足以與莫札特媲美(其父爲他取和莫札特相同名字Wolfgang)。而康果爾德也不負父望,所做音樂完全以「美」爲主,在二十世紀初十分受到歡迎。但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爲猶太人身份,被迫逃亡美國,到了美國因緣際會下,參與許多美國好萊塢早期黑白電影配樂工作,如《羅賓漢》等。「這次收錄的二個作品,有些樂譜還是從美國國家圖書館找來的。」胡乃元說,這更堅定他爲之錄音的決心,因爲,可能再過幾年就根本找不到樂譜了 !

「要讓古典音樂流傳下去,不能只靠在音樂會中演出,有時必須作更多角度的考量,尤其到了世紀末,如何讓下個世紀的人仍能欣賞到好的音樂,錄音就是一個傳承的方式。」胡乃元說。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