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諸神之鄉》 一場「巫」的沉浸體驗
什麼是巫?誰住在巫的村子裡?一場婚禮,即將從村外到來,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數與劫難?優人神鼓即將推出的年度創作《諸神之鄉》,將在老泉山上打造成一個「巫」的村莊,期盼藉優人質樸的能量,讓老泉山山上劇場成為人與自然間交會的玄關,傳遞安定的力量給疫後的人們。
什麼是巫?誰住在巫的村子裡?一場婚禮,即將從村外到來,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數與劫難?優人神鼓即將推出的年度創作《諸神之鄉》,將在老泉山上打造成一個「巫」的村莊,期盼藉優人質樸的能量,讓老泉山山上劇場成為人與自然間交會的玄關,傳遞安定的力量給疫後的人們。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台灣】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編舞家林懷民於日前於第90號作品《關於島嶼》彩排記者會時,同時在表演藝術圈投下震撼彈,宣告2019年底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將於2020年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任。 現年70歲的林懷民,1973年創辦的雲門舞集不僅是台灣首支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歷年重要作品有:《白蛇傳》、《薪傳》,《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稻禾》等,深掘亞洲文化底蘊,獲獎無數,包括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並為《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等。 「我不想讓雲門變成博物館式的舞團,」宣告「老人家歇歇腿,讓年輕人站起來」退休,林懷民期待雲門「不只是我的創作平台」,退休計畫是要「好好生活」。(張慧慧) 優人神鼓創新歌舞劇招募儲備團員 為了未來音樂劇的製作,優人神鼓將在12月份展開儲備團員的招募。預計在12月3日假永安藝文館-表演36房舉行招募說明會,並自即日起收件至12月15日止。招募對象為20歲至30歲,不分男女。初試為書面甄選,可先上網填寫報名表與問卷,通過初試者另行通知複試場次,將安排在12月16、17兩日;複試則是術科甄選,必考的是舞蹈或武術等肢體呈現,打擊或樂器演奏為加分項目,另有現場節奏、歌唱與肢體測試。 入選之儲備團員將於2018年1月2日起開始為期半年的培訓計畫,包含優人擊鼓訓練及表演、舞蹈、歌唱、靜心和客觀劇場、神聖舞蹈、內觀禪修、雲腳等。期間無須繳納學費、供食宿。培訓期滿經認證為正式團員後享薪資、勞健保及員工福利,並參與優人金瓜石本山亙古劇場、創新歌舞劇、實驗劇場等演出。相關報名資訊請參優人神鼓官網。(莊珮瑤) 【國際】 台灣指揮楊書涵拿下波蘭費泰爾貝爾格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經歷了一星期
打坐、打拳、打鼓,這「三打」是優人神鼓訓練優人的核心概念,如何將此概念與健身訓練結合,打造出一場體驗課程,是青年優人鍾鎮陽與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高漢耀聯手策劃「運動你的藝術打擊表演工作坊」的重心。工作坊結合擊鼓與肢體訓練,讓學員學習何謂正確使用身體方式,也讓大家反思自己對藝術的定義,並用運動方式去呈現。
目前團員在印度受訓的優劇場83年度巡演自本月展開,八月並將赴海外演出。 「優人神鼓」仍延續《破》劇精神,演出戲碼有〈獅子出洞〉、〈破地獄門〉。〈獅子出洞〉以南方獅鼓爲基礎而編作,意涵沈睡意識的完全覺醒,而〈破地獄門〉則透過不斷「擊鼓」,純淨內心的意念,將每個人心中的地獄昇華,化成對生命的挑戰與勇氣。
父母都是藝術家,十三歲之前就由父母領上台演出,金石優人藝術總監陳紫綸的習藝與成長,一直都被眾人關注檢視。但光芒之外就是陰影,她於是展開探究真相的旅程,不斷追尋逼問自己到底在哪又是誰。經過學習、旅行、思考,陳紫綸找到與陰影共生的方法,透過作品《Dr. Miss人的進化實驗室》,把這些體悟和優人團員及觀眾分享,一起找尋自己。
今年東海大學以「回歸原點,重返夢谷」之主題,策劃一年一度的表演藝術月活動,同時也是中部地區的表演盛會。 活動期間從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分為表演節目、攝影展和人文藝術書展三大部分。表演節目共計十餘場,由優劇場的《優人神鼓》盛大開場,雲門舞集舞展則爲閉幕壓軸節目。另有謝安「表演藝術攝影展」,以及其個人推動的文化生活講座「活命計」;人文藝術書展則使整個藝術月活動增加知性之導讀。
掌聲擊鼓 海潮音動馬其頓
掌聲擊鼓 海潮音動馬其頓
下了舞台,身著劇服的阿襌師父一身是汗,出去更換衣服。等待間,行政人員圍著蘭姐,一邊問問題、一邊告知行程;她則一面看著樂器撤下,一面招呼我們稍待。不一會兒,阿襌師父氣定神閒地出現,兩人才終於相會。在按下快門前,蘭姐突然轉頭,兩人相望、頻頻點頭,像是一組一組密碼的發射與接受,我們看不懂。 回想二○一二年的五月,他們噙著眼淚說累了,決定暫停創作三年。然而在這沉潛的期間,兩人所忙的事情似乎也沒少過。不但將醞釀已久的作品《愛人》帶到德國首演,讓國外看見融合鼓樂、武術、舞蹈、文學及合唱的劇場,更在今年即將帶回台灣演出,隨後並且將移師香港藝術節表演。劇中面對「愛情」課題,他們用東方文化的「太極」中,雙人對練時,敵我防衛攻擊的「散手」,表達情人之間你推我就,若即若離的情慾狀態 領著優人神鼓一步步走來,人稱阿襌師父、蘭姐的黃誌群和劉若瑀,在舞台上不但上演《愛人》,台下也是愛人夫妻。即使兩人一動、一靜,一內、一外,卻也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打鼓、一起修行。 一起受訪,忽然瞥見他們不約而同地將十指交疊放在腿上。想起方才相互點頭後,兩人回眸的一笑,此刻才懂,原來對他們來說,愛,同樣也是修行。
一九九九年夏天,優劇場以已經獲得國際高度肯定的作品《聽海之心》受到台北藝術節的邀請,於大安森林公園進行戶外公演,僅二千個座位的場地湧入將近八千餘名觀衆,同時也被觀衆票選爲「最受觀衆歡迎」與「最受觀衆肯定」的演出。 現在,甫於荷蘭、比利時、德國巡迴歸國的優人神鼓,即將七月一日起開始二〇〇〇年世界巡迴中台灣行程的演出。這是優劇場將《聽海之心》國際巡迴室內版第一次在台灣最完整的發表,將於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進行全省巡迴。
停止創作、休養生息三年的優人神鼓,將要重新出發了!以新作《生日》為起點,在優人的老家、老泉里的山上劇場演出,象徵優人的新生。作品分為〈永夜一瞬〉、〈爍〉、〈曝〉、〈絮〉、〈跌水〉、「揭岸〉六個篇章,描述山上優人觀照生命在初始間從迭宕不安到衝突質疑,直到聽見內在的聲音。
當新店老泉山上的擊鼓優人 遇上河南嵩山的少林弟子 會激拼出什麼樣的火花? 當台灣的「禪」遇上中國的「武」 會在舞台上創造怎樣的劇場風景? 六月初 「優人神鼓」與「少林寺武術館」合作的《禪武不二》 就要推出這樣的組合,乍看下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但如果深究其淵源 又似乎從千年前的達摩祖師便已種下如此因緣 除了邀請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與 優人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立亨撰文 娓娓道來優人與少林寺結緣及一起排練的種種 本刊也特地邀請與劉若瑀為紐約大學前後期校友 同樣關注中國武術與藝術的電影導演李安 與劉若瑀越洋連線 對談兩人的相識及對彼此的重要影響
「U2」是高知名度表演團體「優人神鼓」的次團體,讓劇團裡的青年藝術家每年有展現個人風格的次舞台。今年推出創作二號團員秀妹的《追憶似水》,以實驗電音加上原住民的吟唱,獨立呈現出她的生命歷程;另一支作品,伊苞的第一本書《老鷹再見》,記載著在藏西雲腳的心情點滴,由梁菲倚編導成同名短作,以讀劇搭配著藏西風光的影像,訴說著「離家」、「想家」、「部落故事」的點滴。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組的阿海(張藝生),在看過文.溫德斯的《慾望之翼》後 ,便開始注意到編劇彼得‧漢克(Peter Handke),他在創作時多採實驗的手法,以政治、孤獨、不安等面向切入現實生活的核心,語言是他寫作的中心主題以及寫作動力。這次選用彼得‧漢克的劇本《大人與小孩》,卻是一齣無言劇,對於語言伴隨而來的權力與暴力,有著很大的張力。阿海將沒有台詞的劇本,做了一些修正,首先劇名改成《Follow you? Follow me?》,因應演員吳忠良的肢體與謝明志的西塔琴,讓彼得‧漢克有了一個嶄新的面貌。(田國平)
迄今已有九十年歷史的「响仁和鼓藝工坊」,精緻做工吸引了國內外宗教界與表演藝術界的青睞,訂單來自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甚至歐洲各國,其中的靈魂人物就是第二代師傅王錫坤。從小看著父親製鼓但未學習,長大後卻是父親過世、遭到他人輕蔑後才決心投入,王錫坤說:「再難的技巧,三年、四年、五年努力一定學得會。可是『態度的建立』卻是最難的!」正是這「頂真」的態度,打造了「响仁和」的高度。
沒有「優鼓」,還是「優人」嗎?由青年優人推出的新作《早安》,顛覆以往觀眾對優人神鼓沉穩靜定的印象,以聲音、肢體、影像,呈現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與議題的關注,將透過敲打各種生活物件,展現現代城市的多元樣貌與豐富節奏。
在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四月二日在柏林進行世界首演的《愛人,Lover》中,作曲家佑斯特與優人神鼓將「東、西方各自如何看待愛情」呈現在他們一起打造的「音樂、舞蹈、劇場」裡。這個德國與台灣表演團體的交會,中國古詩與美國現代詩的對談,不是僅僅文化的市集,也不能僅僅以膚淺的「當東方遇上西方」廣告標語來帶過去。它有新的思考,新的嘗試,也有新的結果,等著你欣賞它的海報、它的音樂、它的畫面,來體認和領悟。
「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廿年來,多次進出印度,那些體悟也轉化成優人神鼓的創作靈感。印度,對某些人來說是聖土,一次又一次的印度行旅,對黃誌群來說,就是生命的精神糧食了。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表演和靜坐時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當下」。
投入劇場的創作令人著迷,但如何讓這樣的過程持續下去?於是,年輕人燃燒著熱情創辦了劇團,一個創作的基地,一個實現夢想的空間但造夢不易,維繫更難,在台灣的環境下,多少劇場青年來去,多少表演團隊起落,過來人分享經驗:帶著熱情勇於上路,但也要隨勢而變,永遠要努力充實自己,創作者也要有經營者的思維
認識黃誌群的人,甚至連他自己,也早已認定這輩子與電腦無緣,卻在發燒友熱情的提議下,為了配樂,在一年多前買下生平地一台電腦,搭配上作曲軟體,從完全不知如何開機,到如今已經可以用不同音色多軌混音來作曲,甚至轉檔,燒錄成CD片。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