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劇場
-
台前幕後
劇場如何「刑天」 侯俊明舞台裝置作品的一些抽樣考察
藉著一些侯俊明在劇場中裝置作品的取樣,本文試著檢視個人成品與劇場空間互動的完成度,並希望條理侯俊明舞台裝置的脈絡與往後的可能。
-
台前幕後
從封閉空間到迷宮 試探侯俊明作品的某些邏輯
幾年來,侯俊明是造形藝術界中少數與小劇場合作最密切的一個特例。本文試探他的裝置作品與劇場空間設計結合的可能性。
-
戲劇
各就各位? 《1993 .身體劇場表演祭》觀後
這場表演的三個劇團非常巧合地顯現台灣歷史的三個階段:傳統中國、日據時代、台灣現代。而他們的身體語言似乎也與此相呼應──節制、壓抑、錯亂。然而,小劇場對旣存的現實似乎渺無指涉;那麼,小劇場自我犧牲或反抗體制的目的是什麼?
-
戲劇
劇場與身體 七月七日看「祭」感言
爲什麼要顚覆身體?不是因爲社會體制束縛了身體,更不是因爲自己裏面的反抗傾向。眞正的顚覆只能是爲了個人內在的整體和諧;當我們的身體變成自己裏面的獨裁者,理智和情感都淪爲奴隸時,我們必須顚覆它。
-
書介
優人的影像 《優劇場:潘小俠攝影集》
潘小俠的影像總給予人一種詭異的氛圍。然而,潛藏在這詭異氛圍背後的,並不是現代藝術裡的殊異性格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是演戲,也是訓練 從戲裝設計製作說起
當現代劇場在盡量減少身體外在包袱,以表演者肢體與意象化的道具演出時,優劇場款款厚重寛大的戲服似乎恰好反其道而行,這是什麼用意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長溯譜新調 游走於本土現代之間
這樣一個對台灣音樂的溯源是繁瑣複雜的,但面對目前的音樂環境,似乎這條路無法避免。多年摸索過程,使「優劇場」一步步走向民間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人類學劇場與民衆劇場的交匯 優劇場的菲律賓之行
凝聚了多年「溯」計畫的劇場實踐經驗,優劇場在今年春節期間前往菲律賓,與亞洲民衆文化協會的劇場工作者交換彼此的心得。
-
即將上場 Preview
改韻易調生淸揚 綜觀七月表演藝術活動
儘管炎炎盛夏正好休養生息,仍有蓮荷朶朶綻放一片寧靜中。「優」劇場與「九歌」兒童劇團以精選作品呈現五年創作歷程。「當代傳奇」的年度大戲《樓蘭女》,結合京劇、舞蹈、現代劇場工作者,推出台灣版的《米蒂亞》。型態多樣的「中國廣播藝術說唱團」也將來台演出中國人的幽默。
-
回想與回響 Echo
藝壇動態 Bulletin
[台灣] 《無盡胎藏》再度法國行 作曲家陳揚曾說過:林秀偉的作品有人無法看完就想衝出去,有人則是看完了無法站起來。去年五月「太古踏舞團」的力作《無盡胎藏》登上了法國波蒂耶劇院(thtre de la Poitier)的舞台,演出一結束,巴士底劇院(thtre de la Bas-tille)的藝術總監克莉絲汀即刻邀請林秀偉於今年再度率團訪法。 在《無盡胎藏》中,林秀偉企圖運用水、火、地、風、空五大宇宙本質來幫助舞者找到內在的「力」,進而達到「識」的境界,在過程中遂步反應生命的更迭、綿延。 此次赴法演出,大抵延續原作風貌。主要舞者有林秀偉、蕭賀文等六人,音樂部份由曾獲金馬獎的史擷詠負責。 (楊純靑) 優劇場赴菲巡演 「優劇場」去年十一月巡迴全省演出《漠.水鏡記》後,將文姬歸漢的故事現代化爲一名台灣老婦返鄕探親前的掙扎,以《母親的水鏡記》爲題,在台南試演。今年元月廿六至二月十日,又應亞洲民衆文化協會(ACPC)之邀赴菲,分別在馬尼拉的文化中心(CCP)、市郊一所大學的校園、及Batangas地區一座漁村的廣場演出三場,內容爲《老虎進士》、《巡山頭》,及將古今兩版溶合爲一的《水鏡記》,合爲一整晚的演出。演員有三分之一爲當地演員,唸白以中、菲語(Jagalog)穿揷進行。 在菲律賓文化中心作室內演出時,與一名長期在倫敦工作的日本燈光設計師合作,呈現了神奇的視覺效果。優劇場已邀請他於今年十月來台,爲新版《水鏡記》設計燈光。 (閻鴻亞) 〔香港〕 九三年香港的音樂活動 一九九三年在音樂界是拉赫曼尼諾夫五十周年,古諾、柴可夫斯基一百周年,蒙台威爾第三百五十周年的逝世紀念年,是華格納、威爾第一百八十周年,布拉姆斯、包羅定一百六十周年,葛利格一百五十周年,布列頓八十周年的誕生
-
書介
《山月記》成爲筆記書
先有演出再根據演出整理出來的劇本,往往字裏行間生氣蓬勃,汗氣淋漓。表演工作坊的系列劇本如《圓環物語》、《回頭是彼岸》、《西遊記》,汪其楣的《人間孤兒》、《大地之子》皆然,而今又有優劇場的《山月記》。 《山月記》包含優劇場去年演出的兩齣短劇:鄕野奇談式的「變形記」〈老虎進士〉及寡婦搧墳的喜鬧歌舞〈巡山頭〉,收錄多幀劇照之外,並有陳板、莊華堂等人對劇場空間的硏討文字。全書以「筆記書」方式編排,僅在優劇場本部出售,可電洽(02)9125521。
-
演出評論 Review
古典的創新
上海崑劇團十月底的幾場演出,得到觀衆一再的起立鼓掌致敬,形成傳統演出難得一見的景象;國樂大師陸春齡和閔惠芬精采的演奏,又掀起大陸藝人訪台的高潮。雲南來的歌舞團則有兩極的評價,可參看韓國鐄的專欄、王墨林整理的對談、及羅曼菲「舞蹈空間」的評論。 當代傳奇、明華園和優劇場不約而同演繹歷史人物,加以新詮新編。從内容到表演手法,都頗具實驗性。兩齣莎劇的現代版,提出了重演古典劇的新嘗試。司徒芝萍評《溫夫人的扇子》,則探討舞台服裝道具的運用對整體演出的影響。 經過長期嚴格排練的《布蘭詩歌》,呈現出舞蹈、交響樂和合唱的整體成績,也爲演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鏡。 歡迎提供誠懇的評論和反響。
-
演出評論 Review
爭戰還不夠殘酷
神話、鬼魑的異質性和狂野想像被馴化,水鏡始終只是一個失去了魔力並且封閉想像的空間物象/符號。
-
瞭望台 Preview
優劇場征戰鬼域──《漠.水鏡記》露天呈現
八月二十二日的中元普渡祭,優劇場在淡水河畔演出了由黃志文率領的「神鼓擊」,在國慶當天的民間遊藝活動中,鼓隊將再度現身。隨著動地而來的鼓聲,他們持續了四年的「溯計畫」也將隨著十月份推出《漠.水鏡記》後,告一段落。 主持優劇場的劉靜敏表示,「溯計畫」希望透過傳統及民間技藝的研習,尋找中國人肢體表現的方式。六年前在美國追隨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的經驗,啓發她回到自身文化去尋找創作的根源。「溯計畫」的第一階段以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的《鍾馗之死》爲代表。在《鍾馗之死》中,她嘗試建立模擬布袋戲偶服飾、動作的表演風格,但仍未脫離西方劇場型態的影響。第二階段的《七彩溪水落地掃》走到戶外,走上街頭,走入民間的廟口、校園,演得鬧熱滾滾,民俗風味十足。第三階段的成果展現則是今年年初的《山月記》,把觀衆引離塵囂,帶到木柵山上他們胼手胝足闢建的「老泉劇場」,觀看一場星空下的儀典。 《漠.水鏡記》延續《山月記》的作法,取材於歷史軼事和民間傳説,目前在中研院數學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的林豐利,寫了一部以文姬歸漢故事爲底本的劇本。描述年輕的使節遠赴匈奴迎接蔡文姬,在沙漠中遭遇了一場没有終止的鬼域征戰,他所攜帶的具有魔力的水鏡也被鬼將軍所奪。人與鬼的戀情、蔡文姬的悲憤詩、對人世爭戰的仿諷,都籠罩在濃厚的神話色彩之下。劉靜敏飾演文姬,蘭陵劇坊的老伙伴金士傑出飾研磨水鏡的老工匠的鬼身,參與演出的還有來自菲律賓民衆劇團的女孩Joan。這也是優劇場迄今最龐大的製作,動員了桃園兒童合唱團擔任歌隊,由吳宗憲譜寫劇中的大量音樂。粘碧華設計的戲服送往大陸用傳統手工繡製,這些戲服將在演完後出讓給收藏家購存。 《山月記》巡廻到高雄美濃時,曾在當地的森林遊樂區中表演,文化中心主任看完後十分興奮,發下豪語,要建一座森林劇場。《漠.水鏡記》的演出有希望成爲美濃森林劇場的揭幕式。台北的演出,則仍在木柵山上的老泉劇場。 老泉劇場爲一山頂的開闊空地,優劇場的十幾位靑年團員每天凌晨三點半就從山下劇團本部動身,跋涉四十分鐘路程上山,面向著遠方的城市、大海練拳、擊鼓,下午返回山下排戲,每週還安排太極、劍道、發聲及道士吟誦課程。長期訓練使他們的表演幅度大爲增加,穿上高大如巨人身形的戲服也可以舞動如飛。 劉靜敏表示,發展布袋戲的風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