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熱情馬祖卡

相關文章 14 篇
  • 《維克多》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一:男人與女人

    舞不盡的世間男女 說不完的愛恨慾怨

    舞台上,她╱他們互相挑逗、擺佈、叫囂,或許溫柔款款,卻更似暴力相向這是碧娜.鮑許的舞台,男男女女,愛恨嗔痴,各式各樣的糾葛,盡現舞作之中。透過九齣作品,讓我們看見碧娜.鮑許如何看待男女關係,無窮無盡的人間風景

    文字|魏君穎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交際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與他,這樣與碧娜共舞

    她與他,她們與他們,溫柔地、激情地、暴烈地,或相互擁抱,或彼此玩弄,或行禮如儀,或劍拔弩張在碧娜的舞台上,世間情事如是繽紛流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在生命的瓦礫之上

    凝視存在 凝視碧娜.鮑許

    碧娜.鮑許, 一個從德國歐陸狂捲震撼全世界的名字; 舞蹈劇場, 一種打破界線卻真實鏤骨的複合性藝術。 十年前,《康乃馨》帶來滿場的驚世感動, 今年,《熱情馬祖卡》將是久違的歡快淋漓。 她的個性強悍美麗, 她的舞台危險張狂, 她的主題, 那孤獨與恐懼,激情與渴愛, 啊,如此直視貼近存在的顫抖和勇氣。 誰都不能忘記她的名, 因為誠實,因為愛。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熱情馬祖卡》中由服裝設計師Marion Cito設計的紅汽球裝,十分搶眼。圖為舞者Julie Shanahan。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熱情馬祖卡》 一場充滿葡式情懷的旅遊記憶

    讓我們歡快共舞!—碧娜.鮑許與烏帕塔舞蹈劇場

    碧娜.鮑許終於又要來了!二○○三年因為SARS,我們與她的《拭窗者》擦身而過,今年她將帶來另一齣「城市旅行」系列的名作、為葡萄牙里斯本所編作的《熱情馬祖卡》。相較於她早期作品凸顯男女衝突與對立的殘酷場面,這支作品散發出表演者肢體舞動的歡樂與激情,是長久居住於陰冷德國的鮑許等人,少數較陽光的一面。

    文字|林亞婷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作品像烈火,人,卻像春風

    碧娜的舞作迸發巨大的情感、激情、爆發力,重覆性動作加深情感的強烈感受,澎湃不已。碧娜其人,卻是一派悠閒,樸素,優雅,害羞,頭總是微低著,身形從不是挺直的,向前走時,會稍微慢一步。二○○零零六年二月,我去德國的烏帕塔,看到劇場後非常驚訝,那是個不大的古老劇場,外觀樸實。她在那裡安安靜靜的,卻總能做出石破天驚之作。

    文字|平珩、周倩漪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 《熱情馬祖卡》的音樂,混合了葡式鼓樂、歌曲、爵士樂與打擊樂,探戈、森巴、還有華爾滋大合奏。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強悍的孤獨

    碧娜.鮑許不避諱用她的舞蹈來詮釋各種殘酷與暴力,權力位置的壓迫和宰制,彼此的折磨與消耗,大抵上反映了她的一種悲觀,然而在面對瓦解和崩毀時,唯一不存在鮑許的舞中的是逃避,永遠只有凝視和對抗。她的作品中大量的重複動作,不只是印象的強化,它是一種意志,與看不見的、不可違抗的法則搏鬥的彈奏。

    文字|成英姝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春之祭》中的泥炭地板
    特別企畫 Feature 粗糙或滑溜 水池或熔岩 遍地康乃馨或巨形仙人掌…

    碧娜的舞台 挑戰奇想界限

    碧娜.鮑許讓觀眾驚悚的方式,不只是題材與舞者,通常第一眼入目的舞台景觀,就足以讓人嘴巴合不攏來整面舞台的水、超巨大的溜滑梯、遍地栩栩如生的康乃馨這都是碧娜的舞台奇想,在前後任舞台設計師羅夫.玻濟克與彼得.帕布斯特協力下成真。九月訪台演出的《熱情馬祖卡》,將搬出一整面的火山熔岩地形,女舞者在山丘上搔首弄姿地作起日光浴,許多舞者出場時跨行顛簸、危險的路徑,越過火山熔岩,並降落在原本的舞台上。

    文字|尤亨.史密特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雲門舞集《風影》在舞蹈的最後以雷射光製造炫目又虛幻有如時光隧道的無敵景觀
    特別企畫 Feature 數位科技vs.舞蹈

    科技流轉中 舞動繽紛革命

    在十年前仍有很多愛舞蹈的人對科技的介入懷有很深的敵意,擔心科技的過分蓬勃會威脅到舞蹈原本的存在價值。隨著時間的過往這種疑慮似乎自然消失,因為我們已經發現原本身體力行的舞蹈行為是無可取代的藝術形式,同時那種標榜跨領域舞蹈與科技結合的作品,有時幾乎可以被當做是另一種新興的表演形式來對待。

    文字|古名伸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今年訪台演出《熱情馬祖卡》中獨舞的梅希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果我是植物,碧娜就是適合我的天氣!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資深舞者多彌尼克.梅希(Dominique Mercy),從第一次訪台演出《康乃馨》時就令人極為印象深刻,與碧娜合作超過三十年的他,這次更主持舞蹈工作坊,帶領本地舞者體驗碧娜式的舞蹈。本刊趁此機會,訪問這位優雅的舞者,一談他與碧娜工作的種種。

    文字|張懿文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舞者在透明的塑膠布中,徜徉戲水的樂趣。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簡潔.入世.熱情馬祖卡

    我們觀賞碧娜對於社會關懷的手法,她善用簡單的取材、直接的陳述,藉著事物的比對來呈現議題的特性。是一種感知(to perceive)的過程,她讓我們在感官的世界接收到「生猛般」的資料,並且轉換成真正可用的資訊。讓我們實際感知到內在心靈對這世界的意象,而非外在世界的本身。

    文字|楊其文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碧娜.鮑許與古名伸。1997在香港。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我的Pina

    九七年的香港藝術節是一大盛事,台灣表演藝術的同好大批地組隊赴港「朝盛」。我和碧娜前一年已經約好相見,到了香港之後等我們有機會獨自相處時,她立刻搜索皮包從裡面拿出一個用餐巾紙包著的小包裹遞給我,裡面是一對再平凡不過的象牙色塑膠製內鑲一點金屬的扁平燭台。她說這陣子太忙了沒空給我準備禮物,但一直想要帶點東西給我,於是在出門前順手把家裡的燭台用桌上的餐巾紙包起來帶給我,雖然它很普通,希望我不要介意。接過那對不起眼的燭台,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

    文字|古名伸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 1997年訪台時,兩廳院人員帶碧娜.鮑許拜訪漢唐樂府,碧娜在談話中啜飲品嚐中國茶。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用藝術綺思舞動人生

    所謂「無三不成禮」,就在碧娜.鮑許舞作三度來台演出時,留下了如今看來千金難買、永不可得的禮物,那是我真誠邀請她親筆寫下的簽名陶盤。此時此刻想起這件往事,雖然不勝唏噓,卻也讓人深刻感受什麼是「剎那即永恒」,每次走到兩廳院文化藝廊看到這個陶盤,想起碧娜.鮑許和兩廳院、和台灣的緣分和際遇,內心總有許多感動與懷念。

    文字|陳郁秀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 碧娜在首次訪台的記者會上替記者簽名。1997,台北。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那煙舞中的身影

    碧娜.鮑許曾隨烏帕塔舞蹈劇場於一九九七年與二○○七年兩度來台,於國家戲劇院演出《康乃馨》與《熱情馬祖卡》。對於曾經接待過她的兩廳院工作人員而言,碧娜所劃下的短促人生休止符,不但是個驚嘆號,也是一串串綿長回憶的開始。

    文字|盧家珍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碧娜.鮑許《熱情馬祖卡》

    由於喜愛雲門舞集而踏進現代舞的世界,逐漸認識世界各大知名的舞團及舞蹈大師,德國的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的名號更是如雷灌耳。每位世界級的舞蹈大師都有自身獨特的理念,碧娜.鮑許也不例外,她說:「我在乎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這句話簡潔地傳達了她舞作的內涵,也深深地吸引了喜愛現代舞的我。舞者的肢體千變萬化,編作出讓觀眾驚嘆的曼妙舞姿並非難事,但碧娜‧鮑許卻經常以日常生活的動作編舞,真實地貼近觀眾的情感,總能引起熱烈的回響與共鳴。 碧娜.鮑許的魅力,連西班牙電影大師阿莫多瓦也為之迷醉,電影《悄悄告訴她》採用《熱情馬祖卡》的片段向她致敬。多年前觀影的舞蹈片段還留存深刻的印象,讓我非常期待能在劇院親身感受其舞作的魅力。 文字|王凱君 29歲,視覺設計。偏愛舞台音樂劇或舞團演出,每月觀賞表演一次以上。

    文字|王凱君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方藝術節」潮流來襲,歸返地方與駐紮家鄉的兩種觀看(上)

  • 澳門

    新興粉專「我不𠝹櫈」讓看戲觀眾大鳴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