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創作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六:國人作品及委託創作
在地樂曲新舊齊發 各世代澎湃上場
新的樂季,國內西樂委託創作風氣興盛,NTSO的「交響臺灣」系列,每個樂季都有前輩作曲家推出佳作,中新生代作曲家,也頗受西樂團的提拔,都有新作問世,反觀國樂團,除了TSO有此企圖心,NCO與KCO在新音樂的創作上顯得較為保守。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傳統、南洋扎根 華樂漂洋綻放
中國傳統音樂隨著華人的渡海移居,流傳到新加坡,早年以民間社團形式演出潮州音樂、客家漢樂、廣東音樂及福建南音等,後來陸續發展出編制完整的華樂團,更發展出國家級華樂團如新加坡華樂團。透過學校教育與社團推廣,新加坡的華樂欣賞與學習風氣相當蓬勃,團隊也藉由委託創作與作曲比賽,累積具南洋風味的華樂曲目。
-
焦點專題 Focus
打造平台 讓新星發光
要讓「台灣的聲音」源源不絕,培育創作人才、提供發表平台是絕對必要的!目前國內提供的模式可分為四大類:作曲徵件比賽、委託創作、作曲創作營隊與跨國交流計畫。透過上述方式,作曲家得以發表、發展新作,交流學習、甚至跨國發表,豐富了視野,也加深了功力。
-
焦點專題 Focus
共譜台灣擊樂的美麗樂章
歡慶創立卅周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從創團以來就希望透過委託創作、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精神來塑造打擊樂團的特色,也是台灣少數有駐團作曲家的團隊,多年來更投注相當資源委託國內外音樂家創作。這次的「島.樂」音樂會,特地邀請與樂團淵源最深的五位資深作曲家賴德和、溫隆信、許博允、潘皇龍與錢南章,再度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全新量身打造新曲,繽紛多元,展現熱鬧的台灣之「樂」!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開始做菜吧!」 面向社會從劇場起步
邁入第十八屆的德國「衝動戲劇節」,成立初衷就是要當德語圈獨立劇場的發聲平台,而其策展原則是「探討政治與藝術的關係,並在此脈絡下呈現創作者們多元的美學、紛異的命題、多樣的策略。」今年活動於六月中旬在杜塞朵夫舉辦,演出中引起最多討論的是《製造藝術政策!》,邀請當地各政黨人士及文化部代表,齊聚發表文化政策,是一場由政治人物、主持人、演員、樂手、觀眾、學者小組,共同作為表演者串起的政治實境秀。
-
即將上場 Preview 北市國「臺北.臺灣.世界」
雙團同台 鋪陳東西結合的旅程
從台北、台灣到走向世界,同時具有安排上的邏輯,在東西樂交融中更考驗著作曲家的功力。市國精心策劃的音樂會,讓觀眾在一場節目中可以完整聽到外來德奧、自己文化,更包含了作曲家將兩種不同文化結合的絕妙巧思。
-
演出評論 Review
地平線是黑暗無盡,還是晨光微稀?
有別於其他喜歡直接挑戰聽眾,將作曲技法當特技表演,卻吝於施捨聆聽者樂趣的當代作曲家,佑斯特挑戰的是聽眾感官滿足的最大極限值。主題與旋律宛若佑斯特時而興高采烈、時而目不暇給的情感衝擊,充分展現作曲家口中「充滿水分,活力與流動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六:台灣新曲輩出
音樂創作成果豐碩 文化積累更進一步
細數去年台灣與音樂創作相關的作品數量、內涵類型、競賽交流等活動,讓人驚喜於成果的豐碩、創作力的旺盛迸發!除了各公立樂團等單位的新曲委創或徵選成績斐然,在民間有「廣藝靚樂」計畫的熱鬧展開,還有台灣作曲家在國際大賽得獎、第一屆「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的舉辦等等,都讓人對台灣音樂創作的未來欣喜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七
國人作品/致力「台灣音樂」 樂音傳唱寶島之美
透過創作才能創造自己的文化,透過樂團的展演,創作才能有展現的舞台。各樂團樂季中展演國人作品,不管是舊作或委創,都可以看到推動「台灣音樂」的方向,透過樂音,展示台灣作曲家的創意與台灣之美。
-
焦點專題 Focus
帶著內行樂迷 寫下歷史新頁
在呂紹嘉帶領下的第三個樂季,NSO將帶著內行樂迷,一起更上層樓。新樂季的主要特色是擁有獨特美感與韻味的法國音樂,另也將探索以浦羅柯菲夫為主的斯拉夫音樂;名家系列仍以德奧曲目為主;新曲方面,除了洪崇焜的《聲音》及李元貞的《間奏曲:商》,還有駐團作曲家佑斯特的《台北地平線》;最令樂迷期待的歌劇系列,則要以華格納巨作《女武神》近五小時的演出震懾你的感官!
-
即將上場 Preview 朱宗慶打擊樂團 再新觀眾耳目
分享與創造 「擊現」新聲
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定期音樂會是以分享和創造為主,因此節目名稱訂為「擊現」可謂一語雙關:一個顧名思義在演奏現代作品,另一個就是在探討可能性、不斷突破、挑戰自己,並開拓新的聲音。這次演出的五首音樂中,就有高達四首的委託創作,五首作品各有不同的方向,五個構想的組合變成獨特的音樂會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聽蘿瑞.安德森說故事
《妄想》 傷逝之情轉化的詩意哀歌
「讓我來告訴你一個故事中的故事,那是一個在我的人生中,有關於激勵、肯定我前進的方法。那是一種誘導的系統讓我做這兒做那兒,然後我從這或那兒得到獎勵。基本上那是所謂紅蘿蔔與驢子的系統。」 「你在驢子前面懸著個蘿蔔,然後開始出發,只要讓胡蘿蔔一直在前面,無論如何,驢子就會從這兒跋涉到那兒。在我的生命中,這一向都進行得非常好。沒有人看到這機制作用或注意到它其實是如何進行的。」 「然後有一天,毫無原因地,我的驢子死了。我站在那兒盯著牠。牠看來是吃太飽了。牠臉上帶著一絲愚昧笑容。我用腳輕推牠。沒動。那獎賞,那承諾,那所有的系統停止運行。我張望著。站在那兒握著這個舊的紅蘿蔔。那塵土不斷飄落在路上。我可以看見遠處有些蒼蠅飛走。」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以音樂劇場表達環境關懷
吳思珊 反「璞」歸真更創新
在對今年天災不斷的感懷中,打擊樂家吳思珊決定「反璞歸真」,用身體、心靈的覺知重新探索「生命與自然的意義」及「肢體、空間、聲音的關係」。獨奏會將以傳統、原始的概念出發,一台木琴所發出的不同音色、人聲與樂器間的相互模仿、甚至連樹葉、紙箱都能當作樂器發出聲響。
-
音樂新訊
現代音協首演作品聯展 十一位作曲家上陣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創立於一九八九年,廿多年來一直以促進國際音樂文化交流為宗旨。協會並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ISCM-Taiwan Section)之名加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成為會員國。後者這個國際最大、歷史最有久的音樂組織創立得更早,是一九二二年由魏本、亨德密特、巴爾托克、高大宜、奧乃格、米堯等作曲家,在奧地利薩爾茲堡所成立為倡導當代音樂演出之國際性組織。 現代音樂協會成立以來,已舉辦過為數眾多之專業活動,包含了系列演講、座談會、學術會議、音樂會、參與國際性展演活動與邀訪國際音樂人士來台等,並多次承辦作曲比賽。目前已出版十餘張會員個人作品CD專輯。而此次的「2011現代音協首演作品聯展」是成立至今首次大舉辦會員作曲家委託創作及世界或台灣首演作品之發表活動。兩場音樂會將發表十一位從七十歲至二十五歲資深、中壯及年輕世代之會員作品,包括沈錦堂、謝隆廣、林進祐、連憲升、潘家琳、李政蔚,及甫自國外學成歸國的林京美、謝蕙馨,與尚在國內就學的李軒慧、陳一涵、林盈婷等獨奏或室內樂重奏樂曲。由協會所附屬的「現代音協室內樂團」假十方樂集音樂劇場演出。
-
香港
經營有道,隔岸可鑑
香港和台北的處境類似,但他們的常設機構行之有年,得到政府與財團的穩定支持,並與全球藝術經紀維持暢通網絡,促成了選擇的多樣可能。這,都是本地藝術節望洋興歎的。
-
台北
擊樂聲震北中南
一九九九年,世紀末的最後一個夏天,當整個社會瀰漫在一片「世紀末」不確定因子的氛圍中,「一九九九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早已好整以暇地端出十個國家共二十場演出的豐盛擊樂大餐,以蓄勢待發之姿,迎向打撃樂的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