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界仁
-
挑戰邊界
那群使現在成為可能的人
透過陳界仁和他的夥伴們在西門町遊行,露宿於火車站旁地下道的罕見影像檔案,我們看見了大膽而具體的公共空間改造。在欣賞美學實驗的同時,也意識到這些行為所潛藏的危險。儘管視線被戴著頭巾的表演者所吸引,我還是忍不住注意到一旁目睹這些歷史性反抗瞬間的群眾,和他們臉上的表情,透過這一雙雙見證現場的眼睛,我們看見歷史。
-
新銳藝評 Review
走不出的魏海敏迷宮
我們並沒有看到魏海敏在每一個人生選擇背後所負載的歷史限制、所獲賜的獨立自主,我們也不能鳥瞰迷宮的全貌,或是找到通往此刻社會的迷宮出口。這樣一座困鎖觀眾的敘事空間,不正是戒嚴體制本身的重製嗎?終場耀眼地刺向觀眾席的熾白色燈光中,並沒有讓我感覺自己成為魏海敏版台灣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卻是錯愕地想起:這部劇不是要讓魏海敏演活自己嗎?縱使在劇中把誰都活過了,但是,她自己又被演到哪裡去了呢?
-
戲劇
後現代「懸浮」邏輯下,所製造的千年幻象
魏海敏置身於一個複雜時代中的一段艱難歷史,但王景生卻獨斷地把魏的生命語境壓縮在「人生如戲」的古典「虛化」陷阱,永遠在她角色扮演的記憶中尋找她的生命歷史,而對自己的愛與恨似乎缺少判斷,記憶與現存之間也失去連繫的共同脈絡,並終歸對自己的生命經驗少了多層次的理解,使得她像是對現實始終充滿迷惑之人。於是魏海敏在《千年舞臺》的存在性,就被王景生借她的文化身分,推入後現代「懸浮」邏輯下,任新生命政治擺布之人。
-
ARTalks 交錯的水路和視線
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編按:「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的研究主題展,結合國美館典藏品及7位藝術家創作等作品,透過「大航海時代、亞洲航線與海上絲路」、「亞洲冷戰格局及帝國邊緣」、「經濟、物質交易與人權」三個命題,帶領觀者了解台灣與世界史的緊密關聯。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場景1:驛站
從白盒子策展到表演藝術
美術館作為民主自由的應許之地,不是反倒加深了它和現實、和民眾之間的鴻溝嗎?藝術家的自由,成為美術館的自由之附庸,美術館則成為假民主之附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的幕後 創作,然後生活
預期偶然裡製表,然後抽離 在找房子的程式化間勞作 跨越夢境,然後打拳 因為不愛嚐鮮,只好吃原型食物 當作是赤壁的語種 與佛系的日常,還有點鄉愁 不過是 萬物有情,物競天擇 或選擇性的洞察年代 拼貼之後,組裝之下,以為作品就此完成。 揭開幕後,才發覺這一切從沒有那麼簡單。 幕後,然後再幕後,他們創作,然後生活。
-
特別企畫 Feature
陳界仁 我在我們的現場
對陳界仁來說,創作不是讀萬卷書,而得行過萬里路,他總是數年前就開始田野調查,讓身體、思想長期浸淫在現場。他相信行走,相信身體內存複數靈魂的原型、想像的本能、廣袤的過去與未來,與現實世界的偶然碰撞所產生的火光。不管是錄像藝術、行為藝術,以至舞台設計,他的創作從生活現場出發,「對我來說,萬物有情,你要把它變成複義。」陳界仁要畫面出現的任何微細之物都得有意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其實,藝術家和你怕的一樣
人可以感覺到「恐懼」是先天本能與後天習得的混合反應,是我們面對外在威脅或擔憂而影響內在心理的交互感受,例如怕黑、懼高、恐火等。當對某事物或情境的恐懼長時間揮之不去時,則形成了恐懼症(phobia);當危險足以威脅到生命時候,恐懼的感覺就變成了恐怖。在藝術史中,也有描繪對於恐懼、憂鬱、害怕、不安有關的作品。 而人或許唯有通過恐懼,直面困惑,謙遜地嘗試理解自己的內在風暴或外在世界的變化,才能成長。讓我們透過十件經典作品,一起了解歷史上、生命中的各種恐懼。
-
企畫特輯 Special
素語者與藝術權利
這個世界並不平靜,它的風暴,不是駐足窗前欣賞的景緻,更不是顯眼立見,因為它平靜地上演著,斯文騷動,處處都是,語言就是戰場之一,陳界仁的《殘響世界》與蔡海如策畫的「鏡花園」也是如此。這是藝術話語的倫理場域,介於作者與其塑像之間,它的平等從來就不是省事的平和,教義派的條列,而是實驗性的,可以不斷發明、戲耍探索的空間。
-
幕後群像 當代藝術家、舞台裝置設計
陳界仁 讓舞台幫助擴散演員的能量
活躍於當代藝術界,創作類型涵括攝影、行為藝術、錄像裝置的陳界仁,雖然參與舞台設計裝置的作品只有《軍史館殺人事件》與《荒原》,但以精簡、詩意而強悍的意象,令人驚豔且難忘。他說他的任務,是「讓舞台幫助擴散那能量」,「我常想的,不是台詞講了什麼,而是當演員沉默,意象仍然流動。這才是舞台的作用。」
-
戲劇
絕望之為虛妄 正與希望相同
《荒原》無疑是王墨林近年來所編導的最為成熟的作品。鋪滿整個實驗劇場台面的廢舊報紙,幽暗而明滅不定的燈光,營構了一種寥落、沉鬱的氛圍;詩性的台詞產生一定程度的抽離作用,防止演員情感過分沉溺於其中;生命行將走到盡頭的緊迫感,促使作者和他筆下的人物,更加急切,更加專注地叩問:何為人生意義?何為終極信仰?
-
藝@展覽
陳界仁錄像 披露帝國意識的扭曲歧視
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陳界仁,在廿年的創作生涯中,關注議題始終圍繞在歷史、政治等不對等權力關係的批判。本月推出個展「帝國邊界Ⅰ&軍法局」,藉由兩部錄像作品,分別探討「帝國意識」對他國人的歧視,與政府對人民進行集體「腦部思維能力的阻斷手術」的隱喻呈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媒體視覺聖手 為舞台增添科技味
台灣當代藝術的跨界演出
近幾年勤跑表演藝術活動的觀眾一定能發現,台灣表演藝術的舞台和視覺效果越來越多元化,不論是小劇場,還是傳統戲劇的演出,都是聲光效果俱佳,充滿濃厚的「科技味」,為表演舞台增添不少畫龍點睛的效果。這些聲光創作,不少是出自當代視覺藝術家之手。
-
戲劇
噪音殺人事件
王墨林不以腥煽的內容為創作本意,強大的思想辯證企圖原本令人期待,然而劇本的結構鬆散,文本顯得貧弱,少量的台詞被大量重複又未給予應有的變化,整齣戲陷入喃喃自語的困境。
-
戲劇 發現小劇場的新點子
2004新點子劇展「戰慄」登場
在小劇場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新點子劇展」,每年入選的團隊均可被視為小劇場多元發展的樣貌取樣。今年四個入選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的團體,四個編導都不約而同推出媲美電影恐怖大師希區考克、充滿恐怖氛圍的作品,讓寂靜的實驗劇場,今年掀起詭譎的驚駭風暴。 四齣作品包括國光豫劇隊與現代劇場導演合作,強調取材傳統豫劇,融合現代音樂的聲音劇場《試妻!弒妻!》;重現老藝人丰采,賦予歌仔戲新貌的歡喜扮戲團《看不見的朋友》;河床劇團郭文泰以意象風格再現二十世紀劇場大師心靈的《羅伯.威爾森的生平時代》;以及王墨林取材自民國八十八年沸騰一時的社會新聞而創作的《軍史館殺人事件》。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接觸即興工作室再度開張 「接觸即興」是源自美國六〇年代,用來開發身體之潛能與動作可能的一項身體訓練。藉由接觸即興的方式嚐試去探索存在自身未被發覺的能力。進而利用我們的身體傳達及接收訊息,與舞伴共舞。 由古名伸主持的接觸即興工作室沈息年餘之後,又將再度展開。此次工作室開有免費接觸即興訓練課程及Jam(開放參加的即興活動),歡迎各個不同領域、不同肢體訓練程度的非舞者及舞者參加。 此期活動自三月一日起至五月三十一日止爲期三個月,歡迎隨時加入。上課時間爲每週六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上課地點在中山北路三段32號3F,果陀劇場敎室。每月第一、二、三個週六由古名伸及蘇安莉授課,第四個週六開放Jam活動。 (編輯室) 〔日本〕 首屆國際戲劇藝術祭 由日本現代戲劇協會所主辦的第一屆國際戲劇藝術祭,將於三月七日起至二十日在東京三百人劇場舉行。演出團體及劇目分別爲:日本沖繩實驗劇團《回來吧!親愛的》、韓國自由劇團《名叫母親的女人》和美國《Parent》(雙親)及中國大陸北京話劇院的《夫妻夜話》等。 四齣戲均以「家族」爲主軸,娓娓道出當今女性所面臨的惶恐及不可逃逸的牽絆,探索存在於現代社會中女性的懊惱、憂慮、迷失和找尋自我。 有執著於和已死的丈夫延續愛戀的母親;抱著孩子與其相依爲命的韓國女星;試管受精長大的美國孩子,對自己身世的質疑;以及中國快速轉變的社會中,在工作、家庭兩者間矛盾的女性。 此次戲劇藝術季繼東京演出後,將陸續在橫濱、名古屋、兵庫及沖繩等地巡迴。現代戲劇協會表示,下一年度的國際戲劇祭,擬邀請台灣的劇團參與演出。 (襲加) 白桃房舞踏東京、紐約同歩演出 巴靜嶺與白桃房舞踏團將於三月八、九日,於東京銀座舉行一項超越時間與空間的'97 Telepresence演出。 這是繼去年三月再度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映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