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晶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双人舞的身体宇宙
转换重心游戏分合 身体飙奇境
提到双人舞,大家头一个想到的画面是什么呢?是古典芭蕾《天鹅湖》里天鹅与王子的款款深情,还是国标探戈舞的男女对峙?从芭蕾、现代舞到国标舞,双人舞都是最令人瞩目的演出形式,不只是技术的炫技展示,也是演出情绪的多层陈述,而随著舞种与时代演进,搭档模式「男女」、「男男」到「女女」,双人舞无不展现出灿烂多彩的风情魅力。
-
舞蹈
延续经典 挑战经典
大观舞集的《柯》剧故事版本是参照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澳洲芭蕾舞团的《柯》剧故事情节重新编创而成,创作者在第三幕中加入与前两幕情节不相干的超现实〈时光精灵〉舞段,意图延续浪漫芭蕾时期一贯以精灵般的诗境舞风,表达「现实」与「超现实」两种精神层面。
-
专辑(一)
舞台上的耀眼太阳
从法王路易十四时代开始,男性在舞坛上位居主导,到了浪漫芭蕾时期,男舞者沦为陪衬的「台柱」角色,直到佛金与尼金斯基出现,男性才得以恢复原有的地位和应得的尊重。
-
舞蹈
拼组行云流水,多焦铺陈意境
《骚红》结合肢体与非肢体、语言与非语言以及影像技术的运用,在移动的舞姿与情绪中植入空间、面向以及速度、力量的探索,表面上展现专业级水准演出,内里深层显露出舞团勇于实验与强调创意的双重意涵。
-
舞蹈
舞作格局大气,演剧略见过火
《茶花女》的制作称得上严谨用心、格局也宽广大气,却并非完美无暇。简单来说,既然《茶花女》是一出舞剧,免不了有些戏剧情节的处理,但这部分的修饰与整合却显得薄弱,部分舞者的表现显得夸张浮躁,即便是站在外围烘托陪衬的「边缘舞者」也一样演得过火,分散了主体的舞蹈张力。
-
舞蹈
芭蕾舞四季,风景有错落
《四季》中,林向秀编的〈春〉、〈夏〉屡屡以「卡农」形式回应协奏曲的律动曲韵,虽然群舞层层叠叠的流动模式营造出阵阵微风抚过大地之感;但舞作画面结构稍嫌重复松散,无法贴切传递「音乐、舞蹈、大自然」三者间的对话情境;陈武康编的〈秋〉、〈冬〉,在编排上除了有表象的肢体构图与层次变化之外,更在深层暗含情绪波动,轻叩观众视线焦点与心灵思潮。
-
舞蹈
戏舞并重,取材多元
《史派德奇遇记之八脚伶娜》演出虽然并非完美无瑕,但整场制作尚称用心。若以舞蹈编排而言,杨铭隆引借多样素材,广度可以,但在动作发展的纵向深度却嫌不足。制作群意欲彰显什么表演意涵、传递什么样的创作思维,似乎并不是那么清晰可辨。
-
舞蹈
迷乱难辨的记忆拼贴
稍嫌过多的「人性化」及「独具特质」的片段记忆风景,造成动作、言语、歌谣、棉花糖、影像等符号形体经常出现在时间与空间交接的空白处,模糊了真实与幻象的界线,以致「失忆边境」的意涵与动机不够明朗清楚,迷乱了逻辑思考与想像空间。
-
舞蹈
融汇多元,芭蕾展新意
台北芭蕾舞团以芭蕾为主轴,纳入不同属性的编创者为「芭蕾另一章」开启一扇不同传统风貌的芭蕾演出。对于这些各有专精的舞蹈工作者而言,是一次异质的撞击,不仅为自己增添创作经验,同时也展现舞团拓展多元走向的意图。但是如何在添加各式物象或手法的同时,避免喧宾夺主,模糊芭蕾界线,对编舞者而言是项挑战。
-
舞蹈
雾里看飞天
《飞天》维持太古踏舞团一贯注重视觉美感营造的作风, 然而部分舞段架构无法从舞蹈主题或节目单中得到逻辑性的答案,让观众有如雾里看花。
-
回想与回响 Echo
不只是感性,更要经营
「高感性档案」舍弃舞台布景装置与视觉影片,回归动作主体的经营,提供观众不同的舞蹈视野。不过观察组合语言舞团今年的演出,反映了台湾舞团的几个现象
-
台前幕后
芭蕾殿堂的工程师
虽然整个大环境不利芭蕾舞团的运作,但抱持著一份延续芭蕾的使命感,不管教育推广、还是创作展演,七年来,台北芭蕾舞团马不停蹄地努力著,要为台湾打造一座芭蕾的希望之殿。
-
舞蹈
潜藏于近距离的心灵缩影
舞者的肢体表现最杰出亮眼;音乐也为舞蹈营造出不同的气氛。但是道具、舞蹈表现形式与、意象符号的反复使用,与舞台设计的单一化,在视觉感官上则稍显单调简朴。
-
焦点
一树舞春风
舞团的精神指标巴瑞辛尼可夫,将古典芭蕾舞风注入现代舞作中,丰富了原本鄙弃芭蕾舞表演形式与风格的现代舞;亦跨越了舞蹈界限与年龄领域,为成熟的中、壮年舞者找寻新的表演舞台,形成独树一格的白橡树舞蹈风貌。
-
舞蹈
那是她的太阳
试图融入不同舞蹈形式、结合跨领域的企图,値得鼓掌叫好。但是当观者无法领略舞作内在精神与文字说明的关联性时,是否舞蹈的解读就全凭编舞者主观认定?
-
舞蹈
多风格的「异质」民族舞蹈
《异》是个大格局的作品,编创者,各具巧思,这种多风格的「异质」民族舞蹈,正好符合新世纪多元化的「异质联想」面对著前十年的荣耀成绩,创新与转化新肢体语言,需要第二个十年去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