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瑞新尼可夫二十六岁离团,要求美国政治庇护,进入西方舞蹈世界。(香港艺术节 提供)
焦点 焦点

一树舞春风

巴瑞辛尼可夫与白橡树舞坛

舞团的精神指标巴瑞辛尼可夫,将古典芭蕾舞风注入现代舞作中,丰富了原本鄙弃芭蕾舞表演形式与风格的现代舞;亦跨越了舞蹈界限与年龄领域,为成熟的中、壮年舞者找寻新的表演舞台,形成独树一格的白橡树舞蹈风貌。

舞团的精神指标巴瑞辛尼可夫,将古典芭蕾舞风注入现代舞作中,丰富了原本鄙弃芭蕾舞表演形式与风格的现代舞;亦跨越了舞蹈界限与年龄领域,为成熟的中、壮年舞者找寻新的表演舞台,形成独树一格的白橡树舞蹈风貌。

白橡树舞坛「往事/前进」

2月23〜25日

台北国父纪念馆

纷扰多变的千禧年刚过,进入新纪元的台湾舞蹈界马上就有国际性知名舞团造访。由美国舞蹈明星米夏.巴瑞辛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领团的白橡树舞坛(White Oak Dance Project,港译:白橡园舞集)将在亚洲巡演,除了台湾及香港艺术节,该团还将造访韩国、中国大陆。此次随行的舞者,包括甫于一九九九年加入的Requel Aedo、Emi1y Coates、Emmanuele Phuon,来自目前暂告停歇的玛莎.葛兰姆舞团(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的前舞者Tadej Brdnik,以及Michael Lomeka、Rosalynde Le Blanc等舞者。

白橡树舞坛的经营蓝图与团名由来

一九八九年秋天,当时担任美国芭蕾舞团(American Ballet Theatre,简称ABT)艺术总监的巴氏,向当时担任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剧院(Theatre Royal de la Monnaie)的美国籍艺术总监马克.莫里斯(Mark Morris)提出成立一个新舞团的构想:「一个小巧精致的现代舞团,巡演于世界各地」。立刻获得莫里斯的回应。

舞团除了行政经理职员(注1)、巴氏与一组提供伴奏的弦乐四重奏编制之外,没有其他常驻成员;舞者及编舞者名单经常更替换新,年轻、技巧卓越的舞者不在考虑范围,反而来自不同舞蹈领域,但经验丰富的成熟舞者是挑选的对象。舞码的编排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精挑细选,集合世界各地的优秀编舞家,借此展现多角化的经营策略与多样化的舞蹈内容,期盼发掘更多舞蹈语汇和演出的可能性。

舞团的组织与经营蓝图,就在芭蕾舞界与现代舞界各据一方的菁英跨领域对话中成型。于是当一九九〇年巴氏正式辞去美国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职位时,一个富当代(contemporary)新精神的「白橡树舞坛」就此诞生。舞团的团名「白橡树」取自于佛罗里达州与乔治亚州边界一个七千五百英亩的白橡树园,用意为向橡树园开垦人兼舞团的赞助支持者霍华德.吉尔曼(Howard Gilman)致意。

开创舞蹈生涯的另一高峰

舞团创立之初,即遭人质疑其创立目的,但是舞团后来的蓬勃发展为巴氏及莫里斯舞蹈生涯开创了另一个高峰。质疑的原因有部分来自巴瑞辛尼可夫本身,当时四十一岁的他因为舞蹈伤害,膝部已经经历三次手术;此外丰厚扎实的古典芭蕾舞基础是根基也可能是障碍,他如何能胜任现代舞的自由精神与不同的身体文化?而他合作伙伴的际遇也不佳。比利时观众一直无法忘情前艺术总监莫里斯.贝扎(Mauruce Béjart)的欧式舞蹈风格,马克.莫里斯的美式才华一直掩埋在贝札的阴影下,不被欧洲舞蹈界接受。

基于以上的理由,使得部分人士不看好舞团未来的发展。但是马克.莫里斯依旧利用布鲁塞尔皇家剧院休假空档,协助巴氏挑选舞者,参与舞团工作,协助所有舞码的排练,并同时加入舞团最初三次美国境内巡演(1990-92)。

巴氏的明星魅力,使舞团巡回演出票房拉出长红成绩。莫里斯所编创作品很快地掳获观众关爱的眼神,为他日后离开比利时重返美国舞坛铺设了一条捷径。经由报章杂志报导、媒体的好评,不仅将巴氏的舞蹈生命重新推向另一个高峰,同时也为素有舞坛顽童之称的莫里斯,开创了另一个舞蹈生涯的契机。

舞码推陈出新、风格多样兼容并蓄

白橡树舞坛以悠游于古典芭蕾与现代舞之间的特殊舞蹈风格,打破既定的现代舞形式,传递当代舞蹈的自由性与包容性,并以它自己的节奏旋律舞动于舞蹈世界。巴瑞辛尼可夫曾说:「我对现代舞所知不多…,对我而言舞蹈就是舞蹈,许多理性的人对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现代、后现代所做的讨论只是无意义的事」(注2)。或许就是他的这种舞蹈本一家、同宗同源的豪迈胸襟,使得许多当代编舞名家乐于为白橡树舞坛编创舞作。也由于舞团经常转换合作对象,与不同风格的编舞家交流合作,因此演出舞码兼容并蓄,推陈出新为舞团树立独特特色。

白橡树舞坛不仅演出玛莎.葛兰姆等大师级的经典作品,还与艾立克.霍金斯(Erik Hawkins)、杰若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模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保罗.泰勒(Paul Taylor)、荷西.李蒙(Jose Limon)、约翰.贾斯帕(John Jasperse)、大卫.哥登(David Gordon)、崔拉.莎普(Twyla Tharp)、崔莎.布朗(Trisha Brown)等一流的出色编舞家合作。

同时舞团也委托大卫.帕森斯(David Parsons)等别具一格与潜质的舞坛新秀编创新奇独特、风格多样的节目。去年并聘请了日本歌舞伎国宝级演员坂东玉三郎为巴氏编排一支独舞Dance with Three Drums and a Flute;舞团的另一位灵魂人物莫里斯亦新编了一支由五段双人舞串联组合而成的The Argument,展现舞蹈肢体语汇的多元性风格。

在巴氏经营运作之下,白橡树舞坛经过十年的成长茁壮与去芜存菁,总计累积委托名家编创舞作超过三十出,以及超过二十五出的经典舞作,充分显示其强势旺盛的演出活动力。持续重新诠释历史经典与广纳创新作品的白橡树舞坛,无疑已经为现代舞发展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自由园地。舞团的精神指标巴瑞辛尼可夫,将古典芭蕾舞风注入现代舞作中,丰富原本鄙弃芭蕾舞表演形式与风格的现代舞;同时,他亦跨越了舞蹈界限与年龄领域,为成熟的中、壮年舞者找寻新的表演舞台,形成独树一格的白橡树舞蹈风貌。

注:

1.白橡树舞坛编制中没有「艺术总监」这一职称,只有 manager personnel及舞者名单,而世界知名舞星巴瑞辛尼可夫,即使是舞团实质的艺术总监,但也只是谦虚地将他的名字按字母先后顺序排列在舞者名单中。

2."I didn't know much (about modern dance)," he said. "…but for me dance is dance all the intellectual discussion of neoclassicism, classicism, modern, postmodern is just nonsense." By Jennifer Poyen ,(May 27, 1999).

 

文字|林郁晶  国立台湾体育学院、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系讲师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