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舞者融入日本舞踏对时间性的酝酿与掌控,象征初生胎儿蜷卧的身体所发展而成动作,动、静拿捏十分得宜。(白水 摄)
舞蹈 演出评论/舞蹈

多风格的「异质」民族舞蹈

台北民族舞团《异色莲想──艺色联想》

《异》是个大格局的作品,编创者,各具巧思,这种多风格的「异质」民族舞蹈,正好符合新世纪多元化的「异质联想」面对著前十年的荣耀成绩,创新与转化新肢体语言,需要第二个十年去重新开始。

《异》是个大格局的作品,编创者,各具巧思,这种多风格的「异质」民族舞蹈,正好符合新世纪多元化的「异质联想」面对著前十年的荣耀成绩,创新与转化新肢体语言,需要第二个十年去重新开始。

台北民族舞团《异色莲想──艺色联想》

10月14、15日

台北市社教馆

融合东西方舞蹈观,并结合多样化舞蹈素材的《异色莲想》,是沉寂两年后,于千禧重新出发的台北民族舞团,以「人」为经纬,以「心」为根本,用外在具象的肢体语汇,诉说抽象内在心灵的新民族舞作。全剧共分〈序曲〉、〈红尘〉(地)、〈湿生〉(水)、〈流转〉(风)、〈火宅〉(火)、〈菩提〉(空)五幕六景,由蔡丽华创作编舞、李为仁导演、史撷咏作曲、张鹤金担任舞台设计、蔡毓芬担任服装设计、林立群负责灯光设计,意欲展现「生命轮回悲欢离合,莲华菩提缓步入境,梵音天女虔心礼佛,净示地水风火皆为空」的意境。

多元实验考验编创者的智慧

幕起,编舞者以不同的服装、造型与动作形式,运用舞台灯区交互明灭转换,营造出代表天地间人、神、魔六种不同涵义的人物动作主题。动作或以轻缓的双手表达内心的修为思绪;或在吸气、吐气间提沉转移重心,呈现三道弯式的敦煌舞姿;亦或下沉重心,以水平直线路径,蹒跚缓步前行;或是以快捷有力的京剧翻、蹦、跳跃及亮相动作,显现独特的人物个性。

〈序曲〉最特别之处是舞者张梦珍在舞台中心以印度奥修「戈齐福神圣舞蹈」的苏菲旋转技巧连续转动六分钟,影射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生命轮回的意图。接著,在勾绘著世间形色男女众相的跑马灯天幕缓慢拉开中,舞蹈展开;编舞者以婚丧人生大事为创作主题,藉著两列悠缓前行的队伍所制造出的路径(floor pattern,注1)贯穿氛围,并运用红色喜气的迎娶队伍与素衣麻鞋的执幡送葬仪队交错而过时所产生的色彩对比,营造出戏剧震撼。以动作而言,红、白两列的动作质地皆为轻、慢、飘浮在重心之上,如何利用相同的动作质地,制造出不同的动作效果,进而使观众感受出欢乐与悲伤气氛,是个値得玩味思索的问题,而这也是舞蹈创作的迷人之处。

利用同一舞台位置、灯光暗明交替改变,隐喻生死替换的意象,是第二幕的巧妙开始。编舞者融入日本舞踏对时间性的酝酿与掌控,由象征初生胎儿蜷卧著的身体所发展而成的头下脚上地板动作,在动、静间的拿捏十分得宜。男群舞虽有气势之美,可惜训练质地不够齐一。至于借由太极拳术衍生而成的舞蹈动作所传递,内外夹杂的禅行与心灵试炼的说服力,稍嫌不足。如何在舞蹈动作与主题意识表达之间取得平衡,正考验了创作者的经验与智慧。

第三幕在舞者萧君玲亦佛亦媚的娇媚舞姿引领,以及三位挥舞水袖的女舞者陪衬下,编舞者以西方双人舞的拖举、推、拉、扭、抱的架构,转化成贪嗔痴恋、情欲纠葛,呈现出具现代感的四对男女新民族双人舞。李为仁和张梦珍诠释的男女双人舞,舞蹈动作质地强弱分明、动静清晰,突破以往民族舞的框架,令观者难忘。唯以水袖穿梭飞扬于四对双人舞之间,所造成的舞台多焦效果,反而削减了双人舞主体的发展。随后,在隆隆鼓声音乐的烘托与火红长布飘扇的舞动下,编舞者以传统戏曲素材的动作、改变高低层次(level)和重心左移右晃平衡点的应用,丰润了舞蹈语汇。穿戴黑衣、黑鞋、黑手套以及头带狰狞面具的男舞者游移不定的队形变化,以及运用二度空间、立面(door plane,注2)所发展出的张牙舞爪的动作,强化渲染了第四幕舞蹈戏剧张力。

张鹤金的舞台设计,以佛像背影的独特气氛、乾冰的流柱,塑造出真空妙有的境界。身著莲花彩衣、头顶莲瓣头饰的女舞者在极简极慢悠缓的舞步中,以轻、柔、和缓的质感,幻化成眼鼻观心的清妙舞蹈。随著女舞者将十尊位处于上舞台的佛像,缓步往观众席方向推进,并停留在舞台前缘后,舞者隠身退场。舞台剩下逐渐转弱的灯光、飘荡在空中的悠扬乐声以及最后十尊佛像胸中的烛火熄灭后,佛像胸口浮印出的心经梵文……。蔡丽华成功地传递「空明」禅学意境,将观众思绪引导至另一个思考层次。

开创新肢体的道路

台北民族舞团自一九八八年成立,至九八年创团人兼艺术总监蔡丽华赴美进修,这十年期间,致力于本土舞蹈重建,以独特的台湾风格舞作,为台湾民族舞蹈开创崭新的风貌,实现其创团的愿景:「以舞书写台湾文化史迹,以舞荣跃台湾子民」。再出发后所推出的新作,虽然借助禅学讲座充实创作者与表演者的心灵,引用太极导引来丰富肢体动作的语汇,但《异色莲想》仍然架构在过去十年的《新婚别》、《庆神醮》、《仕女图》、《无形的圆》、《色相行吟》、《梵音乐舞──礼赞十方佛》、《孔雀公主》之〈水妖〉的舞作的根基上,使得《异》每一幕的表达形式,皆可由动作主题中了解明白,但在全剧的动作风格与整体性的连贯上则可再强化经营。整体而言,《异》是个大格局的作品,创作者无论在舞蹈、道具、布景、灯光的运用与设计上,各具巧思,这种多风格的「异质」民族舞蹈,正好符合新世纪多元化的「异质联想」。

面对著前十年的荣耀成绩,台北民族舞团再创新与转化新肢体语言,是需要第二个十年去重新开始。很高兴看到蔡丽华从不放弃对舞蹈的执著与热情,勇于尝试创新民族舞蹈的精神,値得鼓励与敬重。未来不论台北民族舞团是以传统体裁为演出主体,或是朝新民族舞蹈发展,期许能为民族舞蹈找寻新的创作形式,舞出富含台湾特色的新肢体美学。 

注:

1.舞者或队伍在舞台上行进移动间,于地板所形成的路线图形。

2.拉邦动作分析的理论之一。

 

文字|林郁晶 国立台湾体育学院、私立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系兼任讲师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