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与「动」 共筑让梦想闪耀的「演剧之街」 访本多剧场负责人本多慎一郎与52PRO!团长冢原大助
日本剧团52PRO!的台湾公演《夹缝辙痕》于三月初在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乌梅剧院落幕,这是该团的第三度访台公演,属于日本东京本多剧场与华山屋梅剧场的跨国交流计划。此次本多剧场负责人本多慎一郎也随团来台,趁著演出空档,本刊专访本多慎一郎与52PRO!团长冢原大助,一谈他们的剧场与剧团经营之道。
日本剧团52PRO!的台湾公演《夹缝辙痕》于三月初在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乌梅剧院落幕,这是该团的第三度访台公演,属于日本东京本多剧场与华山屋梅剧场的跨国交流计划。此次本多剧场负责人本多慎一郎也随团来台,趁著演出空档,本刊专访本多慎一郎与52PRO!团长冢原大助,一谈他们的剧场与剧团经营之道。
《情热东京》是伊恩.布鲁玛在一九七○年代生活于日本六年间的回忆。这本书最吸引人之处,除了伊恩锐利的观察与反思,还有他与各艺术领域的大师们接触往来的故事,包含电影导演、摄影师、剧场编导、舞踏编导、诗人、小说家、漫画家、音乐家等,皆是开创当今日本艺术、文学及剧场的风云要角。
一九六七年首演的寺山修司剧作《毛皮玛丽》,以LGBT族群为主角,透过大胆的裸露与魔幻的场面、淫乱又颓靡的剧情,反映日式母子关系的人物,颠覆关于性别的类型化与想像,直指世人对于「LGBT异者」的歧视与残酷。在卅五年后,晓剧场将首次在台湾正式演出中文版本的《毛皮玛丽》,导演钟伯渊表示,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寺山修司借由本作向世人提出的问题,至今依然是大哉问
被世人称为鬼才的寺山修司,身兼歌人、诗人、作家、剧作家,也是电影导演与评论家,可谓斜杠青年的先驱。他是剧场界的「前卫戏剧四大天王」之一,也是电影圈里新浪潮运动的中坚分子。十二月中,承继其精神的日本剧团「演剧実験室◉万有引力」将赴港演出其经典剧作《奴婢训》,同时放映其电影创作,并展出他与其剧团「天井栈敷」合作作品的海报,让人一探其跨越时代的前卫魅力。
身为在日韩国人第三代、从小住在贫民聚落的郑义信,以自身经验描绘了社会底层的各色非主流人物,也透过生活化的台词,述说移民世代的辛酸与悲哀。身兼剧作家与导演的他,得过多个日本戏剧界大奖的肯定,十月与十一月将分别带来《杏仁豆腐的心里话》与《海的孩子们》两出作品,让台湾观众领略其平实中动人的剧场力量。
继与台南的高中生联手创作的《我的星球》后,日本导演柴幸男再度来台,与台湾的演员排练了《我并不悲伤,是因为你离我很远》,原剧去年底在东京首演,这回柴幸男在台北驻地两个月进行创作,与不同的演员合作对他而言是令人兴奋的挑战,他说:「就算使用同样的食谱,只要食材不同,我就想做出新的料理。」
今年台南艺术节有一个很特别的制作,是由日本扮家家酒剧团的编导柴幸男,带领十一位台南当地的高中生共同创作。《我的星球》源于柴幸男于濑户内海的小豆岛驻地创作经验,也是他为高中生量身订做的作品。之前已经有过两个版本,柴幸男这回特地来到台南与高中生共同发展,他透过游戏、练RAP、练土风舞,逐步激发出他们的演技,从无到有,让他们经历一场独特的剧场之旅。
从小就是电视儿童的三谷幸喜,对各种电视节目如数家珍,自七岁起便是NHK大河剧的死忠观众,也对战国武将知之甚详。早早显露才华的他,在爱情剧当道的潮流中坚持创作喜剧,甚至破天荒以喜剧编剧身分编创历史大河剧,翻转了固有的大河剧风格。在他的戏剧世界里,英雄也是凡人,凡人就是主角,他借由喜剧来描写人生,使用各种手法来娱乐观众,降低视角来贴近观众的剧情总让人又哭又笑,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这就是三谷幸喜无可取代的独特魅力。
原本专攻建筑与设计的高谷史郎,因缘际会加入了Dumb Type这个跨领域的表演团体,从此与剧场结下不解之缘。对他而言,剧场设计与装置艺术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而即将访台的作品《静/止》,核心概念就是「时间」,他使用黑色的水覆满地板,「时间跟一整面漂亮的平面成为一体的存在」,透过平静水面上人的活动,让人意识到时间的存在。
舞台上狭长的天幕,如魔术般映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面:舞台上的演员被投影在萤幕上,仿佛正在下坠;长桌上的杯盘放大呈现,却是难以想像的视角;台上舞者起舞,萤幕上的舞者也起舞,影像与真人间似同步非同步这些奇妙的图像构成,是怎么办到的?
依循著去年骤逝的维新派创办人松本雄吉的心愿,原剧名中就有「台湾」二字的《AMAHARA 当台湾灰牛拉背时》依原订计划,将于十月底、十一月初来台演出,而这也是创立迄今四十年的维新派剧团的熄灯之作。透过访谈该团制作人清水翼与《AMAHARA 当台湾灰牛拉背时》导演平野舞,我们进一步认识维新派剧团的创作特色与工作方式,以及创办人松本雄吉的生前面貌。
以「窥看系列」与「大不同系列」图文集风靡台湾书迷的妹尾河童,是日本赫赫有名的舞台设计大师,六月底在香港演出的《蜷川马克白》舞台就是他的杰作。八十七岁高龄的他,当年误打误撞走进舞台设计这一行,却发光发热成就非凡,还以狂放行径获致「河童」名号,名声之响亮,让他乾脆改名为「妹尾河童」。充满好奇心的他总是以新鲜的眼光看世界,玩心丰沛,宛如剧场老顽童!
畅销日本漫画《死亡笔记本》曾被改编为电影与连续剧,最受人注目的,自然是书中两位主角「L」与「夜神月」由谁扮演,电影版的松山研一与藤原龙也形象深植人心,而音乐剧版的小池彻平与柿泽勇人、浦井建治,也成为乐迷的热门关注焦点。趁著小池彻平与柿泽勇人来台举行记者会,本刊特地进行专访,请他们一谈对表演的看法与《死亡笔记本》音乐剧的工作心得。
因为演出日本版《西贡小姐》中「工程师」一角,精湛演技让人称誉其为「全球第一的工程师」,市村正亲从加入四季剧团出道迄今,是纵横舞台、电视与电影界的硬底子演员。他与知名导演蜷川幸雄合作多年,互相欣赏,历经胃癌之痛,重新复出的市村正亲便应蜷川之邀演出《蜷川马克白》中的主角马克白,面对生死的觉悟与透彻,于是成就舞台上动人的演出。
才卅岁出头的藤田贵大,除了戏剧启蒙得早,更在不到卅岁就得到日本剧场界的重要大奖「岸田国士戏曲赏」,可说是英雄出少年。师承平田织佐,藤田也发展出自己的剧场特色,透过重复同样的场景(refrain),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来观看,营造独特的戏剧体验,即将来台的作品《异形三姊妹》,将让我们看到他年轻的创意能量。
日本中生代导演鸣海康平,擅于将演员的身体性及表现能力、人工化的舞台设计、文本内在的戏剧性并置,呈现出「随著时间累积的风景」。这次的《交换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计划》是与台湾莎妹剧团合作,他认为,戏剧更需要具有多样性与包容,吸纳各种想法、文化,让作品向上升华,因为跟每个想法不同的观众一起进行共享的作业,戏剧才能从希腊时代传承至今。
日本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高龄化社会,长寿者比比皆是,也成为重要的政经议题。当年叱咤小剧场的第一、第二世代如蜷川幸雄、流山儿祥,在进入中高年后,也展开「跟同世代的人一起玩戏剧」的行动,创立熟龄者剧团;甚至也有专演音乐剧与全女性的剧团,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表演一样有趣动人。日本现今大约有五十个左右的中高年者剧团,不管是职业或业余,长者在戏剧中找到让生命重燃热情的力量,也丰富了自己熟龄后的人生。
在日本有「地下剧场的帝王」之称的流山儿祥,年近五十岁时招募素人演员成立熟龄剧团「乐塾」,最初他只想跟同世代的人徜徉在戏剧世界一起游玩,但是团员活力十足的表演,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每次排练都像做实验般充满乐趣。乐塾这次访台的《女人的和平》,是寺山修司改编希腊悲剧《利西翠妲》剧本的歌舞版,演员演技自然不做作,透露出具有生活感的真实,正是乐塾的独特魅力所在。
莎剧在日本也是人人想挑战的对象,不管是传统艺能或小剧场,甚至影视圈,不时有莎剧制作推出,今年遇上莎翁四百年忌辰,更有理由大鸣大放!宝冢著眼莎翁本尊推出新剧,其他的经典演出也是新旧并出,真的「莎」很大!
日本的音乐剧发展发源甚早,可以溯及廿世纪初,更发展了独树一格的少女歌剧类型,迄今仍蓬勃不歇。而在西方音乐剧引入后,也发展出翻译剧潮流,更造就了许多音乐剧明星。另一方面原创性作品也颇有质量,整体形成了剧坛的音乐剧盛景。但日本同样也面临观众群以年轻世代为中心难以扩展,以及原创作品不如西洋翻译作品来得卖座等难题,令人好奇未来将如何发展。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