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剧团52PRO!的台湾公演《夹缝辙痕》于三月初在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乌梅剧院落幕,这是该团的第三度访台公演,属于日本东京本多剧场与华山屋梅剧场的跨国交流计划。此次本多剧场负责人本多慎一郎也随团来台,趁著演出空档,本刊专访本多慎一郎与52PRO!团长冢原大助,一谈他们的剧场与剧团经营之道。
日本的小剧场兴起于战后的六○年代,在安保斗争的动荡时代,年轻人以「反叛」为思想中心,展开一连串的前卫艺术运动,诞生了所谓「小剧场第一世代」。进入七○年代,「小剧场第二代」在残留的抗争气息下,探索自我存在与嘲讽社会。八○年代的日本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期,过往的激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消费与玩乐的轻松氛围,随著「小剧场第三世代」抬头,带动一股前所未有的小剧场热潮,当时的小剧场重镇之一,便是被称为「小剧场圣地」的「本多剧场」,野田秀树的「剧团梦之游眠社」、鸿上尚史的「第三舞台」、松尾スズキ(Suzuki)的「大人计划」、流山儿祥的「流山儿☆事务所」经常在此举行公演。
打造一个让演员活跃的专业剧场
位于东京世田谷区的本多剧场为本多一夫创建的民营剧场,本多一夫曾经身怀演员梦,却因时运不济而断念,以仅有的财产在下北泽开设餐饮店而获致成功,由于无法忘怀梦想,再加上当时世田谷区表演场地不足,便兴起了「打造一个让演员活跃的专业剧场」,于是一九八二年创建了本多剧场。随著事业版图扩大,本多一夫收购下北泽与周边区域的建筑物,并将适合的空间改造成剧场,吸引了学生剧团来此做戏,促使小剧场热潮更加白热化,也为下北泽发展成「演剧之街」打下基础,本多剧场也逐渐发展为共有八间剧场的集团。这八间剧场剧场大小不一,有容纳五十人的小空间,也有容纳百人的中型空间,最大的则是容纳三百八十六人的本多剧场。
目前本多剧场由第二代本多慎一郎接手经营,从小在剧场长大的本多慎一郎,剧场对他来说就像空气般自然且重要,除了延续父亲「为演员打造表演场所」的理念,一旦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便即刻采用,时时为剧场注入活力。目前旗下的八间剧场,有两间出自本多慎一郎之手,他表示「现在的理想是让剧场与剧团对话,建造剧场空间来培育团剧团,这才是培养演员之道,因为透过系统化教学的演员训练班并不能决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