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姆斯特丹剧团《排演之后》(Jan Versweyveld 摄)
全球抢先看 World Stage

在跨界融合中 与当代共鸣

2020第四十八届香港艺术节预览

第四十八届的香港艺术节,将自二月十三日登场,展开为期一个半月的丰盛表演飨宴,将呈现包含音乐、舞蹈、戏剧、歌剧共计四十七档、一百廿三场的演出。今年艺术节以「共鸣」为主题,除了一贯的经典作品展演,也邀请了不少融合多种形式的跨界制作,挥洒异声共鸣的主题。本刊分别从戏剧、音乐、舞蹈三类切入,为读者介绍这回不可错过的精采演出。

第四十八届的香港艺术节,将自二月十三日登场,展开为期一个半月的丰盛表演飨宴,将呈现包含音乐、舞蹈、戏剧、歌剧共计四十七档、一百廿三场的演出。今年艺术节以「共鸣」为主题,除了一贯的经典作品展演,也邀请了不少融合多种形式的跨界制作,挥洒异声共鸣的主题。本刊分别从戏剧、音乐、舞蹈三类切入,为读者介绍这回不可错过的精采演出。

2020第四十八届香港艺术节

2020/2/132020/3/14

INFO  www.hk.artsfestival.org

戏剧

影像与剧场  竞合之中打开新视界

在动态图像满溢于日常与社群平台,成为沟通一大主流的今日,影像与剧场既竞争又互相吸纳的亦敌亦友生态关系,也逐渐发展出属于当下这一世代的剧场新形式。「跨界」、「即时影像」不再等同「新颖」,性别互换与裸露也不再被视为「前卫」,经典的故事骨干们依旧透过文化与时代转译,在与时递进的媒材诠释下,愈见新生命。

舞台剧与电影的动态互涉

名导伊沃.凡.霍夫(Ivo van Hove)重现《排演之后》╱《假面》(2012),一如剧名所示,为结合两部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柏格曼(Ingmar Bergman)极具代表性的同名影像作品《排演之后》After the Rehearsal(1984)与《假面》Persona(1966)的动态文本,梳理「真实」与「虚拟」的扮/演关系。

凡.霍夫与柏格曼同有影像与舞台剧导演背景,凡.霍夫撷取电影里的概念,以其简洁冷冽的舞台美学,让上半场《排演之后》发生在困窘狭小的密室感空间中;下半场《假面》舞台趋向开阔,加入大量水的元素,水不只漫流在舞台上,也从高处洒落于演员身上,制造拟真的自然环境效果。并安排《排演之后》扮演母女的演员同时饰演《假面》里的护士与被照顾者,三人在水中拉扯、争吵与拥抱。电影以舞台剧为背景,讨论演员职业里的「拟真」与人生投射;舞台剧则以电影为背景,透过演员肉身在观众的呼吸下大能量的情感展现,直击观赏者对于日常真实与想像界线的挣扎。

影坛女神证明年龄不是限制

《首演之夜》Opening Night由影像与视觉艺术出身的法国导演西里尔.泰斯特(Cyril Teste)改编,并找来法国影坛女神伊莎贝.艾珍妮(Isabelle Adjani)担纲女主角,以「失去青春的女性演员」为题,向观众证明年龄不该是女性演员的限制。

伊莎贝.艾珍妮的头衔无可计数:五度获得法国凯撒奖最佳女主角,两座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并获奥斯卡奖两度提名最佳女主角。本剧为艾珍妮少有的舞台剧作品,据传也是其言志之作。故事以事业巅峰却年华老去的女明星,内心混淆於戏里戏外的角色与真实,人生与剧情交错映照,层层叠叠让幻想与现实的分野逐渐模糊。出身视觉艺术与影像的导演泰斯特,善用艾珍妮熟稔影像表演的优势,于舞台中央悬挂巨幅萤幕,全剧以黑白影像即时投影,摄影镜头穿梭舞台前景与后台,影像以全知者与编剧视角,观察周遭一切事物对主角自我价值判定的影响,观众同时可看见演员充满情绪的肢体表情,也不会错过细致的脸部情绪。而艾珍妮轻松游走影像与剧场能量的演技与诠释,也让此剧在首演后,获得国外剧评一片盛赞。

回归莎剧时代的全男版《马克白》

二○一七年义大利戏剧最高荣誉的乌布奖(Ubu Awards),将戏剧大赏颁给带有浓厚自然仪式感的亚历山德罗.塞那(Alessandro Serra)执导的《马克白》。剧中,说著义大利萨丁尼亚岛上的方言,在乾净如画布的极简舞台上,透过石块、铁制桌椅搬移的诡谲刺耳声响、互相撞击的厚重闷声,结合岛上的原始古老传统祭典感走位,留下脱去色彩与性别后的人类欲望原型。舞台上从道具至服装,呈现一片神秘黑白色调,演员以肢体、言语的声响与张力,聚焦表现主角马克白将军挣扎于道德与权利欲望,最终导致毁灭的进程。

剧评多以「忠实回归莎剧时代全男版演出」与自然质朴、回归剧本底蕴的的表现形式赞誉此一制作,塞那在访问时却表示,马克白的脑海里不断想著明日与未来之事,造就他急欲想往前进,无法活在当下的生活状态,终致发疯。塞那认为,马克白的角色特质即是现代社会的缩影,「今日的社会节奏匆忙急促,我们尚未准备好接受科技带来的永恒可能,以及灵魂因此耗弱的现实。但也因为这种无能活在现状的焦虑感,使马克白这个角色变得非常活现与贴近现实。」(Tempi Moderni,2017.10)(注)

在影像创作与逐渐透过网际网路成为全球主要娱乐与讯息集散地的此刻,「剧场」此一需要观众参与的艺术与休闲形式,究竟存在的独有身分是什么呢?当影像不再成为剧场里的奇观,剧场面对大众日常的各种新科技,会在舞台上开启什么样的创意?正在「香港艺术节」里展现。

注:www.nextfestival.eu/en/event/macbettu ,节译自www.tempi-moderni.net/2017/10/11/macbettu-e-il-teatro-di-alessandro-serra/?fbclid=IwAR2Or-NfNFfLm1UFQGq5QhS7AlGynJMRGo-3dgCQNvqGbxfNimws5nNjR-U。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