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Versweyveld
-
戏剧 阿姆斯特丹剧团「ITALive」
疫后剧场新疆土 《易卜生之屋》、《封尘旧事》特映登台
2021年因疫情取消来台演出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剧团作品《易卜生之屋》,今年将在「2022TIFA台湾国际艺术节」的剧院特映系列登场,完成与台湾的观众朋友见面的许诺。
-
全球抢先看 World Stage
在跨界融合中 与当代共鸣
第四十八届的香港艺术节,将自二月十三日登场,展开为期一个半月的丰盛表演飨宴,将呈现包含音乐、舞蹈、戏剧、歌剧共计四十七档、一百廿三场的演出。今年艺术节以「共鸣」为主题,除了一贯的经典作品展演,也邀请了不少融合多种形式的跨界制作,挥洒异声共鸣的主题。本刊分别从戏剧、音乐、舞蹈三类切入,为读者介绍这回不可错过的精采演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寻找贯穿古今的悲剧性
二○一九上半年,《奥瑞斯提亚》Orestie席卷欧陆剧场,凡.霍夫(Ivo van Hove)、米洛.劳(Milo Rau)、拉弗东(Georges Lavaudant)纷纷重探这部史诗巨作。为何这些导演都选择在此时重探家族骨肉相残的神话?他们是否从两千五百年前腥风血雨的复仇故事之中,察觉嘈杂现世的隐喻?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战争之王》 王者,与他们的世界
莎士比亚的一系列历史剧, 让英国国王和皇室争斗在剧场反复上演, 使后人得以透过这些活生生的角色, 看见政局的诡谲多变、人性的意欲多端。 在阿姆斯特丹剧团改编自莎剧的《战争之王》里, 观众犹如选民,得以亲睹这些领导人的所作所为、 后台长廊里的政治角力、面对困境时的内心纠葛, 和他们的独特魅力。 舞台也好似国王性格的延伸, 以各种物件、布景,显现著不同君主的心之想望, 及他们所身处的世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国王,与他们的办公室
改编自莎剧的《战争之王》,在四个半小时中,依序呈现了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爱德华四世、理查三世及亨利七世等英国国王的故事,为此导演凡.霍夫与舞台空间设计杨.维斯维尔德特别建构了超大型舞台,以「台中台」的格局,呈现角色与剧情的虚与实。维斯维尔德从邱吉尔于二战时期指挥军情、躲避空袭的「战情室」发想,为包括爱德华四世在内的四位君主开辟了一个大房间,那是属于他们的办公空间,设计师也透过舞台上摆放的物件、大小道具,形塑且连结角色的内心状态。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如何成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阿姆斯特丹剧团三度访台,带来由莎翁三部历史剧组合而成的《战争之王》,剧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分别由阿姆斯特丹剧团的三位台柱演员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纳瑟、伊尔郭.史密斯与主演《奥塞罗》的汉斯.凯斯汀饰演;与导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们,是如何与前者工作?对于扮演这些英国「王者」,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角色与进入其世界?趁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这三位男主角,邀他们一谈其认识的凡.霍夫与三位国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如何成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阿姆斯特丹剧团三度访台,带来由莎翁三部历史剧组合而成的《战争之王》,剧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分别由阿姆斯特丹剧团的三位台柱演员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纳瑟、伊尔郭.史密斯与主演《奥塞罗》的汉斯.凯斯汀饰演;与导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们,是如何与前者工作?对于扮演这些英国「王者」,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角色与进入其世界?趁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这三位男主角,邀他们一谈其认识的凡.霍夫与三位国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如何成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阿姆斯特丹剧团三度访台,带来由莎翁三部历史剧组合而成的《战争之王》,剧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分别由阿姆斯特丹剧团的三位台柱演员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纳瑟、伊尔郭.史密斯与主演《奥塞罗》的汉斯.凯斯汀饰演;与导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们,是如何与前者工作?对于扮演这些英国「王者」,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角色与进入其世界?趁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这三位男主角,邀他们一谈其认识的凡.霍夫与三位国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建筑的思维.理念的交锋 《源泉》The Fountainhead
「个人的自我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这句印在初版《源泉》小说扉页的文字,也可视作艾茵.兰德思想的体现。这是个与创作有关的故事,也是个关于艺术家面对体制的故事,在问世近百年后,成了导演伊沃.凡.霍夫第一次选择改编成剧场作品的小说。他认为,现今社会与一九二○年代的气氛,其实相当近似,即使兰德已因其理论的政治支持者而引起大多数人侧目。 让我们回到小说,试著将这个故事作为源头,重新看见兰德笔下人物,他们所奋斗的目标、面临的困境、坚决的意志。以建筑设计为题材,复杂的情感纠葛、职场明争暗斗等种种情节,全被导演并置在同一个舞台上,话语中辩证著兰德原著的思维、个人理念的交锋。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奥立佛奖提名揭晓 杨维克剧院独领风骚
伦敦剧场大奖「奥立佛奖」日前揭晓提名名单,杨维克剧院获得七项提名,独占鳌头,而其中最受瞩目的作品则是亚瑟.米勒的《桥上风景》,由去年底来台演出《奥塞罗》的荷兰导演凡.霍夫执导,获最佳导演与最佳男主角提名;而同为杨维克制作的《欲望街车》,由「X档案」影集女主角姬莲.安德森担纲白兰琪,亦让她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犀利诠释 老剧本焕发新生命
甫在国家两厅院的下档的《奥赛罗》,获得台湾观众的一致好评,是否让您有意犹未尽之感?其实欧陆当红导演凡.霍夫今年行程满档,秋天他在纽约亦有两档精采制作《婚姻场景》与《美国天使》,正好反映出其创作取材的另两个面向:当代剧本及电影改编。前者取自柏格曼的电影剧本,将一则略嫌冗长的情感记录,转化成当前社会众生的殊相与共相,是一次令人惊喜的新诠。后者则是完全空台,演员火力全开的表演,让原著精采的辩证与讽刺,在连珠砲的压缩下,被扑面而来的情感所取代。
-
特别企画 Feature
挑战极端的戏剧激情
来自比利时、现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剧团艺术总监的伊沃.凡.霍夫,是当前欧陆最火红的导演之一,其作品《奥塞罗》将于十一月中首度造访台湾。大学读法律的他,却是全才型的艺术家,是剧场与歌剧导演,也导过电影,还做过装置展。凡.霍夫的美学风格多元,很难让人简单说清楚,因为他是个永远不断在超越自己,不想被归类的艺术家,唯一一致的,就是他追求极端的戏剧激情。
-
特别企画 Feature 荷兰第一大剧团
阿姆斯特丹剧团 让前卫成为主流
在首任艺术总监赫哈强.安德斯手中,荷兰阿姆斯特丹剧团致力于以实验性的创新手法搬演经典剧作,让前卫剧场从边缘走向主流舞台;接手的伊沃.凡.霍夫更将该团打造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知名剧团,并吸引了欧陆许多重要导演与之合作。凡.霍夫希望阿姆斯特丹能成为艺术地球村的核心,在此艺术家持续研发、激荡关于艺术和剧场的创意与想法。
-
特别企画 Feature
莎士比亚的当代之声
凡.霍夫的取材从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到苏珊.桑塔格、东尼.库许纳,也将电影剧本搬上舞台。要谈他的导演作品,可以从他如何以当代观点诠释莎士比亚切入。凡.霍夫和他的舞台伙伴所创造的,便是努力在舞台上创造真实感观众与台上表演者的连结也因此而产生,于是莎剧不再遥远,一如英国《卫报》对《罗马悲剧三部曲》的评论:「凡.霍夫的手法令人萌生一种错觉,犹如莎士比亚仍活在当代,今早才刚完成这部剧本的创作一般。」
-
特别企画 Feature
经典电影舞台再现 追探永恒议题
凡.霍夫的剧场作品特色之一就是电影剧本的改编,他将一九六、七○年代导演柏格曼、卡萨维玆、帕索里尼、维斯康堤和安东尼奥尼等人的经典电影搬上舞台,用剧场语汇与空间调度重新诠释,让这些电影与当代社会连结映照。
-
特别企画 Feature
揭露赤裸人性 挑逗偷窥、同谋的罪恶
凡.霍夫要挖掘的是在理性文明的社会行为表象下,所隐藏的脆弱、自私、嫉妒等人性黑暗面,热中于多媒体呈现的他,常用多台摄影机与数面屏幕做现场实况录像,并马上投影到舞台上,使影像与表演同步。他说:「录像在于让观众能够更清楚故事与人物,同时,也是去强调人物内在的绝望与浅薄。」借此,凡.霍夫让观众窥探角色内心,也挑起观众偷窥、甚至是同谋的罪恶感。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专访阿姆斯特丹剧团艺术总监
伊沃.凡.霍夫 挑战最极端、最美也最亲密的演出
创作兴趣广泛、不被框架束缚的凡.霍夫,也乐于走出欧陆,带著剧团与作品「到世界看看」。他表示,他特意选择造访东方,因为「东方有著非常不同的文化与戏剧场景,而这很令人兴奋。」而且,「看向未来及我们所处的世界,切断与亚洲的联系将会是一个犯罪行为。」他的《奥塞罗》即将到访,我们在看戏前先访问导演本人,请他一谈他的创作与剧场思考。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专访舞台设计师
杨.维斯维尔德 让演员与观众一起创造新的真实
凡.霍夫的左右手、舞台设计师杨.维斯维尔德,可说是让凡.霍夫得以纵横剧坛的重要创作伙伴,两人一起激荡,打造出让观众瞠目的舞台风景。维斯维尔德表示,他总是忠于材料的真实本质,他创作的舞台空间从来不会给人有任何的错觉,因为它不营造幻象。他说:「我想让演员与观众一起创造新的真实让演员跟观众分享这个真实,同时也把观众变成这个真实中的一部分。」
-
特别企画 Feature
《奥塞罗》 排他主义的现代写照
○三年首演的《奥塞罗》,导演凡.霍夫委托摩洛哥裔荷兰作家哈斐德.布窝札翻译这个经典剧本,期待突显他关注的荷兰社会中的摩洛哥族群议题。剧中的奥塞罗是一个外来者,无法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因此,他最好的朋友伊阿苟的话语,对他来说比眼前真实所见要来得有说服力,也因此造成了他杀妻的悲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剧场「演」电影 铺陈「超大中年危机」
来自比利时的剧场导演伊佛.凡荷夫,自二○○一年起就担任荷兰剧场第一把交椅阿姆斯特丹剧团的艺术总监,执导过多出舞台剧,也导过数出音乐剧与歌剧,甚至拍摄电影。擅长在剧场中运用多媒体科技的他,曾提过,他对于科技在剧场里不排斥也不滥用,要用就要用对地方:「我从不只是为了美学上的需求使用这些技术,而是为了使戏更臻完整的必要需求。」在《安东尼奥尼计划》一剧中也如实验证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