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中因为积极致力于艺术交流,令我们惋惜他二一十年未能专心作曲,但也庆幸他那锲而不舍的干劲,使东西方世界增一份友谊,多一层了解。
今年四月一日,纽约的文艺界将在麦金音乐厅(Merkin Concert Hall)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献给一位华裔音乐家周文中。这件事虽不能称为绝后,但肯定可以算作空前。原来今年是周教授的七十大寿,一个专门为此而成立的委员会已经筹划多时。著名的小提琴家史坦(Isaac Stern)是该会的荣誉主席。委员中不乏乐坛名人,如巴比(Milton Babbitt)、卡特(Elliott Carter)、克鲁姆(George Crumb)、舒勒(Gunther Schuller)、武满彻等四十六位。
台湾首次听到周文中是一九五○年代末,美国指挥家强生(Thor Johnson)带来他的管弦乐曲《山水三品》(Land-scapes)。新象也请他专程来作过讲座。然而,总的来说,大多数人对这位名列所有音乐辞典、并为多篇论文主题的华裔作曲家的作品和贡献仍然颇为陌生。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的作品不多。
周文中的贡献有四个方面。首先,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作曲家,他融合了东方哲学思辨和西方理论技巧的作品,早已受到世界乐坛的肯定。著名的作家且斯(Gilbert Chase)曾说:「他的作品所达到的美学成就可以和伟大的中国画家、诗人和书法家的不朽名作并论。」其次,他长期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作曲系(也任硏究所副所长),造就了一批作曲人才,其中有的已晋身国际乐坛。第三,他在推广新音乐上不遗余力,包括创设现代音乐中心、指导出版现代音乐有声资料、参与成立美国大学作曲家学会、国际现代作曲家学会、太平洋音乐节等等。而最使他扬名的则是第四点,即一九七八年开始为了「促使十二亿人彼此了解」而成立的「美中艺术交换中心」。这个中心在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前引介了许多美国和中国大陆双方文艺人士的互访,协助得奖电影《从毛到莫札特》的拍摄,安排米勒话剧《推销员之死》在大陆上演,促成众所瞩目的台湾与大陆两岸作曲家之纽约相会。最近,他们又开始了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文艺的计划。由于这些卓越的贡献,他受到洛克菲勒三世的奖状。
当然,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奔波和辛劳,尤其和大陆官僚打交道更常令他受气受苦。但最大的牺牲莫过于作曲生涯的间断。自从一九七○年代起他就少有作品问世。拖了二十年之后的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最近才完成。还好,当他的近作《峡谷回响》(Echoes from the Gorge, 1989,打击四重奏)和《风扫高峰》(Windswept Peaks, 1990,混合四重奏)首演时,宝刀未老,佳评潮涌。
有贡献就会有牺牲,有牺牲就会有收获。虽然我们惋惜他二十年未能专心作曲,但也庆幸他那锲而不舍的干劲,使东西方世界增一份友谊,多一层了解。现在他已功成身退,在纽约这场特殊音乐会谢幕之后,希望他能如自己说过的:「我希望从此之后以全部的时间作曲。」终究他给大家的太多,给自己的太少了。
文字|韩国𨱑 北伊利诺大学音乐系教授、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