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Column

文化.语言.戏剧

借戏剧表达理念是可行的,艺术形式的自由追求是可贵的,这一切都表征了对西方式的思维自由和个人主义的肯定。但如果只像从西方吹来一朶无根的花,如何扎入中国的泥土呢?

借戏剧表达理念是可行的,艺术形式的自由追求是可贵的,这一切都表征了对西方式的思维自由和个人主义的肯定。但如果只像从西方吹来一朶无根的花,如何扎入中国的泥土呢?

香港是个奇特的地区,割让租借加在一起,百余年来是英国的殖民地。日本在台湾殖民不过五十年,留下多少日本文化的遗迹,何况做殖民地一百多年的香港呢!

在香港受过教育的人都多少会说英语,而且以说英语为荣;一般来说,香港是粤、英二语杂用的社会。上层的英国统治者和英化彻底的高级华人,只会说英语,不会说粤语。下层是教育极低,甚或不曾受过教育的劳苦大众,只会说粤语,不会说英语。中间阶层,则是一群基本上说粤语,但同时也能说一口从半吊子到相当流利程度的英语的中产阶级。以语言为表达媒介的戏剧,基本上反映了这种文化新貌。主要的演出以粤、英二语为主,用普通话(国语)演出的竟成凤毛麟角。如果英语代表英国文化,粤语代表地方文化,那么香港独缺由国语所代表的泛中国文化。

进念二十面体(Zuni Icosa hedron)以前衞剧团的姿态出现在香港社会,实在并非偶然。该剧团于今年元月二日在香港理工学院演出了《极乐世界之七大奇景》(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是近年演出系列之一。剧场的观众席里竖立着「喃呒阿弥陀佛」的纸招(另一面则书写了一些不相干的成语),很为惊人。舞台上呈现的是静态的一、二人体,陪衬着正中时或卷上、放下的银幕上的动态映像。映像内容约分三组:一组表现一个形似应召女郞的女人与一个西方男子的邂逅;另一组为厨师雕装龙凤肴盘的过程;第三组是一群靑年在一所敞厅中的身体律动。银幕上所呈现的不过是业余水平的映像。此外观众耳中则承受着火车声、飞机声和街声的冲击。既然展示给观众的主体为银幕,是否还可称之谓「舞台剧」呢?业余摄影机的随兴扫描,是否具有特定的内涵和艺术企图呢?这些都难以回答。总之这是一次考验观者耐力的演出。演出半小时后,有人上台宣布因放映机故障,以下演出取消。观众亦不知是真故障,抑或剧中安排如此。接下来便是集合了港、美、加数地教授主持的讨论会,自然全用英语,使满场的观众觉得是一件「不枉此行」的文化事件。

这种演出该归入「理念剧场」之一种,是纯西方的。中国戏剧向以娱乐为主。西方后现代的前衞演出则是绝对「反娱乐」的,常以各种惹厌的方式来考验观众的感官,说是为了启发观者的思考。因此很多演出似乎只发挥了催眠的效果。例如《沙滩上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一剧,有长达半小时的静止画面,实在对观众形成一种虐待,然而观者都在追求新形式的理念下忍受下来。

进念二十面体在香港的社会中,代表了中上层的文化菁英,所以经常只展示图像不使用语言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有意模仿美国的「新形式主义剧场」,另一方面大槪为了避免掉入取悦粤语或英语观众的两难之间。借戏剧表达理念是可行的,艺术形式的自由追求是可贵的,这一切都表征了西方式的思维自由和个人主义的肯定。但如果只像从西方吹来的一朶无根的花,如何扎入中国的泥土呢?

附记:上期介绍文字中「岭南书院」的正名为「岭南学院」。

 

文字|马森 戏剧学者,香港岭南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 等你来提问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