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话剧、京音乐门、杂耍游艺,这些您熟悉或不熟悉的京味艺术,或许有一天您会亲自去探访和观赏。本文先一步领您踏进京门,大戏小耍,剧院、茶园游历一番。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千百年来,汉、满、蒙、回、藏、维吾尔等民族错杂混居,南北各地的民风鄕俗相互影响,民族、民间歌舞,说唱、技艺争奇斗艳,彼此渗透交融,所谓京味儿,其实便是这种多民族、多地域的民俗文化在长年累月的共同创造中形成的地方特色。
随着现代交通、电讯、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随着中外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的全面展开,随着来自五洲四海的旅游者增多,北京正在变成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超级都市。不同地区、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文化在北京开始了新一轮的碰撞、融汇和综合。北京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但人们仍时常怀念北京的往事,希望一睹三朝故都的古老风貌,体味它那民俗文化的独特风采,领略表演艺术中纯正的京味。
京剧
北京现有五个京剧团,经常演出整理加工过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其中也不乏一些新的尝试。
京剧亦称平剧,是我国民族戏剧艺术的一枝奇葩。京剧技艺精严,传神写照,昆乱兼收,异彩纷呈,集古典戏曲之大成,称为国剧,当之无愧。
自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同早已进京的湖北汉剧艺人携手合作,借鉴、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博采众长,逐渐形成具有完整表演体系和声腔系统的剧种。经过众多艺人的代代嬗递,矻矻砥砺,涌现了一代又一代身怀绝技的表演大师和众多流派,最负盛名的有「十三绝」和「梅尙程荀」四大名旦,一个个把京剧艺术提升到新的高度。
北京现有五个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战友京剧团、北京靑年京剧团和风雷京剧团,经常演出一些经过整理加工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他们还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如中国京剧院的创编人员和演员与日本歌舞伎剧团合作,同台演出共同创作的《龙王》。
听京戏是老北京的一种嗜好,他们观剧时的如痴如迷,在票房参加淸唱、彩唱时的如醉如狂,实是其他剧种所少见。正是历代广大戏迷和票友的热情推动,才维持了京剧艺术二百年的繁荣。
在长年的发展过程中,京剧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过分地规范化与精致化。京剧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背负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包袱。京剧艺术的前景是甚么?这正是戏剧家们和广大观众所共同关心的。
京味话剧
北京人艺四十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话剧民族化、现代化和小剧场等的舞台实验,而它最擅长的是反映北京市井生活的众生相。
在北京,要看纯正的京味话剧,必须到首都剧场去。异彩纷呈的剧目,灿若繁星的艺术家群体,严谨不苟的演出作风,浑厚、自然、细腻的艺术风貌,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大陆首屈一指的话剧院。
虽然不能将「人艺风格」仅仅归结为是「京味儿」,四十多年来,北京人艺的确进行了一系列话剧民族化、现代化和小剧场演出等舞台实验,但它最擅长的,却是反映北京市井生活的众生相,表现北京下层民众的喜怒哀乐、辛酸苦辣,他们的抗争与无奈,他们的信守与憧憬。五〇年代的《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七〇年代的《丹心谱》、《左邻右舍》,八〇年代的《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都以其逼真的生活场景,维妙维肖的人物形像,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民族情调,使其成为现实主义戏剧的佳作。令人叫绝的还有演员深厚的台词工夫,细致入微的心理体验和整体的艺术氛围。他们克服了大多数写实主义戏剧的舞台腔和平庸、肤浅的弊病,将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与伟大的历史变迁联系起来,透过小人物的人生遭际,呈现世道沧桑,在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中,孕涵着丰富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今年三月底,北京人艺推出了一台过士行编剧、林兆华导演的新戏:《鸟人》。主人翁是鸟市中那些提笼架鸟的各色人等,表现的仍然是北京的市井生活,仍然是下层民众的际遇与情感。但整台演出有了更多的调侃,有了更多的戏弄,京味中夹杂着某些变异。或许,这是艺术家新的追求?或许,舞台的变异表现的恰恰正是生活的变异?
京音乐门
停下身心,听听古刹梵音吧。迄今五百余年的智化寺京音乐,因为古谱只保存了主旋律的主要音,其余的「阿口」则是师傅口传心授保留下来的演奏技巧。
在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路北,有一座智化寺。其建筑是北京现存最大的明代建筑群之一。但使智化寺名扬中外的,却是因为它保存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乐种之一「京音乐」。
智化寺建于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原为权可倾朝的司礼太监王振的家庙。正统十一年,王振将宫廷音乐移入智化寺,至今已有五百四十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智化寺经历了无数人间风雨和佛事盛衰之变。每当寺庙香火鼎盛时,艺僧们出入王宫府第为各种盛会助兴;而当佛事萧条时,艺僧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在民间的各种俗事场合演奏。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和北京地区戏曲音乐等不同曲调风格内容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宫廷音乐与寺庙音乐、民间音乐融汇为一、独具特色的「智化寺京音乐」,俗称「京音乐门」。
智化寺音乐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吹奏乐加打击乐,一部分是唱念加吹奏打击乐。吹奏乐器包括笛子、十七簧笙和九孔管,打击乐器包括鼓、云锣、铙、钹、镗子等法器。现流传下来的《音乐腔谱》,是淸康熙三十三年(1694)智化寺十五代艺僧永(乾)的手抄本。据专家考证,智化寺的乐谱保存了唐代燕乐的半字谱字和宋代鼓吹教坊乐的俗字谱字,乐调则保留了几乎失传的唐代「歇指调」和「越调」,十七簧笙和九孔管均保留了唐宋旧制。
智化寺招收僧徒极为严格,规定只招十二岁以下的童僧,入寺后要进行七年的严格训练。演奏智化寺音乐要掌握一种称为「阿口」的特殊技巧。因为智化寺的音乐古谱只保存了主旋律的主要音,其余的音称为「阿口」。这种阿口的技巧非经师傅口传心授不可,否则有谱也不会演奏。
现在主持演奏的老艺僧明生、会明、本兴、福广,是智化寺音乐的第二十六、二十七代传人,老者已八旬有余,少者也届花甲之年。他们可以说都是仅存的国宝。现在他们正忙于为新招收的第二十八代艺僧授艺,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智化寺京音乐团」。
近年来,智化寺艺僧曾多次代表中国佛教界赴德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和地区演出,引起极大震撼,被誉为「世界音乐珍宝」及「音乐的活化石」。
我曾在智化寺智化殿前观摹一场演出,梵音妙乐、古刹禅声,令人恬虚乐古,弃事遗身。
杂耍游艺
在天桥乐茶园看表演,您可一边品茶、尝小吃,一边欣赏十八般武艺的民俗杂耍,沉浸在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剧场的文化氛围中。
去年年底,一座恢复北京老戏园型制的茶园──天桥乐茶园正式营业,日夜演出《北京天桥民俗大串演》,及戏曲、曲艺、撂跤、武术等专场节目。观众可以一边品茶、品尝北京小吃,一边欣赏沉寂多年的民俗游艺。
天桥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南端,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淸至民初七百年变迁,始终是北京民俗文化、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的发祥地。旧时代,天桥地区茶肆、酒楼、饭馆林立,游人如鲫,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咸集于此。为游人助兴的打拳、卖艺、说书、唱曲等娱乐场子比比皆是。曾令文人骚客、他鄕游子留连忘返,曾给平民百姓、劳苦大众以一时的愉悦,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许多民间技艺逐渐散失殆尽了。
天桥乐茶园目前演出两台节目:一台是以「拉洋片」的虚拟形式,再现天桥八大怪──小金牙、云里飞、沈三、赛活驴、关金凤、大刀张、快手王等的绝技表演和京剧折子戏;另一台曲艺杂耍气功表演,包括西河大鼓、单弦、双簧相声、京剧淸唱、古彩戏法、呑剑斗丹等节目。茶园的总经理贺启旺及业务代表王硕吿诉我,他们已组成了「天桥民间艺术团」,正在筹备北京婚俗等的演出,不断丰富民俗演艺的内容。
在乐茶园茶座观看演出,令人产生与在现代剧场看戏完全不同的感受,沉浸在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艺人经常站在观众对面或走到观众之间表演。一个节目过后,村姑打扮的演员会打开折扇,向各位客官讨赏钱(一种茶园特制的铜钱)。卖切糕的推着独轮车,卖老豆腐的挑着挑儿,不时在茶座中间穿行叫卖,把观众重新带到「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情景中。
文字|林克欢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