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相關文章 25 篇
  • 2022阿那亞戲劇節海報。
    北京

    傳統鄉愁與烏托邦想像並存的北京舞台

    北京表演藝術的繁榮多元,創作力充沛,曾讓人希望無窮。可見的繁榮多元是野蠻生長的生態,專業、不專業的人雜處,各種出乎想像的商業模式,亂則亂矣,但讓人身處於活蹦亂跳的生命力之中。青年戲劇節、大學生戲劇節多是幼稚無章法的原創作品,但你面前的是無窮盡的年輕想法。表演藝術在北京是一個產業,有創作、製作、演出產業鏈中的各色人等,而且人力財力不斷投入。但疫情之前思想控制加嚴,再經過這3年疫情的折騰,現況已可謂一籌莫展。 位於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人藝)是北京戲劇傳統的基石,是表演藝術永遠的鄉愁。2021年9月,人藝所在的首都劇場東側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啟幕,說是首都劇場的延伸擴建,但一古典,一現代,頗有繼往開來,開拓新路之意。今年逢北京人藝70周年,期待新館新意,但仍只有線上直播經典,劇本朗讀這些引不起關心的活動,稍顯特別的是6月12日院慶日晚上直播70周年紀念版《茶館》。 相對於人藝保守再保守的鄉愁氛圍,離北京不到300公里海邊的「阿那亞戲劇節」則是烏托邦式的想像。孟京輝30多年來堅持的先鋒戲劇和自由精神在這裡得到無礙的展示:藍天大海的風景線,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白色禮堂,遊輪劇場,中外導演多部劇目,環境戲劇演讀,與生態環境結合的「候鳥300」計畫一種生活與表演藝術未知結合的想像。可惜的是,因為疫情,6月13日宣布取消了今年的活動。 傳統的鄉愁與烏托邦的想像並存北京,不違和,因為生活裡就需要不同的心境。可惜的是,今年的北京到目前為止並不能讓我們想像太多。

    文字|王泊
    第347期 / 2022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中國戲劇的一代傳奇

    提到「老人藝」,指的就是人藝的第一代藝術家,也包含了對於他們藝術成就與人品風骨的敬意,以及讓人津津樂道的藝界傳說。不僅導演、編劇俱是文人中的翹楚,演員的文化水平也很高。可說是第一代演員的創造形成了「人藝學派」,但當年的輝煌,可能也是當前人藝的牽絆。

    文字|李季紋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 劇評家認為,《天下第一樓》中強烈的對比手法,首尾呼應的情結鋪排,是對於《茶館》一次絕妙的模仿和延伸。
    即將上場 Preview 與《茶館》、《雷雨》齊名 北京人藝三大看家戲之一

    歷經興衰起落 《天下第一樓》二十年老店再開

    劇評家認為,《天下第一樓》中強烈的對比手法,首尾呼應的情結鋪排,是對於《茶館》一次絕妙的模仿和延伸,或者說《茶館》本身就是北京人藝的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但《天下第一樓》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在借鏡之中又有所創新。二十年來,該劇不僅三度重演,巡迴場次將近五百場,還改編為電視劇播出,今年更成為北京人藝奧運演出季的開幕戲碼。

    文字|廖俊逞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 《找個人和我上火星》鋪陳了一個貼近現實生活的有趣故事,展現讓觀眾哭笑不得的人生百態。
    即將上場 Preview 第七屆的華文戲劇節台北開鑼

    中港澳五團演出 各展身手解讀人生

    第七屆的華文戲劇節再度移師台北,邀請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香港影話劇、劇場空間、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及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共五個團體演出,連續四天馬拉松式接力演出,規模不小。這次各團推出的劇碼,多探討個人與家庭、社會或自我面對的困境,以不同的故事解讀人生,藉此機會,或可領略不同城市的生命異同。

    文字|廖俊逞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北京人藝演出郭啟宏的《知己》,是一齣關於古代知識分子的文人戲,講述的是文人的友情,對士為知己者死的質疑。
    上海

    歡慶一甲子 北京人藝帶五齣戲上海巡演

    今年慶祝六十周年院慶的北京人藝,在暌違廿四年後,以《窩頭會館》、《原野》、《知己》、《我愛桃花》、《關係》五齣精選劇碼、大規模赴上海演出,還將召開座談會和學術研討會,與南方劇界深刻交流。

    文字|李翠芝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北京

    劇情顛覆傳統,表演走出主流

    由於這齣戲的重點是從「說故事」來進行人物動作的表現,而不在於揣摩角色的心理,所以林要求,除了必要的動作(如拿劍等)和走動,演員形體多呈現不動的狀態,必要的身體動作也被要求簡化。這樣的要求,讓幾場群眾場面中的演員肢體,呈現出「簡單」的整體感。林兆華表示,為了反「偽現實主義」繁瑣的舞台調度,此戲要「簡化無內容的瞬間場面,包括表演上和調度上,所以人物上、下場的節奏盡量明快,形體動作盡量簡單。」

    文字|林偉瑜
    第127期 / 2003年07月號
  • 《茶館》具現五十年的歷史興衰。
    古意

    曲折多年,終見老舍經典

    新的《茶館》在導演林兆華手中,有了充滿現代感的門面,還有以不同時代的音響效果來取代傳統「數來寶」的背景鋪敘;而曾經因為文革禁忌以致不見天日的人物素材,則在新版中得以復活。

    文字|楊莉玲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繼往開來的華文現代戲劇大師

    一場雷雨,震古鑠今─曹禺

    曹禺先生(1910-1996)過世到這個月,剛好十週年。 中國人一談到現代劇場,沒人不知道曹禺,大家幾乎都讀過或看過他的作品。 文化老人巴金說: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 對岸的話劇研究所前所長田本相說:曹禺是中國話劇繼往開來的人物。 透過曹禺,我們可以走進華文戲劇殿堂,順便想想台灣現代劇場的經典在哪裡?

    文字|李立亨、廖俊逞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 戲劇

    演出新訊:戲劇篇

    人魚的故事,女人的犧牲 用浪漫手法書寫的《人魚愛跳舞》 人魚公主愛上了溺水的男孩,因此放棄了水中的生活,放棄了寶貴的聲音,卻換來她從未擁有的雙腿,也與心愛的男孩結了婚,但婚後的人魚,發現婚姻生活並非她想像中的那般美滿,生了小孩,開始吵架,開始爭執,開始失望與失落,熱情逐漸消失。 後來她開始愛上她的雙腳,愛上雙腳所能做的一切動作,愛上了用雙腳跳舞,她發現只有在跳舞時她才是自由的 外表坊時驗團團長兼導演李建常,透過人魚來比喻女性犧牲了許多事情進入家庭的偉大。藉由人聲肢體工作者謝韻雅與Scott現場的人聲與創作的音樂,以及演員徐華謙的串場敘事,搭配上四名舞者,將女性的成長與找尋自我,運用浪漫的手法,呈現在觀眾面前。 跨界玩空間,演繹愛情觀 《臥虎藏龍皇冠版之愛情遊樂園》 向皇冠十週年致意 《臥虎藏龍皇冠版之愛情遊樂園》由「舞蹈空間」舞者陳冠霖與「水母漂集團」的裝置藝術家陳俊明合作,結合表演藝術、舞蹈、肢體互動、數位影像、實體空間場景裝置等元素的跨領域展演創作,將在慶城公園戶外演出。 刻意選擇在戶外的慶城公園,陳俊明表示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空間,轉換成表演空間,就地取材運用公園裡的涼亭與遊戲區,以電影《臥虎藏龍》的情節為基礎出發,透過舞蹈與肢體表現電影裡的愛情觀,對愛情的欲求,得到與得不到間的微妙關係。 同時還將《臥虎藏龍》改成現代版本,鏢局成了快遞公司,電影中的青冥劍轉換為皇冠,爭奪偷盜青冥劍變成偷盜皇冠,舞者身穿紅衣黑褲,熱熱鬧鬧地為皇冠藝術節十歲生日致意。 一間老茶館,看盡時代滄桑 老舍名作《茶館》終於訪台 由老舍所寫的著名話劇《茶館》,以北京的一家茶館「老裕泰」作為社會的縮影,通過半個世紀(清朝末年至北洋軍國及抗日的三個時代)的世事變化,由劇中出現的七十多個角色演出時代中的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層面,道出時代

    文字|田國平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 北京人藝《茶館》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華文戲劇百年 兩岸四地燦爛風華

    兩年一度的華文戲劇節今年再回香港,以「華文戲劇百周年」為今年戲劇節的展演主題,頗見主辦者回顧歷史的用心,今年的展演也是歷屆最為豐富的,除了兩岸四地的精采作品,也看到香港本地的戲劇傳承樣貌,同時也展現了傳統戲曲化入現代劇場的新嘗試。

    文字|陳國慧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九五班師生集體編演的《諧語西廂》。
    大陸劇場

    抵觸與互滲

    在趨近世紀末的同時,九八年大陸劇場在現實的運作中,主流文化與大衆文化旣緊張對峙又暗中結盟,先鋒戲劇與商業戲劇旣相互對立又相互滲透。這種複雜的文化衝突與文化糾纏,正是舊的已去、新的未來的過渡時期的文化表徵。

    文字|林克歡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

    慶曹禺大師百歲

    為了紀念中國戲劇大師曹禺的百歲誕辰,由他一手創立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特地搬演曹禺的四大經典:《日出》、《雷雨》、《北京人》和《原野》。當中的《日出》和《原野》為新排劇碼,後者五十年內從未被人藝搬上大劇場舞台,這次突破困難,邀來著名導演陳薪伊,並由人藝實力明星濮存昕、胡軍、徐帆、呂中連袂出演,令人期待。

    文字|郭耿甫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 紀念老舍九十五歲誕辰的紀念會。
    里程碑 Milestone

    絕活絕唱──念老舍

    今年二月三日是老舍誕辰九十五周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老舍文藝基金會、北京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從一月底到五月間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來紀念這位藝術家。

    文字|陳祖芬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在三爺看來丁保羅那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不就是咱們京劇的過堂!隨即,三爺做包拯打扮勾臉上(左),衆鳥友搬來桌椅,放上官印、驚堂木,然後
    大陸劇場

    鳥籠中的人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戲《鳥人》

    如果說芸芸衆生關在權威思維的籠子裡,那麼,權威也關在自己思維的籠子裡。這種自築鳥籠式的崇拜癖,從膜拜皇帝到創造偶像,流傳著,傳染著。《鳥人》中的三爺、丁保羅,是你,也是我

    文字|陳祖芬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 一個民族導演學派的諦造者─焦菊隱(1905〜1975)。
    里程碑 Milestone

    一個民族導演學派的締造者 紀念焦菊隱九十冥誕

    十一號是大陸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總導演、也是中國重要劇場導演焦菊隱九十歲的冥誕。焦先生是早期話劇運動當中,少見之兼具理論學養及劇場實踐經驗的人物。他在劇場內所持續推廣的「詩化的寫實主義」、劇場美學上所創建的「心象說」,都値得今天的劇場工作者關注與了解。

    文字|田本相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 《鳥人》是一齣文以載道的戲。
    戲劇

    看鳥人,解「鳥語」

    《鳥人》是一齣藝術與娛樂並重的好戲,讓觀衆在享受之餘,也能帶著省思回家,進而沈澱、發酵,雖不知程度如何,但潛移默化之功已然發生。

    文字|黃雍智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1980年的曹禺
    中國話劇

    曹禺新論

    三月的《原野》、四月的《雷雨》、九月的《北京人》,曹禺這三部代表作今年都將登上台北國家劇院的舞台,他領航四十年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也將在下個月來台演出。新一代的觀衆,終於有緣接觸這位中國最知名的現代劇作家。我們特邀精硏曹禺的劉紹銘敎授撰寫評介,提出面對曹禺的一種態度,一種看法。

    文字|劉紹銘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 《丹心譜》劇照,蘇淑陽編劇,梅阡、林兆華導演。
    大陸劇場

    京門演藝

    京劇、話劇、京音樂門、雜耍遊藝,這些您熟悉或不熟悉的京味藝術,或許有一天您會親自去探訪和觀賞。本文先一步領您踏進京門,大戲小耍,劇院、茶園遊歷一番。

    文字|林克歡
    第7期 / 1993年05月號
  • 《車站》,在站牌下等了十年,人們總算萌發了要走的念頭。
    大陸劇場

    不拘成法 拔出流俗

    舞台上,他把希特勒變成女人,他讓人人都是哈姆雷特,除了探索表演的多種可能性及文化的指涉性外,他的傳統寫實主義戲劇也有深厚的功力。

    文字|林克歡
    第11期 / 1993年09月號
  • 濃烈的戲劇性不因其形式的實驗意味而減弱。
    專題報導 Feature

    果陀的《火車起站》

    若一味耽溺在表相的框架中,又缺乏幽默感和動力去開展,作品難免困抑在寫實的囚籠中,藝術的幻想列車就難有起站的機會。

    文字|黃建業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維也納

    導演米洛.勞7月起接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看戲不忘電影

    速寫賴翠霜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