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海宁在八里排练她的《春之祭礼》。(言午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特别企画/现代乐舞/演出

四名长发女子的剪影 云门舞集春季公演

「女性」是云门这一季公演的「第一性」,黎海宁、古名伸、何晓玫和黎国媛皆应邀担任客席艺术家。「老林」先生虽然也编作了一支有金黄稻谷从天空飘落的小品舞作〈稻香〉,却只有同台演出的名份……细细品味,您将发现女性创作除了细致、空灵,也有气势、密度和深刻。

「女性」是云门这一季公演的「第一性」,黎海宁、古名伸、何晓玫和黎国媛皆应邀担任客席艺术家。「老林」先生虽然也编作了一支有金黄稻谷从天空飘落的小品舞作〈稻香〉,却只有同台演出的名份……细细品味,您将发现女性创作除了细致、空灵,也有气势、密度和深刻。

十二月天的观音山麓,冬阳斜照的云门八里排练场,依旧是热气腾腾,舞者挥汗练舞,铁皮屋外的寒流似乎影响不了他们的作息,熟悉的是舞者的汗水和努力,以及排练的身影,不熟悉的是各有风情的三位女性编舞家黎海宁、古名伸、何晓玫,她们时而沉思、时而儍笑、时又严肃,与云门艺术总监林怀民平日排练的严厉不同。她们将以《春之祭礼》、〈缄默的岛〉和〈水.镜〉,与林怀民的新作〈稻香〉同台演出。

说起她们三位女性编舞家,都与云门有段「不解之缘」,香港的黎海宁是林怀民颇为欣赏的女性编舞家之一,曾四度为云门编舞,最近的一次是前年的中国现代舞〈女蜗补天〉;古名伸虽是首次为云门跨刀,但她也曾为云门舞者上过「接触即兴」的肢体课程,她以〈缄默之岛〉进行独舞创作时,林怀民更以此舞做为艺术学院学生编舞课程的硏究参考;至于何晓玫与云门的关系就更亲近了,首届艺院舞蹈系出身的她,是林怀民的学生,在校期间也曾参加云门赴欧演出,去年年初亦为云门编一小品〈纸天空〉。

三位女性编舞家对林怀民的舞作,也都相当佩服,特别是作品中大气魄的营造,和文学的质感;曾有一编舞阶段喜用中国题材的黎海宁,在看了老林的〈红楼梦〉、〈白蛇传〉、〈寒食〉后,发觉中国的素材可以好好运用,何晓玫也指出,林怀民舞蹈在整体气势上撼人,但在动作上比较不纤细。或许这样的差别「非关男女」,而是编舞家风格不同吧!

黎海宁:抒情而温柔的香港舞蹈家

英文名字叫Hellen的黎海宁,是云门舞者喜爱的编舞家之一,他们说:「她始终很客气,重视舞者的思考多于身体的训练有素。」黎海宁也欢喜称赞:「云门舞者主动性强,认真且勇于发问。」所以看到舞者一丝不苟地在拍宣传照,她笑咪咪地说:「云门小孩真乖,连拍照都那么专业。」

投身编舞工作数十年,黎海宁却称:「从未习过编舞课程,所有的创作都得自于经验累积。」广东人的她,自幼在香港习芭蕾,后来电视台成立靑年芭蕾舞团,有芭蕾和现代舞的创作,在里面担任舞者的她,由于对这样自由的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负笈伦敦当代舞蹈学院硏习三年。七〇年代初返港从事现代舞创作。

由于父亲是音乐家,从小在耳濡目染下,黎海宁的音乐感也相当好。她表示,甫返港时,她的创作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她喜欢把好听的古典音乐编成抒情舞蹈;再来就是采用中国的神话传说;等到一九七九年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成立后,担任该团艺术总监的她又擅以小品表达男女、人与人间的强烈情緖。因不喜欢重复同样的东西,多年来她尝试各种多元化、多样化的改变,所以她的作品里有沈重、轻松、幽默等各种线条。

多年担任当代城市舞团的行政工作和创作的压力太大,一九八九年她终于决定自我放逐一年半,这期间她旅行东欧、墨西哥、美国和西班牙,不编舞,却使自己的艺术观更开阔。九一年返港,她以融合动作、声音、打击乐的舞剧《九歌》重拾对编舞的信心,而《春之祭礼》也是她另一新尝试的代表作之一。

黎海宁表示,对于《春之祭礼》,起先祇觉得史特拉汶斯基的音乐很特别,直到一次无意中看到保罗.泰勒以双钢琴版的《春之祭礼》入舞,才发觉双钢琴版的《春之祭礼》很适合自己的感觉,因为它不像原曲那么沉重。

描述俄国原始部落的祭礼的《春之祭礼》,敍述疯狂跳舞至死的少女,春之始被选出作为对大地的祭献,以保大地的丰腴。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以此编曲,舞神尼金斯基编舞,两人在《春之祭礼》里,都挥发了史无前例的创作,史特拉汶斯基的使用不谐和音程,尼金斯基更是一反传统,抛弃古典芭蕾轻盈的美感,而改用脚内八、曲膝、歪颈、手臂弯曲成直角的表演,来诠释人与土地的关系。

《春之祭礼》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首演,当晚舞台上和舞台下都充满了戏剧性,对于这种前卫的表演,观众多无法接受,两派人马展开全武行,演至中场,警察前来驱逐滋事份子,勉强完成首演,之后尼金斯基远走天涯,与一女子成婚,她与狄亚格列夫的恋人关系也吿终止,一次大战后,他疯顚至死,《春之祭礼》也从此失传。

这个戏剧性的传奇,正是黎海宁《春之祭礼》的原始素材,在她的作品里,人与土地的关系消失了,她以舞台上下、人与人之间、男与女、警察与媒体、观众与舞者的关系解构一九一三年的城市暴力,以及当时被认为「荒谬」的一场闹剧。

古名伸:编舞从一个画面开始

古名伸的〈缄默之岛〉,祇有一男一女和一张桌子,两人在桌子上、桌子下舞蹈,那张桌子像是一张磁铁。也像一张床,或许它祇是桌子而已,而男女之间很少对看,也没有情緖和缠绵,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便是为何叫〈缄默之岛〉的原因。

古名伸表示,〈缄默之岛〉强调质地的细腻,所以许多力量揉在舞蹈中,太轻力度不够,太重则又有棱有角,穿同样服装没有表情的男女,在桌子上跳出男女之间的牵扯,将是舞者最具挑战力的地方。

在台湾舞界被视为最有潜力的靑年编舞家的古名伸,早年随林丽珍习舞,文大舞蹈系毕业,在校期间就尝试编舞,赴美以后亦朝此方面进修。古名伸说:「由于自己始终不能忘情于舞台上的感觉。」所以返台的第一个目标,便是「自己编给自己跳」。

她说:「通常编舞时,是脑中突然出现一个画面,再寻著那个画面一路延伸,便成了舞蹈。」所以编舞对于古名伸,「感觉很重要」。赴美拜师学一年半的「接触即兴」,古名伸一直强调生活化的动作,在皇冠舞蹈空间,她每周为各阶层的人开发肢体的能力,她强调,身体能力的多元化将是未来舞蹈的趋势。

何晓玫:舞不尽则唱

编舞对何晓玫来说,就像一种日记,它记录著她每一时期的心情写照。她说,在进入艺术学院舞蹈系之前,祇知跳舞,等到在学校首次尝试编舞后,便发觉其空间无穷尽。所以从学校一路编来,年轻的何晓玫,成绩也相当可观。

〈水.镜〉是何晓玫玩动作与声音的实验创作之一,她说:「人常说,说不尽则唱,而我却是舞不尽则唱。」赴美进修期间迄今,何晓玫喜欢上舞蹈与声音的结合,她在美国发表的〈落花流水三部曲〉,便是舞者把落花流水四字组合串连,然后再用四声音阶回应动作的变化。

强调想把自己回归寻常人的何晓玫,觉得科班出身或舞者本身太重视表现自己,有时反而忽略平时最自然的律动和感觉。〈水.镜〉中玩的是韩德尔的神曲演唱,当舞者身体肌肤无法平衡时,开口唱,不管难听与否,都是对作品音乐性和张力的表达;动作则从感觉中反应出最真实的一面,像触摸、捞水、走路等等,而这些反而是舞者最难掌握的一面。

人文抒情的〈水.镜〉,有绳子围成的两个圈圈,舞者时在圈外游走,时又受困其中,像是人生的枷锁。就像作家钱锺书说,婚姻像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跑进来,城内的人想出来。刚成「新嫁娘」的何晓玫,想以编舞为终身职志,将来有个自己的舞团,在身体开发上掌握她要的生活性。

黎国媛:热衷多媒体演出的钢琴家

在云门这次演出中,出现舞台上而不是舞者的,是钢琴家黎国媛和蔡祟力。黎国媛对黎海宁的《春之祭礼》相当熟悉,因为前年已在香港合作首演,只不过这次的移师故鄕台湾的表演,将抱孕登场,也让她增添几分紧张的气氛。

对于黎海宁的《春之祭礼》,黎国媛相当喜欢;对于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礼》,则必须力道足反应快,否则那些跳跃的音符和不规则的音程,就够折腾人了。何况演奏家两人与舞者还得合作无间、默契十足。

很多人以为黎国媛和黎海宁有亲戚关系,事实上,两人是艺术家惺惺相惜。黎国媛说,一九九一年她应邀前往香港与香港中乐团合作,黎海宁便计划和她合作,没想到次年就实践了。六岁习琴的黎国媛,十三岁就赢得台湾全国靑少年音乐家大赛首奖,获奖学金赴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院进修。一九八○年则以「特别优异奖」取得演奏家文凭。

黎国媛后又获选与钢琴大师威尔哈姆.肯福学习贝多芬作品演绎法,此外还随名师修完大师班课程,并负笈伦敦深造一年,最近又前往法国进修两年,在国外多元化的学习和教学,黎国媛返台后,除了举办演奏会及在艺术学院任教外,私底下也相当乐于从事多媒体表演的展现,她在电影中演过钢琴老师,也曾与陶馥兰、马汀尼两艺术家,在「三个乖张女人所撰写的匪夷所思辞不达意的女性论文」实验剧中演出。去年也与舞蹈家罗曼菲和德国画家在美术馆做多媒体的呈现。

 

特约撰述|王亚玲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