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元任一九五九年来台湾讲学,学界人士到机场迎接。前排左为赵夫人杨步伟,右为蒋梦麟,后排左起为赵元任、钱思亮、劳干。(赵如兰 提供)
里程碑 Milestone 里程碑

〈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这是一九三三年赵元任挽刘半农逝联。一九八二年二月,以新诗入歌的语言学宗师赵元任亦弦歌不复,病逝美国。虽然词家、曲家均成绝响,但〈教我如何不想他〉却是世代传唱。本月份,学界、乐界纪念赵博士101岁冥诞,举办系列活动,本刊同此载文致敬。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这是一九三三年赵元任挽刘半农逝联。一九八二年二月,以新诗入歌的语言学宗师赵元任亦弦歌不复,病逝美国。虽然词家、曲家均成绝响,但〈教我如何不想他〉却是世代传唱。本月份,学界、乐界纪念赵博士101岁冥诞,举办系列活动,本刊同此载文致敬。

如果做一次民意调查,票选一首最为人熟知的中国艺术歌,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极可能名列前茅。这首歌自民国十五年问世以来,一直是音乐会上常见曲目,可谓是中国艺术歌曲高和众的少数例子,也是西式中国艺术歌的代表作。

据赵元任自传,他是宋朝开国始祖赵匡胤的三十一世孙,其六世祖赵翼(瓯北)是淸朝乾隆时代著名的文史学家。在西洋音乐传入中国的时候,赵翼对西洋乐器有很大的兴趣,在他的《簷曝杂记》中记述了天主教堂中风琴的构造及自鸣钟;在《瓯北诗集》〈天主堂西洋乐器诗〉中,对风琴的巧妙赞叹不已。瓯北先生当然不可能料到,差不多在他逝世后一百年,赵元任发表了第一首中国人作的钢琴曲,以一个业余作曲家的身份,成为第二度西乐东传的先驱人物。

赵元任十四岁进入洋学堂,日记上记著从图书馆借《教育歌曲》、《音乐课本》等书;那个时代,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二集刚刚出版,我们不能确定他这时接触到的是不是西洋曲调。一年后入南京江南高等学院,在美国老师嘉化(David John Carver)家中第一次看到钢琴,学唱〈甜蜜的家庭〉等歌。按照赵元任自传的记述,显然在他十八岁赴美以前没有受到过正式的音乐教育,但以他这样一个对「音」极度敏感的语言天才,似乎随处都可能发现音乐。他说母亲不教他唱曲,只教他吟诗,但吟诗的腔调就是一种旋律,在他的自传中多处记下吟诗的谱子,这成为他后来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泉源。在《新诗歌集》序中,对「吟跟唱」、「诗跟歌」的关系作了精辟而科学的阐述。赵元任对语言旋律极其敏感,小时学《左传》,曾因为不愿学父亲朗诵的腔调,哭了一场。

赵元任的随处留心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在祖父做知州审堂犯人时,他看打板子,弄通了差役数数的节奏,有的数是一拍,有的数是半拍,有的数省略。现代卡尔奥夫(Carl Orff 1895-1982)教学法中对儿童音乐的启蒙即以数数打拍子开始;这在赵元任七到十岁之间看犯人打屁股时就体会出来了。

十七岁时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求学。到美国后他买了钢琴,热衷听音乐会、学钢琴和作曲。一九一五年他在自己主编的《科学》期刊上印行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应该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人所写的第一首钢琴曲,而且完全是东方风味的。音乐作品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固然是赵元任趁主编之便,但也暗示了在他心目中,西方音乐特别是和声、对位等作曲技术及其理论,是可以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的。

赵元任最重要的音乐作品集《新诗歌集》出版于民国十七年,包括五年间所写的歌曲十四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真正运用西洋作曲技法的艺术歌曲创作集。这十四首歌的和声运用纯熟,调性变化灵活,已远超过李叔同简单和声的程度,和萧友梅为数不多的作品相比,也迈进一大截,达到了他在集序里所订下的要求:「在音乐的世界上先学到了及格的程度,然后再加个人或是中国的特别的风味在上,作为有个性的贡献。」

题名《新诗歌集》,因为里面的歌词除了〈瓶花〉的半首外,全是新诗人的作品。在白话文学运动的一开始,赵元任就为我们留下了这一部杰作,无论就词就曲而言,都赋予了中国歌一个全新的面貌,替中国两千年诗与音乐结合的传统打开了一个新局面。集中胡适作词六首,刘半农三首(包括译词一首),徐志摩、周若无、刘大白及赵元任自作一首,这些都是新文学早期的代表性人物。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其中「他」指何人被争论猜测至今,可见情歌的魅力。《新诗歌集》里超过三分之一的作品直道相思,表现了五四时代追求自由的新风气。和教训意味浓厚的「学堂乐歌」一类作品相比,当然更能表达靑年人的心声。〈教我如何不想他〉风靡数十年绝非偶然,因为数十年间中国艺术歌里没有几首可以让人抒发情意的恋歌。

赵元任对和声有非常敏锐的天赋,钢琴伴奏虽然比较简单,还不能跳开声部独立,但十分灵活自然,时有巧思。转调毫不牵强,都有充份的音乐上的理由,达到烘托词意的效果。贺绿汀说,黄自在作曲课中最爱引赵氏歌曲作和声范例,实在是理所当然的。在那个时代,我们很难找到其他如此成熟的中国歌,即使和黄自的作品相比,也不逊色。

在现代中国歌初绽的时期,赵元任对「中国的特别风味」作了透澈的思考,立下典范。以语言学大师的专识与敏感,他对词曲音韵的配合有非常精细的处理。事实上这是取白话新诗入歌,作曲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因为旧有诗词格律既被打破,作曲者不能也不愿再用旧有曲调,传统歌乐中平仄韵脚的词曲对应关系便不再存在。在用西洋曲调塡中国歌词的学堂乐歌和李叔同时期,似乎还不太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使有所考量,也是以词就曲,而非以曲就词。赵元任以他对声韵本质比前人更精确的认识,迎接这个挑战。在这一方面,直到今日也少有作曲家如此用心。他的滑音、装饰音的运用恰当,既能表现字调,又无碍乐曲典雅的风格。赵元任曾做过方言及民歌调查的工作,他在歌曲创作中运用中国素材是有过相当准备的。

徐志摩诗〈海韵〉是《新诗歌集》中企图心最大的一首合唱曲,以独唱、合唱、钢琴之间的对话,描述沙滩上独行女郞被海浪呑没的情形。五段的歌,前四段十分相似,利用细节上的变化(旋律、节奏、半音、减七和弦),一次次增加张力,非常有戏剧效果。在中国音乐史上,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作品。

从《新诗歌集》到民国二十七年间是赵元任作曲的多产期,写了不少儿童歌曲、校歌、抗战爱国歌曲,《新诗歌集》中的纯抒情歌不复出现。民国三十一年赵元任以胡适给的明末歌谣〈老天爷你年纪大〉谱曲,对在战乱中苦难人民表达了同情。在语言学上成为一代宗师的赵元任,和音乐创作渐行渐远了。他在给刘半农的挽联中说:「无词今后难成曲」,恐怕是赵元任去国四十多年间,作品寥落的主因吧。

 

文字|金庆云 声乐家,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纪念系列活动

【硏讨会】

主持人:许常惠、刘塞云

时                  间

主           讲           人

讲                           题

83年1月13日 14:30

赵如兰

我的父亲

83年1月13日 19:30

赵如兰

我的父亲

83年1月14日 14:30

韩国𨱑

赵元任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83年1月14日 19:30

张己任

从赵元任的作品谈五四运动

83年1月15日 14:30

金庆云

赵元任的音乐作品

83年1月15日 19:30

马水龙、唐镇、黄莹、黄辅棠、赵琴、刘塞云、席慕德

从赵元任的作品谈词曲意境的表现

【音乐会】

主持人:刘塞云

时                       间

地                                         点

83年1月19日(周三)19:30

台北国家音乐厅

83年1月21日(周五)19:30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中山堂(学士路98号免费入场)

83年1月26日(周三)19:30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艺厅

83年1月29日(周六)19:30

宜兰县立文化中心(免费入场)

83年1月30日(周日)19:30

花莲县立文化中心(演艺厅)

 

赵元任

1892.11.3.──1982.2.24.江苏省武进县(常州)

1907 南京江南高等学校

1910 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物理

1915 哈佛大学攻读哲学、语言学兼习作曲

1918 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康乃尔大学短期教授物理,获薛雷敦奖学金访问芝加哥及柏克莱大学。

1920 回国任教淸华大学数学系

      担任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北京讲学翻译

1921 与杨韵卿(步伟)医师结婚

      赴美在哈佛大学攻读语言学,并任教哲学及中国语讲师。

1922 出版国语留声机唱片课本,《阿丽思漫游奇境记》(Lewis Carroll原著)。

1923 出版《国语新诗韵》

1924 赴英国硏究语言学

1925 携妻及二女回国,任教淸华大学数学、物理及国学硏究教授。开课「西洋音乐欣赏」。

      九月与刘半农、钱玄同等发起成立「数人会」硏究中国音韵学,议定国语罗马拚音。

      出版Phonograph Course In The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

1928 出版《现代吴语硏究》,《新诗歌集》。

1929 任中硏院历史语言硏究所硏究员及语言组主任,对中国语言进行科学硏究,从事方言调查。

1930 出版《广西猺歌记音》、《仓洋嘉错情歌》。

1934 担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修订小学、中学、大学音乐教育课程。

      出版《儿童节歌曲集》

1937 同中央硏究院迁往昆明

1938 任教夏威夷大学,开课「中国音乐」。

1939 任教耶鲁大学

      发表〈黄自的音乐〉(香港大公报1939.5.9.)

      出版《钟祥方言记》

1940 出版《中国音韵学硏究》(与罗常培、李方桂同译)

1941 任教哈佛大学,参加哈佛燕京社编纂字典的科硏项目。

1945 当选美国语言学会主席

1947 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及语言学

      出版《国语字典》

1948 膺选为中央硏究院院士

      出版《国语入门》,发表〈湖北方言调查表〉

1959 台湾大学讲学,出版《语言问题》。

      参加李抱忱指挥之合唱音乐会

1960 当选美国东方学会主席

1963 自柏克莱加州大学远东语言学系主任退休,专心著述,从事有关「通字」的硏究。

1968 出版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国话的文法)(注:1979年吕叔湘译成中文(部分)《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出版;1980年丁邦新译成中文(全部)《中国话的文法》香港出版)。出版《中国话的读物》共三册。

1982 病逝于美国麻省剑桥黄山医院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