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作品暴烈晦暗,不受英国观众欢迎,马氏在六〇年代及八〇年代两度远赴德、美发展,九〇年代才重获国人重视,没想到便遽然离世。不管讨不讨人喜欢,他已为古典芭蕾开辟出另一条更接近人性更接近真实、更悸动人心的路。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驻团编舞家坎尼斯.马克米兰(Kenneth MacMillan)于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在伦敦柯芬园皇家歌剧院因心脏病突发死亡。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同时,伦敦的两个舞台上正上演著他这一生中最脍炙人口的两出舞剧作品,一是伯明罕芭蕾舞团跳的《罗蜜欧与茱丽叶》,一是皇家芭蕾舞团多年未曾推出的《梅耶林》(Mayerling) 。
马克米兰的骤逝,带给英国舞蹈界无限的哀思。因为从前年以来,伦敦舞蹈界几乎包拢在一片「马克米兰风」里,他的旧作包括《窟》,《玛侬》,及近作《冬天的梦》,《犹大之树》此起彼落地出现在各大舞团的舞码里,八〇年代远赴美国的马克米兰在九〇年代终于重获国人的重视,没想到便遽而离世。
将被背弃的真实人生带进舞蹈
在英国当代舞蹈史上,马克米兰与阿胥顿(F. Ashton)曾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先后任艺术总监,但在创作上却各擅其场,阿胥顿是英国芭蕾舞温暖古典的代表性人物,马克米兰则深潜在人性的黑暗面里,发展出其商标风格:黑暗的,性虐待的,暴力的,压迫的。
马克米兰的创作风格,或许与其家世有关。出身苏格兰的矿工家庭里,马克米兰从小就亲身体验穷人社会里的阴暗拮据,童年时的郁闷唯在村子里偶尔有业余剧团演出或电影放映时稍获纾解。而第一位影响他去学舞的,便是他在银幕上看到的踢踏舞明星弗雷亚斯坦(Fred Astaire)。马克米兰瞒著家人偷偷地学舞,然后有一天他假冒父亲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萨德勒之井」舞团(Sadler's Wells):「我这个将满十五岁的儿子,希望能成为一名舞者,许多人也认为他是有这天份的…」,这封冒名信让「萨德勒之井」舞团多了一位出色的男舞者,而很快地,也成为一名备受瞩目的编舞家。
马克米兰初试啼声的作品,《梦游症》(1953),以爵士音乐入舞,描绘人在睡梦潜意识里的焦虑与紧张,在这支作品里,便已预兆出他编舞风格的「入世」态度及开发芭蕾领域的企图心,他从一开始便放弃传统芭蕾舞世界的浪漫,反而将被背弃的,被蹂躙的真实人生带进色蕾舞台。一九六〇年,他的第一支公然揭示「性」主题的作品《邀请》(Invitation)发表,描述一对遭受性骚扰的表兄妹,下场悲惨的小女孩遭到强暴,从此拒绝任何人的靠近,瑟缩在黑暗的角落中。马克米兰的表达方式是直接而明显的,幕一开启,舞台正中间,花园里的裸体雕像以及特技团的斗鸡场面便说出了整支舞所要控述的「性」与「暴力」。
性与暴力咄咄逼人
早期的马克米兰是血气方刚的,在动作设计上也是暴烈的,因此虽然成名甚快,但也备受争议,这样的动作风格在他一九六二年的《春之祭礼》特别明显,棱角分明,咄咄逼人。由于作品倾向灰色,二次战后的英国剧院多半拒绝,马克米兰只好转赴德国加入约翰.克兰寇(J. Cranko)所率领的司图卡特舞团。一九六二年,他所编的《罗蜜欧与茱丽叶》成为刚投奔自由到西方的纽瑞耶夫与英国舞星玛歌.芳婷的招牌作。一九六五年他发表了以马勒音乐而编的《大地之歌》,这支诗、乐、舞并重的舞,有浓厚的中国人生观,望天地之悠悠,人生须臾短暂的意涵。这支马克米兰新表现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让马克米兰的才华再度受到肯定。
一九七〇年马克米兰继阿胥顿接任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总监,当然他是不如阿胥顿的受到欢迎,虽然创作丰富,然而也不乏舞者及观众的反弹,因此任期只有七年。
回首看马克米兰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在性爱场面的著墨,马克米兰的双人舞不是浪漫飘渺的爱情,而是黑暗角落里的受虐者,或是淫逸浪荡的末世纪景象,例如一九七〇年的《安娜斯塔夏》(Anastasia)、《玛侬》(Manon)以及一九七七年的《梅耶林》,而《梅耶林》则是其中的代表作。这出舞描述逸乐的奥匈帝国昏君鲁道夫与后宫嫔妃的淫乱荒唐,其中牵涉乱伦,嗑药,谋杀,三小时的剧情里尽是顚乱与荒芜。
革了传统芭蕾观众的命
事实上,马克米兰的舞台是现实的成人世界,基本上与芭蕾舞的语言便是抵触的,芭蕾是跳跃在对称、和谐与平衡上的语言,马克米兰尽管努力想开发芭蕾语言的可能性,然而也只能在意识上赋予芭蕾新的个性,难以有革命性的突破。不过,不可否认地,马克米兰把人性的黑暗及中下阶层的悲惨带进剧院,的确让惯以菁英自居的中产阶级十分不习惯,从这一点来看,马克米兰其实是革了传统芭蕾观众的命,同时也大大地反了以「正统」、「规矩」为典型的英国芭蕾舞精神。
就以去年夏天在伦敦推出的《犹大之树》而言,舞剧地点设在伦敦东区的破败建筑工地里,描述帮派份子的械斗与轮暴不良少女。马克米兰要说的故事并不淸楚,背叛及夺爱的对象一直在改变,黑道老大的叛逆不羁却在爱情面前完全溃败。舞台上横跨著一道冰冷的鹰架、毁坏的汽车、涂鸦的断墙、十足的一处危机隐现的社会一角。舞剧从一开始的屛息宁静逐渐走进暴风般的节奏中,而结局亦如残酷的现实,黑道老大走上上吊自尽的不归路。马克米兰虽然擅长处理激烈煽情的场面,但却不擅长故事的联贯性,所以许多人物之间的身体对话反而显得不知所云而松懈了张力。
马克米兰的双人舞通常才是其最精采的片段,也是舞剧中的高潮。在《梅耶林》中,昏君鲁道夫与雏妓玛丽的一场私通媾合,高难度技巧的翻滚、精准的抛接,被视为其经典段落,《玛侬》中的三人舞也有险妙的交错抛接,《犹大之树》中饰演女主角的达西.巴索尔(Darcey Bussell, 皇家芭蕾首席舞者)在轮暴一场中,柔软的身体像碎落的珍珠翻踩在男舞群身上,也是全剧中的高潮。
一九八四年,马克米兰应巴瑞辛尼可夫之邀任职美国芭蕾剧院,一九八九年再度回英国担任该团专任编舞家迄今。晚年的马克米兰在英国舞蹈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讨不讨人喜欢,他为古典色蕾开辟出另外一条更接近人性,更接近真实,更悸动人心的路,却是不容置疑的。他的猝死,正如他作品中的不可预测,也为他这一生的强烈戏剧性划下一个令人惊愕的句点,一次来不及的伤心。
文字|卢健英 中时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