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庆云
-
特别企画 Feature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马勒是一个太复杂的演说家。常在还没有充分发展时就岔开主题,但他总晓得自己要说什么,远兜远转地又回来。小题大作,歇斯底里。白里翻缠,死中求活。他怕自己说不清楚,标题不够,还得加上歌词。却好像更离题了。但他那么认真,你知道他是有道理的。然后在越来越长的最后一乐章,说了又说,咬住不放,非要你感动不可。
-
音乐
黑姑娘的玻璃鞋
不是标新立异,我诚心想为芭托辩护。名无幸至,芭托绝非一无是处。或许这是一个机会,讨论一下听众的心理,批评的尺度,还有「芭托现象」。
-
系列
太阳如此光辉上升
马勒妻子对他上一分钟还在逗弄孩子,下一分钟就关上门写《亡儿之歌》不以为然。而大女儿竟然在五岁的时候夭折,导致马勒精神与身体的崩溃。《亡儿之歌》一曲成忏。「天以百凶成一诗人」,成就一作曲家。
-
系列
世间生活
马勒,在歌里念念不忘「世界」。从《流浪者之歌》到《亡儿之歌》,他总质疑世界的无情,无视于渺小个人的悲欢离合,照常运行。而一个人也可以向世界说不,追寻自己内心的和平美丽。在「自己的天空,在爱里,在歌里」。而这样的孤绝纯粹,竟也是分享。因为爱,因为艺术。
-
系列
犹是深闺梦里人
对《少年魔号》情有独钟,是马勒慧眼独具。或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品味,使马勒成为重要艺术家。《少年魔号》所代表的,不只是与「庙堂艺术」相对的「鄕土艺术」;也是与「优美」相对的「怪诞之美」。《少年魔号》是俗文学。正可冲洗一下浪漫主义后期一再重复,「雅不可耐」的虚假。
-
声、歌与乐
我不知道,生命如何做到
「爱与伤痛,世界与梦」是马勒音乐不变的主题,是他人格、灵魂、艺术的自白。前二者是浪漫主义的核心,但似乎马勒特别把这小我的感受,放在与「世界」对应的高度与广度观看。这就是马勒之所以为大,所以为深刻。没有达成的是梦想。而真实的世界,即便有多少无奈,也如梦境般美丽。
-
声、歌与乐
爱与忧伤,世界与梦
正就是这纷杂的人世风景,令人怀疑,沮丧,厌倦,疲惫。又总有小小的喜乐,永恒的憧憬,令人拳拳眷恋,就像马勒用三个p标示的人声,从管弦的阵仗中穿透出来。有时是无限绵长温柔,骤然又有音程的突兀大跳,然而无论乐团如何五彩缤纷,总是清晰地倾诉著纯粹真诚的本心。
-
音乐
参孙的头发
从低音到高音区,跌宕冲击。那种绝望的呐喊,激烈真挚,没有一点躲闪。只有玛顿这样的重戏剧女高音有这么宽广的幅度,在每一个声区,把每一种情绪和盘托出。任何雕琢,都赶不上这样充溢著大厅的沈痛淋漓。
-
音乐
大神踟蹰
特菲尔之所以为歌剧明星,除了声音之外,显然还因为他是绝佳的演员,天生富于幽默感。 而他具备了作为喜剧演员必须有流利语言和清晰吐字。安可时他唱了《唐乔凡尼》, 这就是他那上了《纽约时报》头版、风靡大都会的另一个莫札特角色。 不只因为外型,他的唐乔凡尼据说散发的是粗犷的雄性魅力。
-
回想与回响 Echo
命运的星空
她的美声是璀璨的星空,她还要从星空中读出命运。而她的穿透力,她对音乐与词意的敏感,才是第一流歌唱家的品质之所在。
-
回想与回响 Echo
天使飞翔
或许这正是量测花腔歌手的一个标尺。在没有花腔乐句的地方,迪里拜尔呈现的是一个近于完美的抒情女高音品质,与花腔能力无渉。纯净、均匀、绵长、温煦,一任天然、似不著力,而潜能勃勃,仿佛随时可以延伸扩张,毫不造作,简静中蕴含著若有若无的暗示。非关经营,而以直觉的音乐感神遇。
-
特别企画 Feature 威尔第百年祭/表演篇
以人声戏人生
各种人声在威尔第的笔下,似乎早已安排妥当;饰演反派角色的女中音、受到命运捉弄的男中低音,比起女高音与男高音是幸运多了,他们不一定是主角,但是是歌剧中的灵魂人物。威尔第给予女高音与男高音吃重的音乐与悲剧性的角色,让他们遭受命运的拨弄,他更以暴烈的音乐凌辱歌手,教他们呕出心血,以制造威尔第式的悲剧,而让观众处于这施虐与受虐难分的痛苦快感中。
-
焦点
纯真年代 布拉姆斯的第一首歌
《爱的坚贞》或可作为布拉姆斯一生感情的写照。他的终身未婚,不论是因为对第一次爱情的坚持,或是不信任自己对爱情能够坚持,可能都纠结在这个课题上。
-
回想与回响 Echo
昆曲札记
昆曲命不该绝,或正是它具有每一种伟大艺术必备的多重性。而做为舞台表演艺术,多重性指的不单是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剧本,更是各项剧场要件的个别高度发展与互相纠葛。决定昆曲命运的不仅是剧本的文学或社会价値,也是它的音乐、表演形式和演员。
-
名家访谈
声乐家畅谈舒伯特与布拉姆斯
一九九七年是舒伯特诞生两百年,同时也是布拉姆斯逝世一百周年,歌唱家许莱亚选择这两位音乐家的曲目在台北演唱,在访谈中他谈到个人对于舒伯特与布拉姆斯曲目的特殊感情。
-
焦点
美丽的旋律及其他 舒伯特的歌
舒伯特的天才近于莫札特。他一挥而就,犹如宿构,源源不绝写出自然流畅美丽的旋律,从没有勉强造作的地方。舒伯特的音乐不可思议的贴合于诗的极细微隐密的转折。诗人经营的难以捉摸的温度光线气味心情,被那音乐,准确的击中,甚或让我们更深刻的感知。
-
焦点
如果维特不死 布拉姆斯的歌
一九九七年,是舒伯特生辰二百年及布拉姆斯百年忌日,这二位相差近一世纪的作曲家,对德文艺术歌曲有著极重要影响,其中布拉姆斯的交响曲及室内作品广为大众所知,在其百年忌日,特别针对其艺术歌曲作一介绍。
-
德国
在地平的边缘,我看到生生大地
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二日是德国古城敏斯特(Mnster)最引以为傲的女儿,女诗人德萝思特(Annette von Droste-Hlshoff, 1797-1848)两百岁的生日。今晚一出神剧在教堂演出。作曲者是施捷。
-
里程碑 Milestone
让石头唱歌的人
舒伯特创立了一种新的美学。一个人声,一架钢琴,音域多半在一般人可以唱的范围内,可以短小到只有十几小节。就凭著这么朴素的工具,他建构起一个包罗万有的想像世界,呈现出这世间乃至以外的几乎一切情境与感觉。
-
艺乡人
从西方文化的根髓出发
施捷是国内爱乐者一个不熟悉的名字。但在欧洲,施捷已经是一位十分活跃的作曲家了,不断被委托作曲,作品在各地演出,甚至在最挑剔的维也纳,他的作品也成了现代音乐会中不时出现的曲目。今年一月,他更受邀为纪念德国女诗人德萝斯特二百岁冥诞而演出的神剧《生生大地》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