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届「亚洲作曲家联盟大会曁音乐节」在台召开,为台湾乐界带来良性刺激。(谢安 摄)
九四回顾 系列专题④/九四回顾/音乐

忧喜交集! 一九九四国内音乐现象观察

过去一年,对台湾乐界而言,是学习的一年──学著拓展视野、翻新曲目和表现形态。在走出自我框架后,才能看到更寛广的未来,才有接受新观念的可能,能在距二十一世纪的最后几年织出一片灿烂的音乐世界。

过去一年,对台湾乐界而言,是学习的一年──学著拓展视野、翻新曲目和表现形态。在走出自我框架后,才能看到更寛广的未来,才有接受新观念的可能,能在距二十一世纪的最后几年织出一片灿烂的音乐世界。

相较于去年来华的国外演出团体,国内演出团体虽然在卡司及明星架式上略逊一筹,但在演出型态、曲目安排均较具弹性,新人、新团辈出;在国人创作上,新作不多,但演出次数及场次显示了成长,而亚洲作曲联盟年会在台召开,更提供了一个良性刺激元素,开展另一新视野。

演出型式、曲目风格多变

演出型式活泼多变是去年乐界一大特色,除延续中西乐交流(管风琴与国乐对话、传统京剧以管弦乐伴奏);改编演出型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改为人声合唱曲);舞、乐结合(黄安伦《敦煌梦》)集音乐、舞蹈、戏剧、多媒体制作之大全(朱宗庆的音乐剧场、陈扬版《大兵的故事》)等变化纷呈,显见演出单位急欲拓展音乐表现形态、刺激音乐人口的企图心。但相对地亦引发许多争议,例如京剧唱腔、发音无法与管弦乐团相容、戏剧掩盖了音乐性发挥等,均有待深入思考。

在演出场次中,小型音乐会场次明显增多,其中更不乏在累积多场小型音乐会的演出经验后转战大厅(翁均和、王贝文)以吸收更多音乐人口。曲目的安排亦逐渐跳出以往通俗、热门的曲目,改以较具难度、特色之曲目代替,展现更旺盛的企图心。

另外,室内乐团相继成立亦是去年乐界一大盛事,其致力改编、开发室内乐曲目,除显示年轻一辈演奏家急欲跳脱以往窠臼,寻找更多的音乐表现的可能性外,其企业资助的背景(台北人室内乐团—六福客栈关系企业、台湾弦乐团—中兴保全)更显出企业赞助已从消极的演出赞助转为积极介入演出团体之扶植,此型式之结合将可能为乐界带来冲击及音乐生态改变。

而一向具创造力的儿童音乐节目,在累积往年的经验之后,去年更朝多元与深度的开发上迈开一大步。结合戏剧、多媒体与中西乐团的《太阳历险记》、「儿童国乐──卡通明星到台湾」、钢琴狂想剧《小红帽与大黑琴》,终于见到音乐家放下身段,结合各类舞台元素的大胆尝试,或许是在为激发儿童想像力的同时,音乐家也激发了自己不同于成人音乐会的爆发力。因而挟前年票房建立的信心,牛耳经纪公司在去年将原本祇有一季的儿童艺术节扩大为夏季篇及冬季篇显示儿童市场备受看好。「孙叔叔说故事」也一再获得广大廻响;而由师大音乐系主任陈郁秀所策划的《舒伯特儿童音乐剧》兼具娱乐及教育意义,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儿童节目演出。

现代音乐推介、华人作品演出有待加强

与小型音乐会之演出曲目相较,大型音乐会的演出多以主题式为主(如市交的「热情的西班牙之夜」、「白辽士的幻想」、「吉普赛的浪漫之夜」等),但所选曲目仍多集中于大众熟悉的为主,对于现代曲目的演出几乎没有。大致而言,今年演出次数最多的仍是莫札特、贝多芬、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巴哈等作曲家作品,至于较近代作曲家则仍停留在史特拉汶斯基、荀伯格、魏本等人作品中较为人所熟知的几首,更遑论当代作曲者作品。曲目之选择或有市场之考量,但新观念、新曲式之传递亦应身为音乐传播者责无旁待之任务,反观国外对新思潮、新曲风之引进、推广不遗余力,似乎我们仍未将现代音乐视为未来古典音乐之一流派。

对于现代音乐推介的冷淡,更令人忧心如何为国人作品争取较多演出机会,虽然华人作品的演出机会比起前年略有增加,但仍集中在许常惠、卢炎、马水龙、张昊等人之旧作,新作则祇有黄辅棠的《神雕侠侣交响曲》,及由省交主办的「第三届创作征选」所发表的作品。以作曲者为主题的音乐会则有《赵元任纪念音乐会》、《曾兴魁乐展》、《沈炳光作品音乐会》。値得一提的是中广为庆祝六十六周年台庆所制作的《廿世纪中国经典名曲──歌剧篇》,有系统地重现中国歌剧,并结合座谈会来探讨中国歌剧之未来,是较具全面性的音乐活动(前述之《赵元任纪念音乐会》亦采硏讨会结合音乐会模式)。

去年五月间于台召开的「第十六届亚洲作曲家联盟大会曁音乐节」,会中以《迈向亚太音乐新纪元──回顾与展望》为题,对当代亚洲音乐之发展做完整检视,会中除发表各国现代音乐之发展状况外,亦举办十余场大小音乐会,发表各国优秀作曲者作品、及靑年作曲奖比赛、入野义朗作曲比赛实况。我国靑年作曲者如李子声、吴丁连、杨金峰、洪崇焜、庄效文、丝国正等人均有作品发表,足显年轻一辈作曲者已逐渐崭露头角。此次大会的在台召开,不但丰富了台湾乐界,激励年轻作曲者,也开启另一种音乐视野。

总的来说,国人的作品演出机会少,作曲家如何拓展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合作,争取更宽广的创作空间,同时国内演奏家如何推介国人作品,都是活络国内音乐界创发时当深思的课题。

音乐出版百家争鸣

在音乐出版史上,去年可谓百家争鸣,在有声出版上,五大国际唱片公司完全进驻台湾,展开大竞赛,各种入门、主题CD(部份附有详细导聆手册)竞相推出,炒得古典CD市场看似一片大好景象,细究内容,则多属旧瓶装新装。而原本不被看好的书籍出版,在去年亦呈现惊人成长。一本结合CD和古典音乐入门指南书销售量直逼十万套;而一家于前年改攻音乐市场的出版社,在去年便一口气推出十余本音乐书籍,蔚为奇观,其中翻译、国人创作各半,确为国人提供许多音乐资讯,但也因其商业化经营,短时期大量出书,致使所推出之出版品呈现良莠不齐之景况(此情况尤以翻译水准之落差最为严重)。

去年也是音乐家消陨的一年,钢琴家库洛梅朗夫妻双双自杀、靑年作曲者吴丽晖于作曲时心脏病发作不治,时年三十七岁,才子型作曲家戴洪轩亦在五十二岁正値壮年病故。

过去一年,对台湾乐界而言,是学习的一年──学著拓展视野、翻新曲目和表现形态。在走出自我框架后,才能看到更宽广的未来,音乐亦如此,在摆脱固有僵制的认知后,才有接受新观念的可能,能在距二十一世纪的最后几年织出一片灿烂的音乐世界。

(本刊编辑 钱丽安)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