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女(曾照薰饰)发现遗落的宝衣时,没有呼天抢地的踢腿及下腰,只有发自心里的全身一震。(许斌 摄)
舞蹈 演出评论/舞蹈

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的舞

记许惠美纪念舞展《七夕雨》

在这个作品里头,我们看不到所谓对文本的「顚覆」或「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或其他所谓现代、后现代的手法,而是依循原本故事内容的演绎来呈现一段凄美的爱情。

在这个作品里头,我们看不到所谓对文本的「顚覆」或「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或其他所谓现代、后现代的手法,而是依循原本故事内容的演绎来呈现一段凄美的爱情。

《七夕雨》

5月31〜6月2日

国家戏剧院

《七夕雨》是以牛郞织女的故事为蓝本改编而成的大型舞剧。这出舞剧依楔子、序曲及三幕七景的架构,将这段流传千古的爱情神话用中国民族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在这个作品里头,我们看不到所谓对文本的「顚覆」或「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或其他所谓现代、后现代的手法,而是依循原本故事内容的演绎来呈现一段凄美的爱情。以敍事手法来讲,是一个相当传统而保守的作品。

适切的端庄秀丽气质

整个作品所带给人的感受是细致、流畅而又落落大方的。除了最后占满舞台绿丫丫一大片的喜鹊舞之外,其他片段都呈现出端庄、秀丽的轻巧。如众仙女与织女七姐妹的舞蹈:「飘扬翠袖、摇拽缃裙」、「形容体势十分全,动静脚跟千样躧」(注1)。那七姐妹披上宝衣下凡沐浴戏水的片段时而轻缓、时而调皮,围拢在轻烟之中,真是个「佳人洗处冰肌滑、涤荡尘烦玉体新」(注2),有著一种轻灵而娇媚的质感。

在处理角色的情绪表达方面,则落实所谓「中国人的情感」。例如当牛郞与织女相遇的时候,牛郞先是对织女打躬作揖,慌乱而羞怯的织女则掩著花容东躱西藏,而两人首次接触也先倚著长长的衣袖做媒介而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呈现一种襟持含蓄而循礼的情感表达。又如,当织女发现遗落的宝衣时,偌大的罄鼓声振惊全场,而我们看到织女的动作反应,就只是真的「全身一震」加上退后一步,和急切地穿上宝衣等动作。若换成别人来编这个段落可能不知是怎样的呼天抢地,又是踢腿、下腰、卧鱼等的夸张反应。

而这种温婉细腻的气息在舞剧整体的感受性来说是非常适切的。故事中的牛郞织女因犯天条,必须接受妻离子散的惩罚。但故事的结局是:牛郞藉著老牛皮的魔力到达天庭;父子三人没命地淘著阻隔相会的天水,终于感动上天,以喜鹊搭了一座鹊桥让他们一家团圆。没有流血,没有仇恨,基本上仍是一个「善良」的故事。在这样的世界里有的只是温和的曲线、和不太锐切的菱角,很符合中国人敦厚的性情。

民族舞步却难见新意

以编舞者许惠美本身的经历来看:她早年跟随台湾舞蹈界的前辈李淑芬习舞,长达十五年之久;自一九五九年起即不断参加全国民族舞蹈比赛并多次获奖;另外也参与多届靑访团的策划、甄选及编舞工作。而从《七夕雨》的编排看,无论是动作语汇的选择、题材,都可以看到民族舞蹈的痕迹,有足够的条件称得上是台湾民族舞蹈的典型,这其中也包含了所谓「汉族文化」的特质。

然而台湾的「中国民族舞蹈」经过几十年来「民族舞蹈比赛」的洗礼,不外乎连湘、彩带等的跳个没完;或者如《七夕雨》中表现农家生活揷秧、收割的农耕舞。取自戏曲舞台的动作和现实生活动作的模拟,长久以来形成非文字的八股舞蹈,难见新意。像《七夕雨》这样的作品,虽然细腻而完整,却如回光返照。

再者,近年来海峡两岸开放文化交流。许多出自采风、接近现存文化的大陆舞团如「云南省歌舞团」,或是以个人名义来台教授各具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舞或民间舞,与台湾的「中国民族舞蹈」相比,更可以看出此二者之间生命力的强弱。这一点是台湾民族舞蹈在思考未来的走向时値得注意的地方。

注1:出自《西游记》。

注2:同上。

 

文字|陈品秀 舞蹈、剧场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