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戏剧馆的两尊戏神:西秦王爷(右)、田都元帅(左)。(胡惠祯 摄)
台湾行脚 系列专题/台湾行脚/宜兰

不许戏断弦 宜兰地方戏曲的传薪

宝岛之上,位于东北海隅的宜兰,素有戏曲之鄕的美誉。北管戏在此最盛,歌仔戏发轫于斯土,薪传奖宜兰得最多。从急管繁弦戏不落日的农业社会走来,终也濒临人去艺陨的边际。在地方文化意识的惊醒之下,抓紧老艺人、中生代、新生代的传薪时机,让戏与艺的命脉庚续长存。

宝岛之上,位于东北海隅的宜兰,素有戏曲之鄕的美誉。北管戏在此最盛,歌仔戏发轫于斯土,薪传奖宜兰得最多。从急管繁弦戏不落日的农业社会走来,终也濒临人去艺陨的边际。在地方文化意识的惊醒之下,抓紧老艺人、中生代、新生代的传薪时机,让戏与艺的命脉庚续长存。

去宜兰,虽然是寻常日子,心情上却有著氤氲缭绕的祭祀气氛和锣鼓铿锵的节奏。

福种方隅俎豆垂千载

德施角落香烟盛四时

宜兰庙宇特多,除了散布各角落的土地公庙之外──「妈祖庙、城隍庙、仙祖庙、东岳帝君、庆和庙……」年轻的计程车司机一口气直念不停,车行十余分钟之内,已目视走过三座庙了。从古早「瘴雨阴霾」之地,到今天物阜民安的兰阳平原,在宜兰人的心目中,除了得自祖先的努力开垦,更有诸方神明的护祐。因此,「香烟盛四时」的宗教活动深植在民间生活中。

北管和歌仔戏在宜兰生根

宜兰人爱唱曲,不论是古老的北管乱弹或本世纪传唱下来的歌仔戏,都一直在宜兰人的口中咿咿哦哦。这,也是有神明特别垂爱的──西秦王爷和田都元帅;下了车,才侧身探进台湾戏剧馆(宜兰县立文化中心)一步,霎时被两尊伟岸的戏神惊到。西秦王爷是北管福路派守护神,田都元帅则是歌仔戏、南管和北管西皮派的祖师爷。在传统戏曲式微的现代社会,北管和歌仔戏在宜兰仍然日夕唱闻,并且得到地方上的用心薪传;「神明、神明高在上,请受小民三拜。」来客立即恭谨行礼。

分为福路及西皮两大系统的北管戏曲,在淸末民初之际,可谓是台湾民间最普遍的表演剧种,宜兰地方亦以北管子弟团及职业剧团最为活跃,现存罗东福兰社即是北管历史的一页见证,去年、今年逝世的北管老艺人游丙丁、林松辉历来一直是北管薪传的一缕香烟。至于歌仔戏的起源,据文献所称,是本世纪初在员山庄结头份地方有擅唱曲者阿助传唱开来,由而发展成地方小戏,在「大树公」茄苳树下,以桂竹、稻草搭成草寮戏台,作纯系农娱的表演。相对于现今所见歌仔戏的表演形式,这本土出产的歌仔戏已戴起「老」冠,称为「老歌仔」了。老歌仔流传下来的四个经典剧目:《山伯英台》、《吕蒙正》、《陈三五娘》、《什细记》,到现在仍是职业歌仔戏团的必备剧码,也是后学的入门戏。

戏曲之鄕得奖最多

走上文化中心二楼,在兰阳戏剧团会客区的墙上,看到一幅挂图(1990年份),兰阳平原上星芒四射的线条一一标示出宜兰地方传统戏曲的表演团体和表演场地。要想依数一一看读,似乎不太可能;未免乱视发昏,就近看左下角的统计数字,包括历来获颁薪传奖的共九人一团体,传统戏剧表演艺人共三十六人,表演团体共二十五团,演出场地计二十九处,以庙宇占多数。虽然传统戏曲表演的活络度已今不比昔,但各处庙宇前的戏台仍是「续弦」的主要舞台。

汉阳、建龙、宜兰英、复兴、新泰朋等歌剧团是目前活跃在戏台上的职业表演团体,当北管戏在台湾几乎将步上历史剧种的今天,演出频率最高的汉阳、建龙(一年二百余场)及宜兰英(一年百余场),仍能以日演北管夜演歌仔的演出生态勉力维持,是相当不容易的。较晚创团(民国75年)却是后来居上的汉阳歌剧团,拥有固定团员和文武场,团长庄敬才本身即是文武场头手,从少年学鼓、继而在罗东福兰社硏习北管音乐,迄今,吹、拉、弹、击后场全数乐器无一不精,已逝薪传奖得主吕仁爱曾说庄敬才是「八只交椅坐透透」。汉阳歌剧团在创团二年后,即以优异表现获宜兰县地方戏剧比赛优等奖,以及导演、旦角、生角共四项大奖。虽然日演北管、夜演歌仔,问起常演的剧目,庄团长似乎较偏爱与敬重北管,只列举西皮、福路:《黄鹤楼》、《长坂坡》、《天水关》、《斩华云》、《斩红袍》,这些是西皮派的北管戏;福路派的戏常演的有《出京都》、《药茶记》、《敲金钟》、《双龙驾》、《忠义节》、《万里侯》……。

平均年龄一般在四十至五十岁之间的汉阳主要团员,可以说是传统戏曲的中坚份子,他们上承早期艺人吕仁爱、游丙丁(北管)、陈旺欉(老歌仔)等的剧艺指导,加上年久月深的表演经验的累积,现在,他们也是传薪的主要泉源。在今年九月刚届三岁的兰阳戏剧团排练室中,就看到汉阳的两位台柱演员李阿质(旦)和游丽香(老生、净),正在场中教兰阳团员北管扮仙戏《醉八仙》,庄团长则在文武场乐队中,一边领奏,一边在乐器中穿梭指导每一演奏者。这个由他一手带起的后场乐队,团员都很年轻却成绩不凡,去年在台南参加台湾区音乐比赛,获得丝竹室内乐社会组第一名。

传薪的转机──兰阳戏剧团和宜兰高商

三年前(民国81年9月),全台湾首开先例成立了第一个公立剧团──兰阳戏剧团,剧团的成立本即象征了歌仔戏在当今社会的危机与转机,兰阳亦不负所期,成团后翌年五月即在歌仔戏发源地大树公下搭草寮作溯源式的开团首演《山伯英台》,之后续推出《陈三五娘》、《错配姻缘》等,年轻的团员(平均22岁),出色的整体表现,让地方父老、让传薪的老艺人看到希望,孰料沉重的经费预算在今年上半年县议会核议中几乎灭顶。五月母亲节那天,在宜兰运动公园,兰阳剧团以吿别演出的心情表演《错配姻缘》,当场七、八千名观众,场面令人动容。幸而,在文化圈、戏剧界持续吁请下,剧团保存下来了,团员们心上悬石落定,积极投入排练今年度的二出大戏《秦琼倒铜旗》和《玉菩提》。大陆漳州芗剧团来台巡演期间,前往宜兰拜会这歌仔戏的原鄕,并在文化中心大广场上搭台与后学晚辈兰阳戏剧团同台演出,漳州团演上半场《谢启娶妻》,兰阳演下半场《错配姻缘》,这是同出戏不同名的大陆版和台湾版,加上两岸不同的表演风格,演来甚有趣味。十月间,兰阳戏剧团受邀赴新加坡表演,明年亦将有美国、加拿大之行。这个极富发展潜力的传统剧团,已然迈出突破地域性格的一步。在剧目题材方面,艺术总监游源铿也早有非传统的腹案,筹划中的《玉菩提》就是一出取材自布莱希特《四川好人》、转化改编成歌仔戏的表现形式,《玉菩提》已由游源铿和陈永明合编完成剧本。

在宜兰县地方戏剧薪传计划下,不仅有兰阳戏剧团这个日趋成熟的表演团体,早在民国七十九年前后,已有宜兰高商及吴沙国中成立地方戏曲社,继承传统剧艺,表现不俗。以宜兰高商而言,成立六年来已推出《吕蒙正》、《什细记》、《山伯英台》、《路遥知马力》四出戏,演出共三十七场,除在县内鄕镇表演,足迹并遍及高雄、台南、彰化、云林、桃园、台北、花莲、台东。从剧目上看出,宜商地方戏曲社甚重传统。正是,专责老师黄文亮毫不犹疑的肯定这个方向,他认为在基础培养上一定要先注入传统的表演型态,这才是从根起步,也是从根(老歌仔)薪传。师资方面,文戏有老艺人陈旺欉及前万春歌剧团团长李林桂芳教导,武戏有老演员王春来教导,汉阳歌剧团庄进才则带领后场国乐组。五年来,宜商地方戏曲社已毕业四届校友,有五人投效兰阳戏剧团成为专业演员。培育戏剧人才最重要的是有接续的管道,宜商于民国八十一年成立特殊艺能班,招收吴沙国中歌仔戏社团学生,给予续学不辍。

在宜兰,公园中仍常见老先生们聚娱弹唱;戏台上,午、夜场交继,一年不下千场,看的是中生代戏曲艺人的表演;后续看俏的,则是在排练教室中的靑少年,地方戏曲命脉的衣钵要由他们心领言表了。

(本刊编辑 胡惠祯)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