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左岸演出《星之暗涌》,由黎焕雄执导。(许斌 摄)
剧场对谈 剧场对谈

台湾有没有「导演剧场」?

台湾的导演几乎都是编导合一,什么都不得不管。台湾的剧场界就和台湾的电影界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整个制作环境太恶劣了,导演有责任要把整个水准拉高──这变成是导演的重责大任。

阎鸿亚(密猎者皇冠剧场导演)

我个人对剧场导演的自主权,一直都非常强调。观众能不能够接受,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是不是够大众化」的问题;我觉得当导演的人无法管到这么许多。因为这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但是我相信时间久了,自然会有一些固定的观众群了解你在做些什么。

田启元(临界点剧象录编导)

台湾的导演几乎都是编导合一,什么都不得不管。台湾的剧场界就和台湾的电影界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整个制作环境太恶劣了,导演有责任要把整个水准拉高──这变成是导演的重责大任。

阎鸿亚(密猎者皇冠剧场导演)

我个人对剧场导演的自主权,一直都非常强调。观众能不能够接受,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是不是够大众化」的问题;我觉得当导演的人无法管到这么许多。因为这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但是我相信时间久了,自然会有一些固定的观众群了解你在做些什么。

田启元(临界点剧象录编导)

什么是「导演剧场」?

阎鸿亚(以下简称阎):「导演剧场」就学术定义上来看,指的应该是欧洲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兴起的一种剧场风格。它和已往的「剧作家剧场」、「演员剧场」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很吊诡的地方是:它并不是指导演个人原创性的包办了编剧和导演这两项工作;而是导演以创造性的角度去重新诠释既有的剧本。在他的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在剧场内所创造出来的个人化风格与形式。

台湾剧场的情况,「基本上」则都是「导演剧场」的作品。因为观众到剧场去看戏,「基本上」就是去看导演。而且台湾的导演几乎都是编导合一,什么都不得不管(田启元:对,而且还要兼制作人,还要管行政、宣传,连演员的「婚姻」、情绪也都要管)。

我以为台湾自兰陵剧坊开始,或者说自有「现代剧场」开始的剧场作品,就都是「导演剧场」的作品。而在此之前的作品,几乎都是「剧作家剧场」的作品──像是李曼瑰、姚一苇、张晓风等人的作品。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还有个可能的原因是:后来国内就很少有好的剧作家作品了。台湾的剧场界就和台湾的电影界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整个制作环境太恶劣了,导演有责任要把整个水准拉高──这变成是导演的重责大任。

台湾式「导演『管』剧场」

田启元(以下简称田):你这里所谈到的台湾剧场情况,我非常同意。

不过,我要提出来的一点是:我个人对剧场导演的自主权,一直都非常强调。我可能会受这个导演、那个剧作家或演员的影响;但是到最后,我都会把这些影响和养分转化成我自己的东西。

至于观众能不能够接受,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是不是够大众化」的问题;我觉得当导演的人无法管到这么许多。因为这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但是我相信时间久了,你自然会有一些固定的观众群会了解你在做些什么。不同的剧团、舞团自然会有他们自己的观众群。其中也许会有重叠的地方、也许不会有;但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

我曾经和汪其楣谈过:台湾的导演什么都要管,又要管戏、又要管行政、当老妈子,一肚子苦水又没人可以吐,吐了人家会以为你罩不住、或者觉得你这个人好奇怪。

:你是个有团的导演,你有自己的子弟兵可以用,而我则是每次导戏都要另外找人进来一起工作。现在在剧场里面做戏,普遍有个问题是:你找不到好的制作人、好的行政人才。要不然就是:你找到好的制作人才,可是价钱太高了。

:好多时候得靠交情去换取好品质的制作、或行政人才;而不是靠金钱。因为有些剧团付得出的价码,从事小剧场工作的我们实在付不起。

:另外,我想到的是:我们今天在这儿谈台湾有没有「导演剧场」的问题;其实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比如说:阿毛(编注:即台湾渥克剧团编导陈梅毛)就一直公开反对所谓的「导演剧场论」──大家都在谈导演,编剧和演员不受重视。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导演最重要的责任是在作品里提供一个观点。演员、编剧再怎么样的表现,最后都要回到「导演的观点」这条线上,否则整个戏很容易垮掉。而这也是导演在排戏过程当中,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导演的工作是:让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彻底的执行好他所要提供的观点。

当然我们在此并不是要抹杀好的演员、好的舞台设计、好的剧作家的成绩,不是的!这是当我们在讨论「导演剧场」的问题时,一定得先厘淸的一点。但是我们同时也得理解,他们都是和导演合作去创造出台上的世界。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从大学时代开始导戏,就常常在过程当中和演员一起摸索出适合他们、也适合这个戏的风格。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也可能很有趣,但是,不可否认的,经过这个过程而产生的东西是演员的,也是整个戏的。

像在「临界点」的一些表演后座谈会里面,有很多观众会说他是因为温吉兴、或因为郑志忠的表演才来看戏的。至于「导演观点」的这个问题,我想这是相当个人化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实在无法多做解释。

:对。剧场里面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也都有特殊的意义。

但是我个人对座谈会的态度非常保留,因为观众问的许多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

导演「发动」剧场

:他们问的问题其实都蛮诚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在观众回函里面发现一些很有趣的观点。可是「导演观点」真的是说不淸楚的东西。

:那的确是言人人殊的问题。有些观众或朋友会对我说:你的戏有演员表演风格不统一的问题。其实我的戏是以导演的观点在统一整出戏,而不是靠演员的表演,因为在目前的环境中,很难找到一批训练一致、素质整齐的演员。我自己在一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要乾脆让它走得更极致、更过火,来看看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这也可以是一种导演风格的特色。

:台湾小剧场导演的特色很多,我想:河左岸剧场的黎焕雄就是一个例子。我去看过两次黎焕雄排戏,他会和演员说他要什么、什么……可是经常像是他自己在「喃喃自语」,演员和他的沟通有很大的问题。

我们时常开玩笑说,「河左岸风格」就是:演员身体站得低低的,好像永远站不直的样子;然后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可是你可以说这也是另一种「导演剧场」,因为他写的剧本都很文学性、诗化。

但是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因为语言在他的剧场里面有这么特殊的地位;没有扎实训练的演员就很难传达出他要的意思。所以观众还是不能了解导演要说些什么,因为大家还是在喃喃自语。黎焕雄做剧场、做有关台湾史的题材,是为了要和台湾社会对话,可是传达出来的反而是他强烈的美学形式。

可是,如果换成一批训练精良的演员和他合作(田:一批学院派的演员),情况是不是会有改观呢?或者更糟。

:像河左岸这样的工作方式,有学院派的加入,我想会好一点。

:台湾还有一种导演剧场的形式,那是真的完全靠导演在「发动」──那就是莎士比亚的妹妹们剧团的导演魏瑛娟。

她可以花一两个月去完全投入她导的戏;而在那之前,你问她要干什么?她是完全答不出来的。我觉得她和你在这一部分很像。她曾经吿诉过我,她可以一个礼拜、或一个半月去做一出戏;可是她在那段期间,只能做戏、其它任何事都不能做。

她的戏完全都在数拍子,演员这个表情做完换那个,都要经过计算。前些年她导的《文艺爱情戏练习》则是在玩语言,还是继续数拍子。她戏里面节奏的精准,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她绝对是个导演剧场的导演,可是她的演员还是那么出色。

:我几年前看过她导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在下冰雹》。我一看就觉得这个戏真是好,真是没话说。

剧场:呈现导演的「硏究报吿」

:有一点我是很羡慕你和魏瑛娟的:你们都可以把全力放进你们所要做的戏里面。我自己则是因为也搞其他创作,有些想法就会用到我写的诗或散文、评论里面。我没办法像你们这么触类旁通,在剧场做戏等于是我在做我的心得报吿。

比如说,我今天读了谁的小说、或者对一件事作了什么硏究,我可能有一个想法,然后我会做一出戏来表达。像密猎者二月推出的《夜长梦多》就是我从文艺靑年时代到现在,对巴索里尼所做的硏究报吿。

以我自己的做戏经验而言,我非常在乎、而且也一定要把剧作家的「文本」呈现出来,让它「附身」到我的身上,然后再加上我对生活的看法、还有演员的意见和他们在排戏过程丢出来的东西──基本上,这就是我的剧场所呈现的东西。

不过,因为我自己也写剧本、也导别人的剧本,我觉得导自己剧本的时候,其实当我在写的时候,一切几乎都已经决定好了。那么,导演在面对文本的时候会变得太直接,意义就只能产生出一层、或顶多两三层;而不能有多层意义──这就像是一种魔障。这种魔障很少人有办法破解。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说「导演剧场」要以导别人剧本的导演来谈,才比较能够成立的缘故。

:另外,我想要呼应你刚刚碰到一点点的东西:那就是观众和导演、和剧场的关系。

我们的观众有很多都太时髦、太喜欢追求流行的东西了。有人因为我做了《玛莉玛莲》就拚命说这是女性主义的戏。有因为我做了有关「同志」的戏,就要找我谈有关同性恋的问题(阎:这跟媒体也有关系),或者就说我喜欢小男生。这实在很干扰我,而且随便就把人划入什么什么主义、学派;随随便就写一大篇文章分析这、分析那,其中有许多文章根本就很没有深度。

我很怀疑为什么男导演不能去导演以女生为主的戏,或者以男生演女生、女生演男生的戏,这根本就是很保守的想法嘛。

至于导别人的剧本,我很想导的一个剧本是:我们中国的《封神榜》。

:对!对!我从小就对《封神榜》很迷恋。我只要听到有人要搞《封神榜》就很兴奋。听说彭锦耀对这题材就垂涎已久。

:我一直很喜欢看妖精打架。我有个野心就是想要在未来,等自己准备好的时候导《封神榜》。我自己在看《摩诃婆罗达》的同时,心里就想说:这为什么不是《封神榜》?不过呢,这又牵涉到台湾演员质地的问题。我自己就时常用「有没有被用好?」「用得好不好?」来谈导演和演员的关系。你觉得呢?

交换导戏,也许是累积的开始

:台湾的环境就是这样──「选角」非常重要。你用这个人来饰演这个角色,适不适合、对不对……就决定了这个演员在台上能不能发光。

台湾的演员大部分都有缺乏弹性的问题,你得主动去了解他,找出适合他们的工作方式……像詹慧玲在你的戏里、黄珮怡在魏瑛娟的戏里,都比在别人的戏里耀眼。

:我觉得台湾小剧场里面有团和没团的导演,彼此之间其实可以做个交流。比如说,你可以到临界点来导戏;或者说,有人也可以去导河左岸的本子……

:或者说,找田启元来做舞台设计……这个主意很好,我觉得我们谈台湾剧场有没有办法「累积」,交换导彼此的戏可能就是一种累积的开始。

:这种有企图的「交媾」、「混血」是必要的。

 

纪录整理|郑志伟

                      李立亨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