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成就的高点并非表现在流畅处,而是在转折点,明华园舍弃了传统的表现方式又无更好的手法替代,实为不妥。
明华园《刘全进瓜》
4月11日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广场
歌仔戏已成为台湾民间表演的主流,近年来许多剧团在演出成效上,都有不错的成绩,而明华园已是金字招牌、票房的保证,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是歌仔戏再创辉煌的契机。四月十一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广场欣赏了明华园《刘全进瓜》的演出,笔者有几项不成熟的看法,愿意提出来供明华园参考。
闹场音乐的选用
闹场的作用是通吿观众戏剧即将开始,赶快就座入位。明华园以录音带播放方式,前段是国乐合奏,后段则为传统闹台锣鼓,实为不错的安排。但笔者在此有点小小的建议,前段的国乐合奏曲如能以歌仔戏曲牌改编,再以国乐合奏加入歌仔戏传统四大件录制,必能更具特色。因为传统的国乐合奏曲,在一般民俗性的活动中亦常被使用,无法表现明华园的特点。杨丽花的歌仔戏在其演出之前所演奏的音乐是改编自七字调,令人有非常鲜明的印象,使人一听便立刻知道是歌仔戏的演出,而且是杨丽花的歌仔戏,値得明华园参考。
夸张失度,身段显粗糙
夸张的演出在戏剧里头,是必要的表演方式,它能够凸显角色的性格。「三花」(即丑角)夸张的表演,可以较为宽广自由,不受「定格」表演的限制,举凡肢体语言、唱腔、念词、化妆……等等,只要能够掌握剧情的需要以及谐趣的效果,都能海阔天空地任由表现。其它角色在做夸张表现时,尺度的拿揑应较为谨愼。《刘全进瓜》中出现一名老和尙吿知女主角将有大祸临身,并教以解脱之道。从整体看来,老和尙并无任何非分之想,仅是纯粹救人之举,然而老和尙所使用的语调却如同恶汉般,毫无半点慈详和蔼之气,令人难以接受。建议老和尙出场配以详和的音乐做为衬底,演员的语调和缓、平静些,较佳。
又刘全下地狱救妻,双双欲跳转轮台之际,地藏王菩萨适时出现遏止,所配的声效,如同布袋戏中藏镜人的声势,只差没有念出「顺我者生,逆我者亡」,较像魔刹的出现,而非菩萨的现身。建议在展现气势方面可以磅礴而庄严的音乐做为背景;在展现功力方面可以法杖顿地几声造成天摇地动之效,减少自始以人声搭配所出现不谐和的效果。
歌仔戏的身段学自「外江戏」(即平剧),但是又没有严格的养成教育,仅由各戏班师徒相传,因此许多动作仅仅「点到为止」,大大减损剧力的扩张。当然身段并非一定要以平剧为典范,戏班自行「硏发」也无不可。但是在自己的一套东西尙未出现之际,「充分」学习别人之长做为己用,是必经之道,期待明华园有更道地的身段表现。
歌弱,忽略唱段功能
歌仔戏中歌的部分,无疑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在所有曲调中七字调是最富特色,也是最难掌握的。《刘全进瓜》使用七字调的次数并不多,音韵的挥洒并不自如,都马调与哭调完全没有出现,是不可思议的安排,是因唱功的不专所做的刻意回避?就目前歌仔戏的曲调中,七字调、哭调、都马调可谓是三大调,如能充分掌握再选配其余曲调,歌的部分就不致变成如此「弱势」了。
前段刘全科考失败,对妻子百般凌虐,使观众觉得刘全恶劣无比。妻子死后,哭墓的场景正是表现刘全痛改前非的时刻,但却著墨甚少,仅以刘全在墓前三两哭声,女主角于虚幻中作慢七字调的唱段,实难表现刘全的悔恨之情,间接地也影响刘全下地狱寻妻重生的说服力,剧情推展因此缺了力量。悲凉的场景在传统歌仔戏中是拿手戏,一般会使用哭调、慢头、慢七字调……等唱腔,配合深刻的唱词表达对爱妻的伤感与悔恨之情,让观众产生认同感,整出戏才能有更深一层的感动。
艺术成就的高点并非表现在流畅处,而是在转折点,値此重要转折,仅以一般场景简略带过,非但无法完整交待剧情,也成了败笔之处,损失颇大。明华园舍弃了传统的表现方式又无更好的手法替代,实为不妥。
歌仔戏的发展历史大约仅百年左右,从长远的角度看来,这项艺术其实仍处于成长期,并未达巅峰状态。明华园能有如今的成就已属不易,近年又以民间戏团的力量筹备建立一所台湾戏曲学校,令人为之感到骄傲。这所学校的建立,将是歌仔戏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能使歌仔戏有更精采的表现。期望明华园借由学校的力量,使自己成为更全面的剧团。
文字|郑溪和 屏东师院音乐教育系兼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