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剧《天鹅宴》获第一届文华奖。此为台湾河洛歌仔戏团改编搬演的歌仔戏《天鹅宴》。(谢安 摄)
大陆剧场 大陆剧场

谈大陆的文华奖与梅花奖

文华奖是大陆文化部颁发的政府奖,参评的剧目由各省文化厅、局推荐;梅花奖是民间组织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由各省戏剧家协会推荐。虽然是两个部门,它们都是为了繁荣和发展戏剧艺术,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文华奖是大陆文化部颁发的政府奖,参评的剧目由各省文化厅、局推荐;梅花奖是民间组织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由各省戏剧家协会推荐。虽然是两个部门,它们都是为了繁荣和发展戏剧艺术,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一九九〇年中国大陆举办了几个较大的艺术活动: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亚运会艺术节、第二届中国戏剧节、第八届全国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在这些艺术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话剧、歌剧剧目。大陆文化部根据全国文艺创作和演出的活跃情况,决定于一九九一年始设置文华奖,目的是正确引导文艺创作的方向,用新的剧目宣传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贯彻戏曲的「三并举」方针,即现代戏、新编历史戏、经过改编整理的传统戏,避免「老戏老演、老演老戏」,剧目越来越贫乏,艺术人才的培养受到影响;提高文艺评奖的水平和质量,以弥补和纠正过去评奖标准不统一和过滥的情况,建立良性的、有效的文艺评奖机制。

文华奖强调综合性集体成就

评奖设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歌舞乐舞、儿童剧六大门类。由文化部领导、艺术管理官员和文艺界知名学者专家组成评奖委员会进行运作,要求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文华奖的条件是参评的剧目必须是新剧目,老的传统戏不参评。所谓剧目,包括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项,剧目是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呈现。文华奖的特点是三不照顾:不照顾地区、不照顾演员、不照顾过去已经取得的成就。文华奖强调综合性的集体奖,只有获得大奖、新剧目和新节目之后,才有资格评选编、导、演、音、美等单项奖(个人奖)。

第一届文华奖,戏曲获大奖五台:现代戏《虎将军》(楚剧),新编历史剧《天鹅宴》(闽剧)、《画龙点睛》(京戏),古典名著改编《红楼梦》(黄梅戏),新创作古代戏《荒唐宝玉》(龙江戏)。获新剧目奖的十四台,其中现代戏三台、新编历史剧六台、改编传统戏四台,改编古典名著一台。文华奖的获奖比例是有规定的,总体说来不宜太多,就我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第二届参评新剧目、新节目共一百三十六台,结果评出二十五台,仅占参评总数的百分之十八。第三届参评的新剧目、新节目共二百一十六台,评出二十九台,仅占参评总数的百分之十三点四。再从第一届至第五届的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歌舞乐舞和儿童剧的获奖情况看,大奖三十六台,新剧目和新节目奖一百一十六台,其中戏曲六十四台、话剧二十六台、歌剧八台、舞剧四台、歌舞乐舞二台、儿童剧十二台。从戏曲获奖情况来看,第一届至第五届获大奖十五台,其中现代戏五台,新编历史戏四台,改编古典名著三台,新创作古代戏三台。获新剧目奖的六十四台,其中现代戏二十七台,新编历史剧十六台,改编古典名著三台,新创作古代故事戏七台,改编整理传统戏十一台,改编外国戏一台。

现代戏得奖占多数

从以上列举情况来看,戏曲现代戏不论在文华大奖和文华新剧目奖中,都占多数,这与「文化大革命」前提出的以现代戏为纲和「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只能演样板戏是有本质区别的。文华奖参评的剧目必须是新剧目,创作和演出现代戏属于「新」的范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可以以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获文华大奖的剧目为例,第三届戏曲大奖只有一个吉林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第四届获戏曲大奖的剧目三台:赣南现代采茶戏《山歌情》、新编历史剧高甲戏《大河谣》、越剧改编古典名著《西厢记》。第五届获戏曲大奖的剧目两台:评剧现代戏《三醉酒》、龙江戏新创作古代题材戏《木兰传奇》。这三届戏曲文华大奖中,现代戏只有两台,占三分之一,这也可以看出,不论是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改编整理的传统戏,只要思想积极健康,艺术水平高,是不分题材和分类,都可以入选。从第三届开始,强调理论联合实际,尤其是要发挥评论的作用,创作与评论有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评论工作要避免绝对化,要么捧煞,要么骂煞,都是不正确的。

今年已评完第六届文华奖,有几个特点:1.剧目获奖的分布向地市发展。前五届获戏曲大奖的剧目十五台,省级剧团获奖有七台,几乎占一半。但是第六届获文华大奖的两个剧目,都是地市级剧团。而第六届戏曲文华大奖和新剧目奖共十六台,省级剧团有五台,地(市)县级剧团有十一台,占三分之二。尤其是四个县级剧团申报的戏都获得了新剧目奖。获奖的面向地(市)县级剧团转化,显示基层小剧团向中央和省级大剧团的挑战,同时也说明只有基层剧团搞好了,多出新戏,才是戏曲的真正繁荣。2.现代戏达到很高的艺术质量,超过了一九四九年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的成就。3.新编历史剧比较尊重历史,反映了历史的本质。4.改编整理的传统戏不但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而且艺术上更注重雅俗共赏。

根据以上的敍述和分析,我认为文华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质量,高质量的艺术品才有感染力和推动力。做为剧团应以剧目建设为中心,要以创作优秀剧本为基础,以培养优秀人才为重点,以抓精品为目标。

梅花奖表扬个人艺术成就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为了奖励四十五岁以下的中靑年演员表演成就特设的奖项。「四人帮」粉碎以来,戏剧事业蓬勃发展,中靑年演员刻苦学戏,努力继承,勇于创新,是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的。梅花奖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得名。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到去年已评出十三届,共二百六十九人,其中戏曲获奖演员一百八十九人,含滑稽戏演员二人;话剧演员六十二人;歌剧演员十八人。这些演员分别包括在三十七个剧种中,加上滑稽戏就是三十八个剧种。从一九九三年(第十一届)开始,增设第二次获得梅花奖,以奖励那些在第一次获奖的基础上艺术造诣卓著的年龄在五十五岁以下的优秀演员,亦称「二度梅」。十一、十二、十三届中,二度梅获得者分别为越剧演员茅威涛(主演越剧《西厢记》)、川剧演员刘芸(主演川剧《刘十四娘》)、龙江戏演员白淑贤(主演龙江戏《木兰传奇》)、京戏演员尙长荣(主演京戏《曹操与杨修》)、河北梆子演员裴艳龄(主演昆曲《林冲夜奔》、《锺馗》、河北梆子《武松》)。

梅花奖实行五不照顾:不照顾剧团、不照顾剧种、不照顾地区、不照顾名演员、不照顾行当。但是对四十五岁末班车的演员,因为只有这一次机会了,所以在同等的条件下,可以给予照顾。在十三届中戏曲获奖演员一百八十九人,其中女演员一百三十八人,男演员五十一人,男女比例将近三分之一,明显的阴盛阳衰。演员获得梅花奖后名声大噪,可以为本地区、本剧种、本剧团争得荣誉,获奖演员再演戏时,票价也可以提升,直接带来经济效益。

最后谈谈文华奖与梅花奖之比较。1.文华奖是文化部颁发的政府奖,参评的剧目由各省的文化厅局推荐;梅花奖是民间组织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由各省戏剧家协会推荐。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虽然是两个部门,但是它们都是为了繁荣和发展戏剧艺术,可以说是殊途同归。2.文华奖侧重综合的剧目奖,而且必须是新剧目;梅花奖重在演员,十三届以前对新剧目或老的传统戏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比较灵活。3.文华奖的剧目获奖之后才可以评单项奖,演员将是单项奖其中之一;梅花奖是专门的演员奖,要求演员的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

总之,通过文华奖和梅花奖的评奖,的确起到了促进戏剧繁荣的作用。

 

文字|薛若邻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编按:配合甘肃京剧团来台演出新编戏《夏王悲歌》及现代戏《原野》,主办单位策划举行「两岸传统戏曲现代化」硏讨会。本文为硏讨会中薛若邻先生所作专题报吿,本刊特为刊出,俾助台湾观众对大陆奖项之认识。)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