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艺术社群向来被认为(也自认)是弱势的少数,不易引来媒体的镁光灯。在大众市场导向的传播生态当中,报纸或电视的确都不会把艺术文化列为版面和时段的重心,然而网际网路的兴起为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至少我们还能拥有一个没有篇幅限制、不怕讯息扭曲的管道和社会大众沟通。
尽管位于台北三芝鄕间的一个小型社区之内,「李天禄布袋戏博物馆」却可能吸引全球各地的爱艺人士──透过网际网路──前来欣赏。
李天禄与国际连线
三月初,具有工程背景的台湾大学戏剧硏究所副教授李贤辉拜访了台湾布袋戏的国宝级艺师李天禄先生。在这座刚于去年底落成开幕的博物馆内,老少年龄相隔半个世纪,但是八十八岁的李老先生似乎对年轻的李副教授所谈的计划很能了解,一口答应让他一身的布袋戏绝活和一屋的戏偶搜藏送上网际网路。
李天禄、亦宛然、布袋戏,上了网路之后,他们有机会使台湾的能见度在全球文化社区当中再度获得提升,也能帮助台湾自己的子民认识这项传统艺术,很方便地取用相关的资讯。
一九九五年四月一日,中华电信公司的前身电信局开办网际网路的连线申请。两年以来,台湾的网路族群从大学院校师生快速繁衍到商界人士和社会大众。在今年三月的统计中,学术网路TANet已经超过五十万名用户,而中华电信和资策会网路事业群分别经营的HiNet和Seed Net则分别接近了二十万和十万的大关,如果加入其他网路服务公司的客户,台湾大体已经拥有八十多万的网路人口。然而大众争相上网,台湾自有的网路内容却无法等比例成长。
网际网路的布建伸展和运用已经是改造生活文明的强大推力,由于文字、图像、影音融于一炉而冶之,资讯产生、搜集、处理、储存、传输的成本大幅降低,只要有创意、够灵活,谁都有机会(和权利)在网路上发言、出版、展演。网路可以让大量使用者和资讯源同时互动,澈底改变了以往阅读、观赏的实体接触经验,超越时空限制,也没有主流意识能加以宰制,是个百花奔放的多媒体环境,因而被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
艺文上网,寻找新出路
台湾的艺术社群向来被认为(也自认)是弱势的少数,不易引来媒体的镁光灯。在大众市场导向的传播生态当中,报纸或电视的确都不会把艺术文化列为版面和时段的重心,然而网际网路的兴起为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至少我们还能拥有一个没有篇幅限制、不怕讯息扭曲的管道和社会大众沟通。
当然,上网路涉及许多技术问题,包括位址申请、网页制作、资讯呈现、网站推广、内容更新,以及互动保持等烦琐的工作,说的比做的简单。网路也不是万灵丹,无法扫除艺术发展所碰到的重重障碍。艺术家也许先天厌恶(或是恐惧)科技,但是当它可以成为工具的时候,不用反而可惜。
台湾拥有全球第三的资讯硬体产业实力,缺的是文化和艺术的素养去充实电脑和网路的软体和内容。而这却是最佳的时机,让科技和艺术互相发现彼此的优点,也一起创造未来可以共享的资产。
李天禄上网路,艺术发现了新的出路。
文字|黄志全 资深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