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比赛发挥正面作用,値得深思。(台湾省交响乐团 提供)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让比赛发挥正面的作用吧!

从台湾区音乐比赛谈起

一年一度的台湾区音乐比赛又热热闹闹的于北中南三地再次展开,评审、工作人员、参赛者、家长们忙碌的穿梭于比赛会场中。但是在热闹风光场面的背后,这项动员庞大的比赛历年来经常被讥评为台湾音乐界一年一度的大拜拜,花费的金钱、人力与所收到的效果完全不成比例,要求检讨改进的呼声历年不断。而每一年在比赛期间或比赛结束后,抗议电话与陈情信函更是满天飞。

一年一度的台湾区音乐比赛又热热闹闹的于北中南三地再次展开,评审、工作人员、参赛者、家长们忙碌的穿梭于比赛会场中。但是在热闹风光场面的背后,这项动员庞大的比赛历年来经常被讥评为台湾音乐界一年一度的大拜拜,花费的金钱、人力与所收到的效果完全不成比例,要求检讨改进的呼声历年不断。而每一年在比赛期间或比赛结束后,抗议电话与陈情信函更是满天飞。

在三月上旬至中旬,一年一度的台湾区音乐比赛又热热闹闹的于北中南三地再次展开,评审、工作人员、参赛者、家长们忙碌的穿梭于比赛会场中,怀抱著兴奋的心情,展开热烈的音乐竞技,为台湾的音乐教育注入一剂短暂的强心针。

在今年度的音乐比赛里,为了让全省的合唱团与管乐团有相互观摩较技的机会,特地改变以往在北中南三区各择一城市集中比赛的合唱以及管乐合奏项目的做法,以便将来自台湾区各县市初赛成绩最优的队伍,集中在台中市进行决赛,因此规模比以往都来得庞大。这次与赛的全区团体组管乐团及合唱团就有三百九十三队之多,个人项目的复赛、决赛有一千五百二十二人参加,在台中市就分为七个比赛地点,十三个场所进行比赛。在三月三日至十六日的十三天之中,在北(177队团体)中南(105队团体)三区总共进行了一百五十场次的比赛(一个场次以半天进行比赛),整个今年度音乐比赛的总动员人数估计至少超过三万五千人次以上(含场地工作人员、各参赛学校工作人员、参赛者的亲友……等),各级政府所补贴的总金额也超过一千五百万元,规模堪称为历年之冠,一时间车水马龙、热闹滚滚。

弊病丛生的年度大拜拜

但是在热闹风光场面的背后,这项动员庞大的比赛历年来经常被讥评为台湾音乐界一年一度的大拜拜,花费的金钱、人力与所收到的效果完全不成比例,对推动音乐风气也无什贡献,要求检讨改进的呼声历年不断。而每一年在比赛期间或比赛结束后,抗议电话与陈情信函更是满天飞,不是因为自己小孩或该校队伍的成绩不佳,而抗议裁判不公,要不就是对比赛规章或主办单位的安排提出种种的质疑,干扰比赛的进行;这种劣质化的竞争情形看在各方眼中,更是令人怀疑台湾省音乐比赛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对小孩子们的负面教育是否大过于正面教育。

在团体赛方面,比赛曲目与制度的僵化,更是使得许多参赛的学校,在上半年度中翻来覆去就是练这么几首曲子,弄得老师学生烦闷不已,虽然可以借此获得较佳的比赛成果,但是也很可能反而抹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要求参赛者唱奏比赛指定曲的规定,虽然使得比赛比较有客观的评分基础,但是倘若指定曲选择不当、音乐不甚好听、内容贫乏的话,要求学生或老师长久练习该首乐曲也是项痛苦的精神折磨,绝对是破坏性的反教育。而比赛结果更是牵涉到学校一些重要干部的记功嘉奖,对未来的升迁有著直接的影响,因此也对任课的老师产生莫大的压力,扭曲了正常的音乐教学,一切皆为比赛而教学训练,弄得老师们苦不堪言。

而在个人组比赛方面,往往沦于名师或音乐班学生的排行榜,得到名次就是为学生赢得肯定,为老师赢得商机。在家长或老师的要求下,学生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的将指定曲啃熟,花去了大半的学习时间、使得老师不易按步就班的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在以往未限制指定与自选曲范围的时候,学生在比赛中争相弹奏大曲子,造就了许多基础空虚的一曲演奏家,什么都弹不好,违逆正常的音乐教学进度与次序。为了更正这弊病而指定比赛曲范围,虽然改善了这项缺失,但也使得比赛的程度相形降低,比较停留在音乐性与基础演奏面的竞赛,不易测出参赛者的整体技术程度,比拼天分的程度大于较量学习成果。

或许上面的这些弊病大家有点耳熟,因为它并不是单独的现象;台湾省音乐比赛正确切的反应出现今台湾社会行为模式与教育制度上的缺失:著重于对眼前功利做锱铢必较的狂热追求,政府为了过度追求公平性,以致于抹杀了多样化的个人特性,在教育上并不鼓励发展各自的潜能与个性,与音乐做为薰陶品性、认知并追求完美的美育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著实値得诟病,因此改革的层面应该拉高到教育政策的层面来看,对台湾各级学校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通盘检讨,开放更多的选修时间与空间,才能从根本上为台湾区音乐比赛重新定位,将它导引成为鼓励学生从事音乐课外活动的手段之一,而非验收音乐教育成果的试场、将其功能、性质、方式做局部的调整,而非彻底的废除。

做为一整体运作的机制,现今音乐比赛之所以还办的动、有人热衷参加,一定有其正面作用可言,使得其仍然能够活存至今。其实音乐比赛并非全然是件负面的坏事,虽然有其奢侈浪费、病态的一面,但是也具有许多正面的作用,假如没有了台湾区音乐比赛,台湾的音乐活动是否会继续如此的热闹也不无疑问。在刺激鼓励团体课外活动方面,台湾区音乐比赛功不可没,它为台湾各级学校的音乐社团活动找到动员以及演出的动力,促使学校的管乐团、国乐团、合唱团有个练习的目标,否则各社团的确不易约束团员定时做深度练习,让社团因为处在外在压力下而做内部凝聚,为这些社团带来一丝蓬勃的朝气。大专或高中高职组的比赛,无论是个人组或团体组,更是让爱好音乐的学子们找到一个肯定自己才艺与努力的机会,体验辛苦与成就之间的因果关联,增长他们的人生经验。

资源重复的比赛

真正在客观立场说不通的是中小学组的个人独奏比赛项目以及中小学组管弦乐合奏、弦乐合奏、室内乐等,这些多半由音乐班学生参加的比赛项目,已经花费许多公众资源来进行教学的资优班,实在不应该由公家再为他们花更多的资源办一个比赛,他们个人的名次也无关乎台湾整体的音乐教育成果,根本应该交给单项协会(如:管乐协会……等)自行筹资举办,进行职业导向的专业竞赛,才符合音乐班做为前置性职业音乐教育的大宗旨,及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社会公平原则;否则另一条路就是将台湾区音乐比赛当作是对音乐班的成果评鉴指标,直接关系著该音乐班的存废或经费补贴状况,但是因为各县市音乐班数目有限,不可因此影响学生的权益,所以也不可能真正删去经费,这根本行不通,不如乾脆停办算了,只留下列入学校教学的项目(如:节奏乐队、直笛独奏与合奏、合唱等)及大专、社会组的团体及个人项目公办,其余一切交由私办。

竞赛最为激烈、有揠苗助长嫌疑的国小节奏乐队与合唱团也是问题层出不穷,它并非学生自发性的社团,而是各校挑出来的比赛精兵,校方主导的成分过大,有时会喧宾夺主的变成学校的音乐教学重点,对外做教学业绩的代表,忽略一般的音乐教学,弄得天怒人怨;但是即使在后两项比赛方面,音乐比赛也不无正面的功用,它扮演著评鉴者的角色,给予努力的学校与教师肯定,同时也为国校的音乐活动找到形式与重心,让国校学生有机会透过这些团体与它校进行音乐交流,间接达成增广见闻的教学目标。

让比赛发挥正面作用

要能够解决目前的弊病,一来先是要去除规定中有关人员记功嘉奖的规定,只给予指挥及伴奏等直接指导团体的老师记功或嘉奖鼓励,回归课外活动面,而非学校教育成就面。假如校方因此而对于比赛不热衷的话,那么就让有兴趣的学校参加就好了,又何必硬做得那么虚假划一,将之当作音乐教育温度计来看呢?

再来就是现今比赛的方式太过呆板,偏向以竞赛方式进行厮杀,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惨烈性。在未来不妨以观摩赛的形式,就诸多的要素评定各队的特色与努力(例如:最佳编曲奖、最佳指挥奖、最佳伴奏奖、最佳进步奖、最佳族群特色奖……等),鼓励台湾的音乐老师及各个族群藉著节奏乐队与合唱团,在兼学西方的音乐作品的同时,也透过音乐合奏的技术来承袭并发展一己族群的音乐文化资产。在曲目方面,容许各校自行组合不同编制的乐团(指定乐器范围),开放电子合成乐器补足传统节奏乐队音色音响的呆板与落伍,建立题库,增加比赛曲目,在指定曲及一首自选曲之外,由几首自选曲中现场抽一首曲子演奏,以扩大准备的曲目范围,也不都失为匡正目前死练几曲偏差现象的方法。将台湾区音乐比赛只当作呆板的技能纯熟度竞赛是种偏差的音乐教学,而且对于那些原本就先天资源不足的偏远地区或小学校也极不公平,彻底失去鼓励的作用,不是摆明著是要他们再三认知先天环境低人一等的状况吗?这样还奢谈什么拉平城鄕发展差距呢?

在基础教育面上,既然能够有这么大规模的音乐比赛,为何不能有其他科目类似的大规模竞赛,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特色呢?为什么课外活动始终得不到重视,而且总是资源不足呢?音乐实验班该何去何从呢?在没有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是找不出台湾区音乐比赛的确切定位,但是动手废除一些、改动一些,至少可以为已经过度僵化的年度大赛带来变化,让它不会成为一场名利与专业技术的厮杀,在学生老师相互观摩、切磋技艺的同时,达成培养正当课外休闲活动、以音乐带动承袭文化与人际沟通交流的音乐教育大目标,这才应该是这场音乐竞赛的宗旨与功效吧!

 

文字|陈树熙  作曲家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