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怜的灰姑娘孤苦伶仃,台湾的「黑姑娘」还有可爱的弟弟与动物们帮忙实现愿望。(陈少维 摄 薪传 提供)
台北 艺术节/台北

瞌睡虫不见了

传统戏剧与儿童的另类接触

左「出将」、右「入相」,中国古老舞台上铿锵,唱「歌仔」、说「相声」,Y、Z世代感觉好陌生。且看薪传、当代传奇、明华园、相声瓦舍和牛古,使出浑身解数把中国传统戏剧大闹翻天,变出新花样。

左「出将」、右「入相」,中国古老舞台上铿锵,唱「歌仔」、说「相声」,Y、Z世代感觉好陌生。且看薪传、当代传奇、明华园、相声瓦舍和牛古,使出浑身解数把中国传统戏剧大闹翻天,变出新花样。

薪传歌仔剧团《黑姑娘》

9月28日 14:30 19:30

9月29日 14:30

当代传奇剧团《戏说三国》

10月4日 19:30

10月5日 14:30 19:30

台北新剧团《大闹天宫》

10月11日〜12日 14:30

明华园歌仔戏团《蓬莱大仙》

10月18日 14:30 19:30

10月19日 14:30

相声瓦舍《相声说戏》

10月25日 14:30 19:30

10月26日 14:30

牛古演剧团《老鼠娶亲》

11月1日 14:30 19:30

11月2日 14:30

儿童剧只能用西方剧场的形式演出吗?传统戏曲的观众一定只有老年人和学生吗?适合儿童观赏的传统戏曲只有布袋戏吗?今年,文建会主办,新舞台承办,为小小观众群量身订做包含中国传统各剧种的节目,先向各「剧」林好手发出英雄帖,有二十四个团体回应,最后借由戏剧专家、儿童心理学者等诸位长老,评选出给儿童观赏的传统戏剧五出,盟会定名为「出将入相─儿童传统戏剧节」,一新儿童剧的「洋派」做法。(注)

儿童戏剧的新潮流

台湾自有儿童剧团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只要一提到「儿童剧」,十分容易让人联想到九歌、一元、鞋子、纸风车……等等剧团的作品。由于这些剧团多半受过西方儿童剧场的启发,因此使用的剧场语言和表演方式,也往往承袭自西方剧场。当初这些剧团在戏剧界独树一格地专为儿童创作与演出,而今,在庆祝儿童剧团十周岁的同时,不仅宣吿了「儿童剧」在台湾戏剧发展上,留下一个不可抹灭的痕迹,同时也预示了另一波新潮流即将展开。在西方儿童剧场表演形式在台湾立定脚跟之后,传统戏剧也将跟进,向儿童观众和家长们招手。

薪传歌仔戏团、当代传奇剧团、明华园歌仔戏团、相声瓦舍以及牛古演剧团,是六月份揭晓的「出将入相」入选团体名单。入选的剧团都是以演出传统戏曲闻名,或是成立不久的新剧团,而一般人印象中的儿童剧团,反都不在名单之列。这除了显示主办单位对于演出是否为「传统戏剧」有严格的要求之外,同时也扩大了「儿童剧」的范围──除了西方剧场的演出方式外,传统戏剧也可以很儿童。

传统戏曲的新方向

「出将入相」不止对儿童剧造成冲击,对传统戏剧的演出团体而言也是一次转型的契机。传统戏曲在创新的路途上,是不是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呢?观赏传统戏曲的人口是不是因此而倍增呢?当代传奇剧团的吴兴国以及薪传歌仔戏团的团长廖琼枝都认为,传统戏曲应该从儿童观众培养起。吴兴国和儿童接触的经验是,小朋友就像一张白纸,并不懂得区分传统和现代戏剧,如果你曾经吿诉他一张桌子有时代表一个山头,有时又是一张床,他都可以很自然地接受这些戏剧语言。廖琼枝也表示,「只要接触就会留下印象」。她曾经教过一批秀朗国小的学生,这些小朋友不止喜欢学歌仔戏,还会要求爸爸妈妈带他们去看歌仔戏演出,可见创造儿童和传统戏曲接触的机会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此次儿童传统艺术节主要目标之一。

相声瓦舍以及牛古演剧团,则将这次的演出,当作是剧团运作方向的另一种选择。冯翊纲认为,相声在本质上原本有许多「儿童不宜」的部分,但是为了演出给儿童观众看,必须选择适合儿童观赏,同时又不失相声讥讽本质的段子,对他和宋少卿两人都是一种新的尝试。牛古演剧团的廖顺约在小学任教已有近十年的经验,可以说深谙儿童心理,他很早以前就想要做一出儿童传统戏剧,只是苦无资源(包括人和钱),这次的演出可以说是遂其所愿。有了这次的演出经验之后,他打算将儿童传统戏剧,做为牛古演剧团主要的创作方向。

不论是先前就已考虑过培养儿童观众的重要,或是从参加甄选之后才开始思考传统戏剧和儿童的关系,这次的演出,对入选的五个团体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突破。因为这次的观众群将和以往有很有大的不同,不再是成人观众、老人家或学生,而是儿童、父母甚至祖父母一同前来。为了迎接这一批新的观众群,势必要对演出做一番审视与调整。

多样内容精致组合

在儿童传统戏剧节里,观众将看到说书、相声、歌仔戏、京剧等等演出形式。除了会听到说书人讲精采的三国演义,听相声演员说学逗唱之外,还会看到蓬莱大仙李铁拐如何由一名俊美的少年变成跛脚的臭乞丐;看到京剧版老鼠娶亲的故事,以及歌仔戏演员如何将灰姑娘变成黑姑娘等等。除了演戏之外,现场还将有带动唱、有奖征答、演员排排坐观众问问题等等交流活动。幸运的观众还有机会上台充当临时演员,过过戏瘾。所有这些丰盛的佳肴,都将集中在九月底到十一月初上桌。

薪传歌仔戏团的《黑姑娘》改编自童话《灰姑娘》。廖琼枝说,将剧名改成《黑姑娘》,一来是因为「灰」在台语里的音和「花」太接近,容易让人误会,二来是因为女主角每天要烧煤煮饭,常不小心用沾了煤灰的手去擦汗,自然就成了「黑姑娘」了。剧中讲述黑姑娘因父母离异,后母百般虐待,后来因为王子的出现而改变了命运,除了服装全新制作,并增加许多动物角色帮助黑姑娘外,当然也少不了仙女变魔法、舞会,以及试穿玻璃鞋等等。除了演出之外,廖老师还将现场教唱一首她亲自编写的歌谣,让小朋友们学习如何唱「歌仔」。

当代传奇剧场演出的《戏说三国》,是由去年吴兴国曾经为小朋友表演的《吴兴国说三国》发展而来。与上次不同的是,演出形式将由吴兴国一人边说边演,转变成说书人只管说,其他演员则随著说书人描述的剧情轮番上阵,演出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境。演出将分七个段落,一一呈现三国故事里的最脍炙人口的情节。由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众多,又有许多战争的场面,因此连同演员和文武场,估计最多会有五十人同时在台上演出。除了交代故事之外,吴兴国最希望教小朋友的,还是三国演义里对人情道义的重视,以及京剧表演的抽象语言,因此他所扮演的说书人,会在必要时让演员停格、重来,好让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声瓦舍的《相声说戏》则透过冯翊纲、宋少卿两人的对口相声,以三段〈腿子活〉(除口说之外,动作和走位也多的相声表演),呈现由京剧衍生出来的趣事或怪相。其中〈戏剧杂谈〉点出京剧表演和写实表演的不同;〈空城计〉要演一位打混的演员如何把戏彻底搞砸的经过;〈黄鹤楼〉说的则是一位爱吹牛的京剧票友明明不懂却装懂,结果被拆穿牛皮的经过。冯翊纲特别强调,虽然这次的动作不比说话少,但是相声里有许多语言的隐喩和暗示,是十岁以下的小朋友可能还无法领会的,因此这些内容对大一点的观众可能比较合适。

牛古演剧团的《老鼠娶亲》,则是将中国儿童故事《老鼠娶亲》改编成京剧演出。由廖顺约担任编剧,并邀集王胜全共同指导演员排戏。由于廖顺约曾经有多次指导小朋友认识戏剧的经验,因此他对儿童观赏戏剧的心理特别有硏究。据他说,如果把一出戏弄得太严肃,讲话多于动作,小朋友很快就会失去耐性,因此他选择老鼠娶亲的故事,因为主题简单,从头到尾只是教小朋友要对自己有自信,但是如何把它「演得有趣」,让小孩看得开心,就需要一点技巧了。这出剧将从老鼠王的庆生会被猫袭击开始,最后结束在婚礼。喜欢演戏的廖顺约也将在剧中轧两角。

不务正业却精釆可期

「出将入相」的五个表演团体,为了要迎接这些小朋友观众,在演出上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尝试,有些甚至超乎想像。例如当代传奇吴兴国,不再扮演京剧里的武生,而改扮说书人;薪传歌仔戏团因为要演灰姑娘的故事,为了符合西洋故事背景,全部的戏服都请人重新制作。明华园虽然以前也演过李铁拐的故事,但是为了儿童观众,也将「蓬莱大仙」做了相当程度的改动。虽然牛古演剧团演的是西方现代戏剧,因为这次的戏剧节,也开始创作京剧;相声瓦舍也是头一遭讲相声给小观众听。由此可知,这次的演出不是将传统戏曲和曲艺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而是针对儿童观众,创造出全新的传统戏剧剧本。

此外,由于国庆日档期出现空窗,新舞台紧急邀请李宝春演出生动活泼的《大闹天宫》,毋须特别调味加料的传统演出,就足以吸引小朋友的视听。

「出将入相─儿童传统戏剧节」的举办,对儿童剧以及传统戏曲,在观念上都造成冲击。一些经常使用西方剧场概念演出儿童剧的团体,都不在入选名单之中,反倒是以演出传统戏剧闻名或是新兴的剧团得以入选,可见这次的戏剧节有「换人做做看」的意味,希望让儿童真正接触到传统戏曲(或曲艺)。对于参与演出的团体而言,儿童传统戏剧节的举办,引发了他们为儿童创作传统戏剧的动机,甚至考虑把它当作剧团发展的主要方向。也由于这些创作和演出,使得「儿童剧」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有了新的定义。

演出传统戏曲给儿童看,乍听之下会让人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是当它落实到演出,引起大家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之后,才让人惊觉如果不从小让儿童有接触传统戏曲的机会,如何能期望这些观众长大之后对传统戏曲有兴趣?此次参与演出的五个团体,肩负著儿童观众对传统戏曲的第一印象,这次的接触,会是许多小朋友,甚至大人们与传统戏曲的第一次接触。除了少数学校的传统戏剧社团之外,这次的戏剧节不止是一次课外活动,同时也是另一个传统戏剧教育的起点。我们期待这样的活动不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终点。

注:国内对「儿童剧」的概念,多半沿袭自西方,指「专业的剧场工作者及演员,针对儿童观众,所制作的戏剧」。国内的儿童剧团也多半秉持这样的概念,加上自己的创意为儿童演出。而传统戏曲由于和祭祀、节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观赏者常常不分老少,鲜少特别为某个年龄层的观众制作演出。这次的「儿童传统戏剧节」结合了数个专业传统戏曲表演团体,为儿童观众创作与演出,可以说是以传统戏曲的形式,表现西方儿童剧概念的一项创举。

 

文字|杨璧菁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硕士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