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维
-
艺号人物 People 导演、演员
王荣裕 在浮浪贡的背后,选择自我的命定(上)
王荣裕,金枝演社剧团艺术总监。 艺术,又是总监的他却没打算端坐,一派轻松,若坐若倚在三人座沙发上,先是黑狗靠过来撒娇,然后是猫躺到身旁。这个居家空间在剧团一楼,隔了个厨房就是办公室。 访谈过程中,他的儿子、也是演员王品果在旁边的厨房热起了王荣裕预先煮好的一大锅罗宋汤,太太、也是剧团行政总监的游蕙芬轻声邀我们喝点罗宋汤。问起王荣裕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做菜,他笑说:「b(无)啦,你看我的行程表都满的,没时间出去吃,就煮一锅,如果要吃一碗,微波就好。」指了指墙上白板,也对儿子直接热了一整锅汤,露出惊讶表情。 家,与剧团,似乎叠合在一起,给他的浮浪贡(ph-lōng-kng)人生安放了点安稳这背后不只是岁月流淌,更在生命的每次选择里慢慢找到自己模样。
-
艺号人物 People 导演、演员
王荣裕 在浮浪贡的背后,选择自我的命定(下)
「阿才的《七彩溪水落地扫》,跟我妈的东西有种连接,演的故事也很通俗,化妆也自己乱化,衣服也是随便去找。很粗。这种戏申请补助,就会被认为是艺术,但我妈妈的歌仔戏,我以前都不会说是艺术,因为艺术就是要上殿堂,要讲国语,而路边演出就是『民俗技艺』,有个『俗』。」王荣裕接著说:「我们从小就不认为歌仔戏是艺术。看到陈明才之后,我认为歌仔戏多棒,多精致!」 那时的他认为:「以前的台湾都被贬抑到没有自我认同,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所以,离开优剧场的王荣裕,成立了金枝演社(1993-)。他笑说「金枝」来自念人类学的太太书架上的《金枝》一书,而「演社」是为了凑4个字跟「云门舞集」对仗。这本探讨巫术、宗教起源的人类学论著,也对应著戏剧的意义,并延伸到王荣裕成立剧团本就不只是为了演戏,而是找寻自己、乃至于台湾人的生存价值。 这场探索,先从自己开始。1996年,王荣裕用《台湾女侠白小兰》向自己母亲、还有歌仔戏致敬。《台湾女侠白小兰》在路边、夜市等非正式表演空间,搬演戏班故事的现代戏剧,并重新思考当时尚未被正式讨论的「胡撇仔戏」(注2),化作金枝演社重要的形式与风格,让「浮浪贡」陆续开花,成为系列作品。 浮浪贡的背后,是刘静敏开启王荣裕对于艺术的一扇门,但后来的他才发现,门后的路虽然坎坎坷坷,却是母亲早已替自己铺好的路,然后有一群人,陪著他一起走过。
-
新锐艺评 Review
多重循环叙事的英雄故事
EX-亚洲剧团 2023 年的年度大戏《कर्ण迦尔纳》,以印度说故事传统的螺旋式循环架构为主轴,结合印度与台湾跨文化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重新诠释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达》(Mahabharata)中的黄金战士迦尔纳的故事,并融合当代创新的舞台技巧,将东方剧场中共有的情感要素,充分表述出来。 故事中,迦尔纳因离奇的出生,面临无法识别自己、活出应有尊严的困境。虽贵为太阳神之子,具备英雄特质和美德,但因社会阶级的信念,不被允许成为太阳般、受人仰慕的英雄。 命运似乎一路与这位悲剧英雄作对;最后,迦尔纳在混乱遗失的记忆里,触及到一线清晰的觉察,最终做出关键决定。身为战士,他毅然放弃战斗的行动,意外让他成为了「迦尔纳」,以及与其命运相关连的人们,共同的英雄。 与西方文化惯用线性结构来歌颂生命不同,印度的故事传统采用循环为基底架构。因此,一个故事有许多开始、中间有无数事件发生,以及多种结局的形式。 《迦尔纳》一剧主要以三大层次的故事叙事为主体:第一层是台湾说书人与印度乐师之间的对话、第二层是吟唱诗人唱诵迦尔纳的故事,第三层是迦尔纳呈现自己的故事。随著剧情展开,年老的母亲昆蒂回忆过往,与少女昆蒂的重叠相遇、少女昆蒂与太阳神的交媾,以及随从沙利耶对迦尔纳诉说诅咒之事等剧情的发展,故事像个千层派,一层又一层深入,延伸出多重叙事空间。这些不同层次的叙事线,在狭小的舞台上同时出现,却各自独立,互不干扰;但实质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
特别企画 Feature
来一壶音乐剧特调
近年台湾音乐剧在表演艺术市场里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无论是小型场地定目式、小品式的演出,或是大型演出配置现场乐团的高成本制作,都有不少粉丝追随有人追演员、追编导、追作曲,也有专门追剧团或题材导向的支持者,逐渐有形成与舞台剧有别的产业可能。
-
特别企画 Feature
2022 台湾音乐剧市场报告
度过了今年农历春节假期后的风险,台湾疫情回稳,表演团队纷纷回归剧场,场馆也列出琳瑯满目的清单节目。欢喜之际却也发现了一个现象以「音乐剧」为名的演出几乎无处不在,从3月到4月短短的时间,就有近乎20场的表演在大小场地上档。若说是因为疫情的阻挡,让他们在这段松绑期集体爆发,那么原因就该往前追溯。或许,是2018年那波高涨的创作能量(注),冲到2019年的颠峰,本该蓄势待发吗?或许,是中型场馆的新兴,让音乐剧看见希望?又或许,是大型音乐剧化繁为简走向小剧,产生了弹性?但无论如何,这段时期的音乐剧所出现的现象,确实耐人寻味。
-
特别企画 Feature 1987-2022
台湾音乐剧新浪潮来袭
「我不是在剧场,就在前往观赏音乐剧的路上。」上述这种想像中的情景,应是台湾音乐剧创作者多年期待。没想到2022年,台湾原创音乐剧发展迈入35年的当下,美梦似乎已成真,整年都有表演上档。单就4月,全台逼近15出原创音乐剧轮番上演,加上国外IP授权及直接引进的制作,2022年3至6月的演出数量,相当于2018一整年,而2018年几乎可被视为台湾原创音乐剧首度大爆发的一年(注1)。
-
特别企画 Feature
在地空间演希腊悲剧 深度探掘人的本质
从一九九七年破天荒在当时的华山酒厂废址搬演《古国之神祭特洛伊》,金枝演社一路走来挑战过不少户外空间与古迹的演出,且多是搬演西方经典如希腊戏剧、莎剧等,导演王荣裕表示之所以选择做希腊戏剧,是因为他想了解西方文化,觉得要从根源著手,而在做戏之时,戏中的希腊城邦,仿佛都隐喻著台湾这块岛屿;而这次的《伊底帕斯王》,则是更深层地回到「人是什么?」的基本提问。
-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传统当底有好料 小剧场端创意好菜
近年来积极尝试跨界合作的国光剧团,邀请资深剧场人王友辉策画「小剧场.大梦想」系列演出,透过戏曲题材的颠覆、重组与新诠,以及戏曲元素的吸收、消化与融合,接棒敲响时代新声。特别邀请EX-亚洲剧团、栢优座,以及年轻编导与国光剧团合作,让传统与当代剧场持续对话,激荡出崭新的火花!
-
演出评论 Review
海有对面吗?
吃掉赤鬼的三人又被大海冲回家乡岸上,异己被自己消化,海的对面消失,只剩下笨蛋独坐岸边,感觉吸一口气,海的对面就更接近海这边,吐一口气,海的对面就回到海面上。所以海的对面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外来者就困在我们的体内,而剧场应该是他得到释放的地方。
-
即将上场 Preview 来自四国的组合 探讨对异文化的渴望与畏惧
跨文化制作《赤鬼》 一则新移民的寓言
《赤鬼》由四名演员分饰廿多个角色,并不时地跳出角色,以叙述者的身分,利用肢体在空无的舞台上迅速转换场景。严肃的「移民」议题,在野田秀树笔下,成为语言诙谐犀利、节奏简洁明快的幽默作品,令观众发笑的同时,反思现实的社会处境。这次EX-亚洲剧团的制作,团队国籍跨四国,更将《赤鬼》落实为真正的跨文化作品。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第三世代」当家 打造独特戏剧语言
这几位剧作家,承袭日本「小剧场型」的戏剧传统,是身兼导演与剧作家双重身分的剧场创作者。与剧作家与导演严格分业的「欧洲型」剧场创作者不同,「日本型」的戏剧创作者因为身兼编剧与导演,因此他们的剧本往往可以在语言、空间与演员身体的立基点上开始戏剧的创造活动,因此更直接地介入戏剧的表现形式,创出更具个人的戏剧语言风格。
-
演出评论 Review
肤色是粉妆生活的美,或生命的锤炼?
舞台视觉美学堪称相当成功,曾文通、Mohamed Fita Helmi与服装设计赖宣吾的合作,实践了这出政治剧的美学升华;演员的身体质地也几乎呈现了生活锤炼的痕迹和苦难,同时,由内而外的表演方式,让我对演员的表现都为之惊艳。然而,所有美极并近乎仪式性的呈现,无法说服我对剧作背后那段现实历史的认同和理解。
-
新艺见/新锐艺评
若有似无的监狱空间,实实在在的监禁氛围
整场剧只见两名囚犯,一个若有似无的监狱空间,一个实实在在的监禁氛围。两位演员的对话与肢体,在简单的四道代表监狱空间的防线之中,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因为真正的监狱空间亦如其舞台所呈现的一样贫乏,观者被放置于监狱空间以外的视角,理解处于监牢里的人怎么互动。如同两名囚犯生活的单调与无奈,我们得以在四道防线后的墙壁视角透视其挣扎与无以比拟的孤独。
-
新艺见/新锐艺评
失去语言桥梁的文本
也许整部戏的剧情只能抓到七八成,我还是深信《老虎与士兵》是部成功且完整的制作。如同盲眼人的听觉往往特别敏锐,在「语言无效」的剧场中,我们被迫去观注戏剧元素的起源。肢体早在语言/文字之前,就成了承载意义的文本。十个月大的小女婴能得到的共鸣,我们也行。
-
演出评论 Review
英雄,最后必须超越自己
以「胡撇仔」百无禁忌的戏路卓著的金枝,原是演绎《山海经》的理想剧团。然硬将稚未定形的宇宙观、野蛮陌生的无边恐惧、不可收摄的想像力等等,小心翼翼收缩到台湾历史的比对上,或一老一小的传承意义里,不免让人觉得保守、呆板,仿佛比两千多年以前的人更拘泥于「政治正确」。
-
戏剧
豪华版的《祭特洛伊》
在表演空间的设计上,创作者似乎意图以「大小」、「远近」、「高矮」等等对比呼应其戏剧内涵,以至于城墙内两侧对坐的观众,在遥遥相对间,观看著平台里外和墙垛上下的演员们在表演空间中的移动,戏剧力量不免削弱在空阔的距离之中而难以真正凝聚。
-
戏剧
淡水砲台上的《祭特洛伊》
这一次《祭特洛伊》完整版与八年前的演出完全不同,华山版侧重于英雄的描绘,悲剧人物的宿命同时融入当时台湾的社会现象,砲台完整版将重心完全放在特洛伊城,面对战争的威胁,要如何自处,其实完全是台湾的写照,就像是在三千年后,回首看看台湾的史诗一般。
-
戏剧
让小剧场与传统戏曲热烈拥抱
以「主题策展」为大方向的两厅院「新点子剧展」,在做过「文学」、「文本」之后,今年则更张开跨界脚步,让「小剧场」与「传统戏曲」来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热烈拥抱,从十几个团对提案中选出了老字号招牌的「金枝演社」,还有两个年轻的表演团队「西田社戏曲工作室」、「戏点子工作坊」。在小剧场里,可以看到创意十足的京剧、昆剧、布袋戏,打破观众对传统戏曲的想像。 不同于往年,今年的新点子剧展除了五月十九日到六月五日将于实验剧场连续三周拼台演出,还首度与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合作,六月十一到廿二日转至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曲艺馆巡回演出。
-
特别企画 Feature
在限制中创造自由 音乐设计在剧场
学院及非学院出身的音乐创作者,从他们和剧场导演合作的经验中出发,来谈音乐与戏剧两领域在共同创作及沟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各自所得到的灵感激发。
-
台前幕后
新世代的罗汉传奇
金枝给人的印象是相当草根又武功高强,就好像现代台湾的梁山泊,而这次的作品议题广及死亡、性、情爱和性别,主角都是民间艺人和草莽英雄。目不暇给的场景中,反映了台湾社会的五光十色,这就是真实的「台湾罗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