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角遭遗弃时的情境,极适合伦巴(Rumba)这种既幽雅又颓废的节奏。(林凡妤 摄)
焦点 焦点

不夜城中拉丁天使

果陀剧场的歌舞剧音乐,从古典的《西哈诺》到摇滚的《吻我吧娜娜》,每一出均有其独特的风格。但其间的「戏剧性」与「流行性」却是不变的方向。在今年推出的新戏《天使不夜城》中,更可明显地看到。

果陀剧场的歌舞剧音乐,从古典的《西哈诺》到摇滚的《吻我吧娜娜》,每一出均有其独特的风格。但其间的「戏剧性」与「流行性」却是不变的方向。在今年推出的新戏《天使不夜城》中,更可明显地看到。

《天使不夜城》果陀剧场

11月20〜27日

台北国父纪念馆

12月30〜31日

台中中山堂

1月9〜10日

台南成功大学光复校区成功厅

1月14〜15日

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果陀剧场所推出的歌舞剧,其音乐风格都有明显的类别,而且彼此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从偏古典音乐风格的《西哈诺》到流行摇滚的《吻我吧娜娜》;其间的音乐走向-「戏剧性」与「流行性」却是不变的趋势。在今年推出的新戏《天使不夜城》中,更可明显地见到创作者对此方向的思考与制作技术的日渐成熟。

音乐戏剧性的发想完成

《天使不夜城》的故事是改编自义大利导演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电影《卡比利亚之夜》。缘起于导演梁志民邀请蔡琴演出歌舞剧的当时,蔡琴提出了数年前,观赏心爱的电影《卡比利亚之夜》多遍后所记录下的剧本大纲,大多数的人都觉得此剧的情节并不适合改编成歌舞剧的形式演出,但是梁志民却力排众议,觉得此剧人物鲜活、情境丰富,处处都是音乐。他觉得歌舞剧的导演,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处理音乐与剧本这两大要素。对他而言,音乐可以说是他的左手,而剧本即是他的右手;他所要做的事,就是运用许多创意将「左右手结合」;也就是说,在音乐与剧本间做一巧妙的连结。在《天使不夜城》中,由于选择了拉丁音乐的风格作为本剧的基轴,而拉丁音乐的节奏性最具特色;于是他便运用不同调性的节奏与剧中人物作一串连。比方说,曼波(Manbo)节奏对他而言是属于较「文明的」,与剧中女主角「安琪」的特质相符;而伦巴(Rumba)的节奏既优雅又颓废,极适合男主角的个性与遭遗弃时的情境,于是将他们做一连结。从音乐的节奏发想到角色、情境的融合是他的大原则。

而此剧的音乐创作者鲍比达则是早在四月份时,就与导演沟通剧中情境与角色。他针对情境、氛围下手,且赋予每个重要角色各自的主题旋律(Melody),再结合导演对此剧节奏、人物的概念,于是在此剧尙未排演前便完成音乐。虽然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为歌舞剧作曲,但是却是他第一次完整地为一出歌舞剧编写曲子,让他在编写时能完全掌握音乐的整体性。曾担任过制作人、作曲家、演唱会音乐总监、电影配乐者等许多不同的角色后,鲍比达喜好挑战的个性,是他此次尝试歌舞剧的原动力。

音乐流行性的走向

为何此次要选择拉丁风格的音乐呢?「寻找音乐与观众间的契合之处」,可能是其最大的考虑。「拉丁音乐是流行音乐的母体。」梁志民表示;拉丁音乐中原始的律动感,宜快宜慢;表现著人类原始的动力,从恰洽(Cha Cha)到森巴(Samba)都洋溢著原始的冲动、感染力十足。鲍比达觉得「拉丁音乐是人身上的脉动,是从血里带来的。」节奏的律动,让人参与感十足。

鲍比达在从事多年的流行音乐后,他创作的角度更是将自己放在观众的角度,从感觉出发,「做与大众接近的音乐」,所以流行是必然的。但是,他本身从小学习古典音乐的影响,让他在音乐的艺术性上又多有所要求,像他的电影配乐作品《新不了情》、《新夜半歌声》、《美少年之恋》等,都呈现出这种特质。此次在《天使不夜城》中将有三十几首曲子,而其中女主角蔡琴演唱的部分就多达二十余首。鲍比达推崇蔡琴的声音极具魅力,情感丰富、戏剧性强。

鲍比达觉得歌舞剧在亚洲是有远景的,在台湾制作一出受欢迎的歌舞剧,现在不仅是资金与制作上的考量而已,创作者与观众间的距离,是一厢情愿地拥抱大众?还是孤芳自赏呢?果陀剧场在《天使不夜城》中,已做了更进一步的尝试与努力。

(本刊编辑 刘守曜)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