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劇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不只是花布、山歌、油桐花
歌舞劇《香絲.相思》 讀客家人不知道的自己
將在五月演出的歌舞劇《香絲.相思》,以作家龔萬灶的散文〈油桐花〉為藍本,敘述一對客家姑嫂相知相惜的故事。編劇林建華為彰顯客家族群詩書傳家的精神,擷選改寫客家現代詩作貫穿劇作;導演李小平則採取「滲透式」方法,將花布、油桐花、山歌等素材,用不同方式重組在文本、歌曲,或音樂、視覺裡;作曲顏名秀則融合現代與傳統客家音樂新創樂曲,更用心確認客家聲調平仄才譜寫旋律,以期讓觀眾聽懂歌曲。
-
新銳藝評 Review
盲目
對於歌舞劇來說,《情人哏裡出西施》薄弱的劇情鋪成、不文不白的詞句堆砌、缺少新「哏」的笑點與齊唱時如多頭馬車削弱了本該磅礡的效果我想很難讓觀眾陷入「盲從」的效果裡,這不禁讓我懷念起台南人劇團的《木蘭少女》來。同中求異、在稗官野史的史料中翻找出新意,理應給予掌聲,但缺少深度與質感的呈顯便讓人頗感可惜了。或許,在編導的過程中,劇團也陷入了屬於他們的「盲目」裡
-
演出評論 Review
尋找當代原住民的舞台詩學
仰賴口述傳統的原住民歷史,本就是複聲相承的多重敘事。在《Puing.找路》中,我看到布拉瑞揚將自己的歷史編入他述說南澳泰雅的故事裡,也看到原舞者的成員與製作團隊如何將自己的目光、舞步與聲音融入這龐大的族群記憶史詩之中。
-
戲劇新訊 中文流行歌舞劇
浪漫喜劇《夢想大飯店》 揮灑多元曲風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夢想因為尚未達成而持續發酵。一場奢華的婚宴即將在《夢想大飯店》中進行,新娘要求找天后王菲在婚禮上擔任演唱嘉賓,但幹練的飯店經理卻因為請不到而大傷腦筋。無計可施之下,他將腦筋動到新郎身上因為新郎是一位知名的音樂總監,於是經理便將來自農村的按摩小妹交給他調教,希望能魚目混珠、瞞天過海。但在問題尚未圓滿解決之時,還得擔心飯店廚師找不到肯吃苦耐勞的徒弟,而這時風流的健身房教練又不斷勾引女客 愛樂劇工廠即將推出的中文流行歌舞劇《夢想大飯店》,邀請知名音樂人林隆璇擔任製作人,並且出飾劇中的音樂總監一角。搭配劇情需求,林隆璇也譜寫出超過廿多首經典好歌,曲風囊括流行、藍調、情歌、搖滾、電音及印度寶萊塢,主要演員有超偶幫歌手宋妍甄、劉行格、錢俞安,及福茂唱片力捧新人戴蕙心,更有多位劇場界的實力派演員及舞者一同參與演出。大量華麗歌舞場面及歌曲、戲劇、舞蹈緊密串接,呈現百老匯式歌舞劇風格。融合歌舞的方式,將是一般音樂劇的兩倍量,時尚、浪漫的喜劇更將大飽觀眾耳目。
-
戲劇 正宗美國辛辣風味
《芝加哥》以舞藝征服觀眾
歌舞劇╱音樂劇在台灣熱潮不歇!接續著剛下檔的法語音樂劇《鐘樓怪人》,正宗美國風味的《芝加哥》七月又來敲門,讓喜愛音樂劇╱歌舞劇的觀眾大呼過癮。
-
回想與回響 Echo
歌舞劇也有春天 看春禾劇團的《愛情哇沙米》
令人無法逃避的是,《愛情哇沙米》再度出現台灣歌舞劇中最嚴重的老問題──表演人才的缺乏和專業訓練的不足。另一方面,令人好奇的是,傳播媒體資金的投入,是否意味著台灣的歌舞劇有機會走向更專業、更國際化,也更商業行銷的演出規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再多說一個故事,再多走一段路
第二代劇團以百老匯為基礎,卻走出了一條迴異於百老匯誇耀炫弄的動人情愫,這一點,也許是我們發展中文歌舞劇的過程中所應好好學習的。
-
藝人館
多重身分只爲成全一齣好看的戲
演員阿斗、導演阿斗、團長阿斗重重的身分只是為了成全一齣齣好看的戲;阿斗認為好看的戲,觀賞時是有趣的、看完後很有感覺,而這簡單的要求,就是他作戲的最大目標,也是成就感的來源。
-
愛戲一族
懷夢歌舞的少年維特們
因為以年輕人為取向,新世代劇團的歌舞劇強調的是流行性的音樂和街舞;這次《帶我飛翔》的歌舞份量要比創團作增加許多,於是,練習歌舞成了每天行程的重頭戲。
-
戲曲 煙鎖重樓幾不見
《中國公主杜蘭朶》究竟航向何方?
這次的觀劇經驗,最令人感到興奮快樂的部分,莫過於演員的演出表現了。飾演杜蘭朶的王海玲,飾演柳兒的蕭揚玲,特邀飾演無名氏的王柏森,這三位演員的表現都足令人擊節讚賞。
-
回想與回響 Echo
《看見太陽》驚鴻一瞥後的雜感
《看見太陽》就每一支歌曲而言,不管是作詞或作曲,都能充分發揮出該有的能量。然而,以作品整體的連貫性而言,卻有不足之處,這可能是這出歌舞劇較需努力的地方。劇場製作是一種合作發展的過程(collaborating process),要靠創作團隊其他成員的提醒、腦力激盪或是專業上的貢獻一齊配合,才能完成衆多細節的規畫。
-
戲劇
黑不黑,沒關係?
事實證明,光是好奇是不夠的,我們絶對相信編導在之前一定做過相當多的訪談、資料搜集等等前置作業,只是在面對種種素材時,個人的觀點仍是不可省略的,這個主觀的視野應是融合了創作上的意趣與個人價値的態度。
-
台前幕後
黑色歌舞,數盡江湖滄桑
排戲過程中,蔡振南不時吐出的詩化語言是排練場最動聽的聲音。此外,蔡振南的人生經歷、對社會細微的觀察,也拓展了羅北安與其他演員的視野。比方像是黑道的邏輯、言行舉止等等細節,在多方討論後越來越具體。
-
戲劇
何處是香格里拉?
對於「什麼是香格里拉」的討論,大可至哲學命題小可至個人生命觀照。在議題上的普遍性、共通性是引發共鳴的好基石。可惜的是,在敘事舖排的過程中,似乎陷入迷霧森林,有大篇幅的場面在「刻劃」人心情感的失落,反而使焦點失落而流於自溺自傷的濫情語句中。
-
台前幕後
虛擬神話的浪漫序曲
縱使太陽神話是虛擬的,梁志民架構起簡明的故事動線,希望藉由豐富多變的歌曲和舞蹈,營造出浪漫抒情的基調。因為,劇場不必是現實生活的寫實版本,可以有觀照,但是,應該存在一段適當的美學距離。
-
台前幕後
歌舞尋覓桃花源
爲了做一齣屬於台灣的歌舞劇,表演工作坊一切力求完美。「做戲不只是要去強調題材的特殊或是隨著風氣而走,而是在心裡早已存著一個好戲的標準。」因此丁乃箏以做最好戲的準備,全力要到達心中的「香格里拉」。
-
現象視察
土法煉鋼做中學
人才的限制可說是國內音樂歌舞劇(以及商業劇場)發展的重要瓶頸,國內劇場敎育體系內,幾乎沒有在「歌」、「舞」、「劇」這三個介面間作接駁和匯整,加上目前劇場硬體條件無法及時配合、製作/創作群的美學視野還待增廣開拓、評論家及觀衆的鑑賞標準與史觀極需建立的大前提之下,台灣商業歌舞劇場的體制建立目前似乎只能靠每一次推出新作的歷程中學步行走。
-
戲劇
悲喜交加的台灣「歌舞劇」
作曲在配器與節奏的形態上雖下了功夫,卻忽略了曲調上所謂的東方風格與旋律的傳唱度問題,因此就音樂的結構而言產生了一種相當抽離的錯覺,彷彿配器與樂曲是分裂的。
-
焦點
大師離席──羅賓斯留下的偉大時刻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九日,傑洛.姆羅賓斯溘然辭世,享年七十九歲。七月三十日晚間八時正,百老匯劇院區全區熄燈,爲舞罷離場的大師默哀致意。 自一九三八年羅賓斯入行,整整六十個年頭,他不曾遠離過熱愛他的觀衆一步。一九八九年,他集結生平創作過的名劇選段,湊成一齣《超級百老匯》Jerome Robbins' Broadway豪華集錦秀,獲頒他的第五座東尼獎。幾十年來,羅賓斯獨特的優雅風格,以及其中蘊含的無限戲劇張力,在在都令觀衆難以忘懷。美國Playbill雜誌在羅賓斯的紀念專文裡便羅列了一長串「羅賓斯的偉大時刻」: 《錦城春色》On The Town裡,三個水手大唱New York, New York, it's a wonderful town.的段落。 《西城故事》裡,東尼與瑪莉亞舞會相遇的夢境。 《玫瑰舞后》Gypsy裡,醜小鴨露易絲搖身一變,成爲脱衣舞天后的〈我來取悦你〉Let Me Entertain You。 《小飛俠》Peter Pan裡,彼德潘拉著溫蒂、麥可、約翰飛上倫敦夜空的〈我在飛〉I'm Flying。 《春光滿古城》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的開場,衆人高唱〈歡樂今宵〉Comedy Tonight。 《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裡的〈湯姆叔叔的小屋〉舞劇。 《屋頂上的提琴手》開場,旋轉舞台開動的歷史性的一刻。 以上例子只是羅賓斯作品的一小部分,卻幾乎寫盡五〇、六〇年代大半篇百老匯歌舞劇發展史。羅賓斯的編舞、導戲特重「動作感」。只要會讓作品進行遲滯,哪怕是再轟動的章節段落,他也會二話不說直接刪掉,一旦戲劇動線原地踏步,他就開始動腦筋。最有名的例子是在《西城故事》的〈瑪莉亞〉一曲,他與撰詞的桑坦爭辯許久,東尼在唱這首歌的時候「到底做了什麼事?」他認爲,歌舞劇就是歌舞劇,觀衆不是枯坐在戲院聽演唱會的。旣然這是一首戲劇裡的挿曲,就不能當成藝術歌曲來表演。最後,他們在這首歌曲進行時,透過多道換景手續,把東尼從舞會「換」到大街,再「換」到後街防火梯邊,戲劇才得以一瀉無礙。
-
焦點
紐約黑街殉情記
《西城故事》的戲劇語言、美學手法早已過時,然而這部作品背後隱含的文化、歷史意義以及它所集匯的創作才華,才是讓它名列五〇年代古典音樂劇壓卷作品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