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编者对「一个很像我们的地方」的「不太久远的将来」充满无力感。(白水 摄)
戏剧 演出评论/戏剧

吃颗「糖衣药丸」吧!

达利欧.弗在一九七四年完成的《绝不付帐》一九七〇年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具有相联性,也是对当时义大利政局的反应。台湾版的《绝不付帐》也充斥对当前政坛、社会的嘲讽。

达利欧.弗在一九七四年完成的《绝不付帐》一九七〇年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具有相联性,也是对当时义大利政局的反应。台湾版的《绝不付帐》也充斥对当前政坛、社会的嘲讽。

表演工作坊《绝不付帐》

9月17〜24日

国家戏剧院

得知「表演工作坊」即将演出《绝不付帐》的早晨,我正在看一本人口学的书,里面说到台湾人口密度仅次于孟加拉,居世界第二位,但若就人数与适合居住、活动的平地相比,台湾的人口密度远超过孟加拉。顿时了解为何一天到晚看到的都是「灾难新闻」,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纯粹照数字统计来看,台湾灾难频频似乎是如此顺理成章。

改编文本,贴近社会

改编后的《绝不付帐》,减少了达利欧.弗(Dario Fo)原剧本中怪诞狂想的兴味,增添了辛辣讽刺的对白与段落,呈现在一个灾星已降的世界,人们如何被「难料的情况」发展、推转的故事。尽力将外文剧本中的情境与台湾社会适切连接,降低本地观众的疏离感,这是「表坊」在引介、搬演外国剧作时令人佩服之处。在台湾,居住、宗教的问题日渐严重,警界、调查局爆发一连串问题的此刻,看到《绝不付帐》里施工不良的公寓,说自己是「打击治安、维护犯罪」的警官,与那个拔枪技术不佳,大衣里贴满灵符,带著罗盘的调查员,常让观众因似曾相似而觉得接近,因为角色的突梯而爆出连串笑声。

经由剧场宣泄或投射对现实世界的观感,是戏剧的重要功能之一。人们在「说口秀」中含沙射影地讥讽当权者的可笑颟顸,或是演出政治人物的模仿秀,藉著相似的外形特征,相近的名字发音,让大家容易对号入座,萤幕上模倣出的角色可能加强观众对「某某人」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或是暴露靑天白日下不可说的「内幕」,尽管这些「内幕」藉著街谈巷说与媒体的捕风捉影,早已人尽皆知。在《绝不付帐》的演出中,台上台下极有默契地分享「说人是非」、「对号入座」的乐趣,像剧中谁是谁的小老婆,谁的先生搞外遇,人尽皆知,反顾真实生活,八卦消息似乎也是民众闲话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这是改编者在原剧之外添加的本地口味。除此外,为了因应流行文化,本剧还加入时兴的主张与话题,例如:「夫妻同房,丈夫得付钱的立论;靑少年跷家(国强十九岁的孩子离家出走);「威而钢」(强嫂念出:「十条兔鞭等于一粒『威而钢』」);「普渡婴灵」(引用『婴灵』的问题);还有流行的广吿词(「你相信我每天只睡一个小时吗?」)……这些改编后添加的「揷曲」台湾观众都很熟悉。

语言辛辣讽刺

对于必须抓住具体事件才会觉得安全的观众而言,理论辩证与只重文藻的剧本太过抽象,改编者认为原剧中家庭主妇因物价上涨,抢夺超市商品的事件,似乎难起共鸣,于是将导火线改为因为建商偷工减料,导致房屋问题重重,「快乐希望」的社会主妇一时忿起,抢劫建商小老婆所开的超市。剧中的主要场景是工人国强夫妇的家,这个家进门的地板倾斜,如果不小心一点,就会撞上大门左前方的那根圆柱,以歪斜线条联结的墙壁、地板,构筑出不安诡谲的空间气氛。大幕上画满漩涡状的图样,当中用鲜艳的颜色绘出四只紧紧握拳的手,战斗味十足。辛辣讽刺的语言是《绝不付帐》的战斗工具,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一段:国强老爸一出来,国强就直谏:「他有老人痴呆症。」老人说自己是学「农业」而不是学「法律」,如果谁不乖就要把他冰到冰箱,像「冷冻鱼」一样,老人走时还说:「我是日本人啦!」

改编后还添加建商「陈大器」这个角色,戏近尾声时他出现在舞台上,藉著言语向那四个饱受警调人员压力的夫妇(也向观众)再次强调「有钱是老大,你能奈我何」的痞子真言,在众人怒极要揍他时,他却奇迹似地腾空遁逃,留下闪耀的亮片翩然撒落,那两对夫妇愣愣仰天而望,仿佛经历一场难辨真假的梦魇,观众可以感受到改编者对「一个很像我们的地方」的「不太久远的将来」充满无力感。

情绪、角色层次的重要

将剧本改编得如此贴近当前社会,就像游走在过与不及的临界线上,舞台上想呈现一个无药可救的世界,因而语言多嘲讽,配乐也多能呈现轻松反讽的「辣味」,可是改编者似乎又不愿绝情到底,「国强」那段希望生活安定、活得有尊严的独白,在略带感伤的背景音乐陪衬下,像是「林肯大郡」灾变后,报上屡屡可见「小市民」投书,可惜这段的情绪转折与前后连接的段落有些落差,观众难以从嬉笑轻松的心情,马上转成正襟危坐,气氛难免有点尴尬。

如何控制情绪的层次,让情节的转换变得合理顺畅,在一出「疯狂社会暴动喜剧」里仍显得相当重要。有时「强嫂」似乎不需要演得那么猛,因为一迳呕心沥血,倾怀相诉,观众难以体会「有」、「无」间的分野。还有国强经鲁一吉的解释,发现自己辛苦工作,却难免在资本家的策动下,面对失业的命运,因而「顿悟」能抢就抢,该拿就拿,演员在表现这个巨大急转时缺乏酝酿,表现出来的也不够震撼,难以展现一个正直少疑,相信政府的人幻梦破灭的过程,剧中最抢戏的无疑是一人扮演六个角色(例如原住民警察、虔信风水的调查员、送棺材的小弟、国强的爹等)的唐从圣,他为每个角色设计了一些习惯动作与口头禅,再加上服装等改变,让人不会混淆。

糖衣药片

达利欧.弗在一九七四年完成的《绝不付帐》与一九七〇年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具有相联性,也是对当时义大利政局的反应。台湾版的《绝不付帐》也充斥对当前政坛、社会的嘲讽,此次的观戏经验让笔者想到:现阶段的剧场是不是还是先供应观众一些「糖衣药片」比较保险?药效会因服用者的抗药性而有强弱之别,但不先让大家甜在嘴里,谁也不会想吃!就像《绝不付帐》如果抽掉那些众人皆知的政治笑话,或像调查员被「婴灵」吓得屁滚尿流的好笑段落,所余的篇章或许就显得过分沈重,这年头,谁还要听训呢?

导演深明此意,为了不让观众太沈重,在正戏演出前先请「导游小姐」向让观众介绍「达利欧.弗」,并高歌一曲。警察驱离了抗议欧巴桑后,观众起身肃立,聆听雄壮威武的国歌,表示对国家的尊重。中场介绍「三不运输公司」的「尊贵」旅游计划,预先通知待会观众可能会收到「赃物」,不管这些设计是囿于表演空间,或是刻意要打破「第四面墙」,都只是想吿诉观众:「这真的只是一出戏而已,别紧张!」

现在药剂的改良越来越抓紧人性,鱼肝油长得像软糖,维他命包在可爱小动物的糖衣里,只要医生开对药,应该就能发生效用吧?如果有天我们可以扩大戏剧探讨的层面,容纳更多的表现方式,相信社会的文化体质已然改善。

 

文字|简秀珍  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