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昆传统戏的热辣火爆和南昆的柔腻优雅看似相互矛盾,张富光演来却都游刃有余。
用「风格多变」形容张富光的表演似不为过。他的演出跨越了武小生、官生、巾生、穷生等昆剧生角行当类型。湘昆传统戏的热辣火爆和南昆的柔腻优雅看似相互矛盾,张富光演来却都游刃有余,允为靑壮辈昆剧演员中之佼佼者。
张富光文武兼擅的特质或与湘昆所处环境相关。湘南观众好武戏,位于湘南郴州的湘昆也以演武戏为多,有芭蕾基础的张富光入团后自然跑起武行。湘昆传统戏《出塞》中为表现昭君坐在马上弹琵琶,扮饰马僮的张富光还得充当座骑,一下腰得撑数分钟。文戏方面张富光受周传瑛、沈传芷、兪振飞影向启发甚深:周传瑛特别强调身段的细腻呈现,动静之间均需展现雕塑之美;沈传芷较著重人物情感的深刻体现;兪派特有的「拖腔」刚柔并济、缥缈雅致,则最能展现昆曲的韵味。博釆名家绝活之余,张富光逐渐建立自己的表演风格:以湘昆传统戏的素朴情调为主,南昆细腻的表现技巧则为润饰丰富表演内涵的手段。
以其演过的折子戏为例:《枪棍》是湘昆独有的武小生戏,写刘智远不顾妻子劝阻,欲前往看守瓜园。所谓的「火爆」、「粗犷」味儿在刘智远与其妻夺棍时直来直往的唱念动作上展现,明白爽利的气质确与南昆的优柔完全不同。《见娘》是张富光得梅花奖的代表,也是他觉得最有「情」的一出戏。特别在王十朋听母亲吿知妻子投江,恸极昏倒的一段,南昆传统演法官生有极多的哭腔,前面的「叫头」湖南观众听不习惯,张富光的演法是以生活化的哭腔取代,并融入兪派「拖腔」特色,每次演出均令观众怆然泪下。《拾柴》是张富光从周传瑛处习得的南昆戏,当年周传瑛为鼓励后生小辈,特地为他传授技艺。为感念提携之恩,张富光每演此戏必严遵老师所授一招一式,不轻易更动,师母张娴也特别赞许他的演出。
湘昆弹性而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赋予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张富光诠释的人物也因此与湖南观众特别契合。这或许是严谨完整的昆剧艺术能在湖南「异域」立足生根的重要原因。
文字|陈凯莘 台大戏剧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