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妈妈剧团的《特洛伊女人》名列娱乐周报的「十大」之一,其对台湾剧场界的震撼较无争议。(白水 摄)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台湾的东尼奖真的不远吗?

报纸广大的发行范围,和电脑网路的新鲜魅力,或许对戏剧推广会有相当成效,但粗糙错乱的评选活动对这样的目标绝无助益, 只会让创作与欣赏的专业知识与态度离我们更加遥远。

报纸广大的发行范围,和电脑网路的新鲜魅力,或许对戏剧推广会有相当成效,但粗糙错乱的评选活动对这样的目标绝无助益, 只会让创作与欣赏的专业知识与态度离我们更加遥远。

任何针对特定地域、时代、文化范畴、或族群所举办之评选活动,无论其评选过程如何愼重缜密,或评选者的专业素养如何受到肯定,最终的评选结果总会引起争议;如果再加上意识型态与权力运作的介入,这类评选活动所标榜(倚恃)的所谓公平性、客观性、或完备性,更会备受訾议。这样的问题,在主观性较强的艺术领域里,似乎更加严重(如本地多个具有长久历史的美展所引起的争议)。即使如此,评选活动公信力的建立与维系,并非完全不可能的:借由评选过程的审愼公开、评选标准的明确,以至于评选者的自我期许,一份値得专业工作者与读者/观众讨论验证的「参考名单」是可以期待的,同时也可能明白表现出主办单位的政治或文化态度。

但对于那些过程粗糙、标准混淆不淸,和评选者的组成方式有待商榷的评选活动,所提出的名单不仅无法提供参考,甚至可能造成美学原则的错乱与专业尊严的堕落。

评选过程粗糙令人疑虑

在一九九八年末的两个表演艺术评选活动──中国时报娱乐周报版的「一九九八表演艺术年度十大」,和3P表演艺术网路的年度戏剧大赏票选活动,就是非常明白的例子。

就评选的过程来看,两个活动都相当粗糙。时报娱乐周报的评选是「从初选的三十多场表演中,决选出一九九八的年度十大表演艺术演出」,问题是:一整年的演出成百,如何从中挑选出初选的「三十多场」?这样的筛选标准何在?由谁负责筛选?筛选过程中是否考量到表演形式、地域、制作规模的区隔?至于所谓的决选阶段,只见最后的名单,和由不同评审分别撰写的得奖原因,却未见评审的讨论过程,让人更无法理解评审个人对于每一个演出的态度。而针对不同类型(专业)的这些演出,各个专业的评审彼此间如何互动的问题,让我们对于这样的评选过程更生疑虑。

相对于时报arbitrary(独断)的态度,3P的评选过程则完全只是另一个网路上的game(游戏):所谓的参考名单完全未经筛选,大小剧团掌握资源及创作意识的差异完全未被考量;虽然主事者号称包括当年度所有戏剧演出,并且提供了网友提名的空间,但我们可以明白看出重(台)北轻中/南/东的现象。这样既不完整、又未经区隔的名单,不仅没有任何参考价値,甚至完全扭曲了所谓票选/评选的意义与严肃性。而对网友完全开放的投票方式,主事者不仅未能提供任何票选(评选)的原则,甚至欢迎「运作」,再加上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投票者的身份无法验证、网路的普及范围),使得这样的票选活动完全没有任何标准可言,评/票选者的资格与程度更是主事者所无法掌握。这些问题,其实相当程度地反应了网路的特质和局限,主事者所能扮演的角色极为有限,当然只能以一种貌似公正开明、实则媚俗讨好的姿态,任由没有实质意义的票数,堆出观众第一的民粹假象。

看到口味看不到专业性

我们可以理解网路票选的没有原则,但由专业人士评选的「年度十大表演艺术演出」只能呈现模糊错乱的评选标准,就让人难以忍受了。

从娱乐周报过去对于表演艺术的报导与评论来看,它向大众品味靠拢的走向是非常淸楚的,但在这次的评选活动中,主事者却标举出「艺术完整度和对国内表演艺术影响度」的大旗,企图为过去一年的表演艺术发展作下结语。但一方面对于所谓的「完整度」与「影响度」的界定不够淸楚(完整是指各个创作部门都达一定水准?不同的制作规模如何比较?影响是指票房、鼓励创作、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仅就笔者所熟悉的现代戏剧演出为例,除了美国辣妈妈剧团的《特洛伊女人》(当代经典的重现与反省)对本地剧场界的震撼较无争议外,无论是入选的《花季未了》与《天使不夜城》、《听海之心》,或遗珠的《虚构飞行》与《A片看太多》,都未能为我们厘淸评选标准:百老汇的歌舞剧就是台湾剧场的未来、和所谓专业的唯一标准吗?《花季未了》「泪腺被一种吿别年代的幽微情节给打败了」的伤感情绪,或者《听海之心》的「求道净化的灵修之旅」是我们在这个混乱时代中所需要的?作为观众的我们应该因为林亦华(《A片看太多》)的挑衅而自我反省,或者接受《花季未了》家常人情的抚慰?

简言之,我们在入选与遗珠的评语中,看得最淸楚的其实是评审的个人品味,却看不出一个可以串连整体的概念,更看不出真正的专业性──尤其是所谓的评论。

时报「年度十大」的评审组成方式,也不难让人有所质疑,其中最为笔者所无法接受的是媒体记者接近半数的比例。国内大传媒体记者身兼报导与评论的问题,早已引起许多争论,此次两位知名的媒体记者挺身参与,让身为专业评论的笔者不仅惊愕,更多不解。此外,分别来自音乐、舞蹈、及戏剧的几位评审虽各有专业,但因为人数过少,无法涵盖本地剧场界的不同声音,所评选出来的名单自然会受到质疑。

报纸广大的发行范围,和电脑网路的新鲜魅力,或许对於戏剧的推广都会有相当的成效,但粗糙错乱的票/评选活动对于这样的目标绝无助益,只会让创作与欣赏的专业知识与态度离我们更加遥远,而诸如「年度十大」或「戏剧大赏」之类的标题,也只会让许多努力创作经营的剧场工作者(包括所有在这些活动得到「肯定」的剧团与个人)、和支持爱护表演艺术的观众感到羞辱,对这个环境更加失望。

主办者、票/评选者、获奖者、落选者,都不可不愼。

 

文字|陈正熙  国光艺校剧场艺术科教师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