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脚戏、相声等曲艺的表现手法为基础,兼收文明戏的特点,擅长喜剧和闹剧,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征,讲究情节滑稽、表演夸张。在历代艺人的努力下,形成了「说、学、做、唱」四大类的表现手段,尤其是「说」与「唱」是区隔和其他剧种混淆的主要因素。
浙江滑稽剧团《究竟谁是爹》、《苏州两公差》
国家戏剧院
4月16〜18日
滑稽戏形成的过程大约在抗日战争中期,是由流行在南方一带的曲艺「独脚戏」融合了中外的喜剧、闹剧,以及当地戏曲而逐渐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它长在南方又以吴语方言为主,所以流行的区域多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从独脚戏发展到滑稽戏的四十多年里,这个曲种和剧种的艺人普遍进行了许多艺术上的探索和创造,特别是二〇年代初期的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三人风格各异,素有「滑稽三大家」之称。王无能这位出身于文明戏剧团「明星社」的演员,可说是「独脚戏」的开山祖师爷,在苏州的演出剧目中,他就专演「马甲滑稽」(指在演出中身穿背心,专扮书僮之类的角色)由于他擅长方言、口技,又能哼唱京剧外加民间小调,模仿各地小贩与堂倌的习惯动作时,妙趣横生满座为之大笑;由于受到各方热烈的赞赏,他便开始一人成档专事滑稽及曲艺的演出,这即是「独脚戏」最早的演出纪录。
另一个专以「说」为表演特色的江笑笑,原为杭州「春声社」(也是文明剧团)的演员,他运用新闻故事来讽刺时弊,成了有名的「社会滑稽」,一九三五年他和鲍乐乐合著的《江鲍笑集》,内收了七十二个笑话、三十二段唱词,虽说只是笑话,对于独脚戏演变到滑稽戏却是不容忽视的史料。
刘春山以快「唱」著名,所用唱腔是在上海城隍庙和江湖艺人学会的,最大特点是即时反映现实生活,上台可即兴表演,现编现唱当日报纸的新鲜事,故有「潮流滑稽」之誉。
三〇年代以后独脚戏发展为「双档」、「多档」的滑稽曲艺,又在「说学逗唱」等表现技巧方面积累了各有专精的独脚戏艺人,从而在艺术方面替滑稽戏的形成备好了基础。
太平洋战争使独脚戏艺人生活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另谋出路,他们联合文明戏演员,并汲取戏曲和文明戏的表演方法,在苏州演出整本大戏《一碗饭》,引起了一般市民的情感共鸣,《一碗饭》不仅曾以每张高达二十块大洋的票价,在赈灾义演中救助水患,同样地也挽救了艺人们的困窘,这是由独脚戏迈向滑稽戏的第一个剧目。从而,滑稽戏便开始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南方戏曲剧种之一。
人生哈哈镜
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脚戏、相声等曲艺的表现手法为基础,兼收文明戏的特点,擅长喜剧和闹剧,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征,讲究情节滑稽、表演夸张。搬演现代戏时,大体和沪剧相似,六〇年代以后又广泛吸取话剧、电影甚至歌舞剧的手法,来丰富自身的表现空间。然而在历代艺人的努力下,形成了「说、学、做、唱」四类表现手段,尤其是「说」与「唱」是和其他剧种避免区隔混淆的主要因素,滑稽戏演员在这两方面再搭配上属于自家的形体动作,确立了该剧种的表演特殊性格,例如:要求演员不但要学多种戏曲唱腔、娴熟民间小曲及流行歌曲,而且最好能对各种戏曲的流派唱腔朗朗上口,如对南方观众来说很热门的越剧流派唱段,像袁派、范派、傅派等等。其次,能讲各地标准的方言,不论是南方的杭州话、宁波话、苏州话连同北方京片子、山东话、四川话,都要能言善道,往往以会讲混杂方言为高妙,广东上海腔、北京四川话,偶而还根据剧情用方言学学外语,旨在博君一笑。
演员之所以需要掌握各种方言,固然要考虑塑造人物的需求出发,但主要藉从「杂」中大显身手,丰富观者的好奇心理并制造喜剧效果。最让观众过目难忘的要算是特别夸张的肢体动作了,有时简直荒谬到令人发急的地步,例如在《三毛学生意》一戏中的三毛,当他替客人理发时,竟然举起如同菜刀般大小的剃刀,蹦蹦跳跳地朝著顾客的头部砍去;还有《七十二家房客》的情节里,赫然出现用老虎钳拔牙齿的惊奇场面,这些极度夸张的造型动作经常逗得观者笑痛肚皮,但是夸张表现手法,必定是以日常生活为创作依据,否则凭空而降反倒不伦不类,把整体演出水准贬得一文不値了!
以笑为人民服务
大陆的作家夏衍、茅盾都曾对滑稽戏丰硕的创作量,并且广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情况,给予高度的评价,赞誉「滑稽戏是一朶花」。早年所谓优秀剧目,大抵讨论著新旧社会二重天的巨变,必定是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和劳工阶级的苦难,再歌颂新社会主义的新气象。之后为了配合政治运动,又涌现了数量庞大的新剧目,严肃的思想内容与滑稽戏的特性无法用政治的手段强迫结合,这类应运而生的剧目仅仅是昙花一现的热潮罢了!老百姓喜爱看滑稽戏,更甚于上赤裸裸的政治宣传课,当然是因为它能贴近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切中他们的心理需求;此外,滑稽戏跳脱出曲艺或独脚戏的点线般的艺术效应,发展成熟,有众多人物铺开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具备了戏剧全面所包括的要求和舞台艺术;而演员们在「滑稽」上使出浑身解数,从观众的生活中挖掘喜剧的素材,随手便可引爆笑话,发噱逗笑、幽默诙谐,直教人乐不可支捧腹为止,其演出成效自然是台上台下尽欢。
滑稽戏舍弃说教意味,也不故做高深,而以夸张、变形等近似漫画幽默画的艺术手法,制造出强烈又异乎寻常的喜剧效果,完全符合小市民生活里的浪漫和喜感,它形成的世俗性和轻松味,能够达到心情的纾解和情绪的宣泄。尤其是对惯于说教及概念化,社会主义挂帅的人民而论,进入剧场可以暂时卸下沉重苦涩的生活负担,眼下所演尽是他们所关心的题材:下冈的工人(注1)、炒股族、老人的安养、外地来的小媬姆和民工、港台两地商人所掀起的外遇故事……,现实里棘手的难题,人们更乐意带好晚餐在滑稽戏构筑的世界中消磨它一晚(注2),以获取精神与物质的满足,这大概是滑稽戏在各种演出的卖座排行榜上能名列前茅的根本原因所在。
注
1. 此为大陆习惯用语,意思是失了业的人。
2. 笔者曾在上海共舞台观看滑稽戏,许多人是下班赶赴剧场,边看戏边解决民生问题,这对观众是比较有人情味的,不过新建造的剧场,则渐渐消失了这类有趣的场景了!
文字|李翠芝 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戏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