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居民来源复杂,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与少数的巴勒斯坦人眈眈相视,在民族冲突的过程里,彼此的文化也在相互激荡。以色列国土上的纷争仍待解决,但以色列的艺术家却已积极前进欧洲,试图在世界舞台寻找自己的定位。
流散各地的犹太人在一八八〇年以后大量移居巴勒斯坦,积极展开复国运动,一九四八年经联合国的安排,据地建立了以色列。流离两千多年的犹太人虽觅得一方土地堪以安居,却随即与邻近的阿拉伯国家陷入战事,而国内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间的冲突,也使得境内争端迭起。
长期以来,强悍的战斗力保卫了以色列,却无法弭平不同种族、宗教之间的纷争。上帝的诅咒与应许都已实现,犹太人可以不再飘零,国家却难免动荡,五十年的时光已匆匆流逝,和平似近还远。为纪念以色列建国五十周年,该国与法国政府联合策划「艺术家反映以色列」(Israël au Miroir des Artistes)系列节目,从去年九月起到十二月底,邀请以色列艺术家在法国二十六个城市展演,共有八十个节目,近一百五十场的演出,藉著舞蹈、戏剧、音乐、影展、文学、座谈会、装置艺术等,让法国民众了解以色列当代文艺发展的状况,并且反思自己的文化。
此次共有五个以色列舞蹈团体来到法国,演出场次比音乐、戏剧节目高出许多:巴瑞克.马修(Barak Marshall)、英宝儿.品透(Inbal Pinto)、丽雅特.卓尔和尼尔.班卡勒(Liat Dror & Nir Ben Gal)与巴兹贺盆舞团(Bat-sheva Dance Company)四组人马都以九月的「里昻舞蹈双年展」(Lyon Biennale de la Danse)作为巡回演出的起点。伯纳多.蒙铁特(Bernardo Montet)结合音乐、绘画的舞作只在「巴黎秋季艺术节」(Festival d'Automne à Paris)中演出。
来自以色列的声音
马修与英宝儿.品透均是来自台拉维夫的年轻编舞家,在外省演出时他俩的舞作常合组为一套,巡演的城市数目最高,来到巴黎时,分别在巴士底剧场(Théâtre de la Bastille)与郊区的克地野艺术馆(Maison des Arts de Créteil)表演。
品透今年才满三十岁,十三岁开始学习现代舞,一九九〇年与老师合编的首支作品Dov Hoz,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后巴兹贺盆舞团与以色列歌剧院等都曾邀请她编舞。品透除了不放弃舞者的身分,她还继续美术学校的课程,观众可以在舞作《缠绕》Wrapped中欣赏到她既编且舞,同时身兼服装与舞台设计的才华。
《缠绕》分为〈二重奏〉Duet、〈果园〉The Orchard、〈缠绕〉三部分。一开始,灯光集中在长椅上的两个女孩,她们舌头轻点上颚,发出「咂咂」的声音,作为动作的伴奏,虽然坐著,舞者好奇地张望的眼神,迅速伸展的手脚,仿佛在探索新世界。接著,童话故事里的巨人、小矮人等,也陆续登上舞台,最后是一群人在神奇花园里追寻流光与逝去的爱情。品透的幽默常逗得观众发笑,她的作品嗅不到战争的气息,反映出编舞者纯真却不肤浅的思维。
人类的通性比政治理念更长久
卓尔与班卡勒这对年近四十的伴侣,一直想展现「冲突的政治局势如何影响身体能量」的问题,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常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无中生舞》The Dance of Noth-ing是他们暂离家鄕,留居法国昻杰(Angers)国立编舞中心三个月后的创作。
观众进场时,舞者在黯淡的舞台走动,台上仅仅横挂三张背幕,没有任何舞台装置。灯亮起,舞台右后方的三位乐师开始演奏音乐,左方的三女一男在净手抹脸后开始揉面,一位黑纱女子沿著中线向观众走来在台前独舞,回到原位稍息后又再度巡走,以具体的具象动作与抽象的肢体舞动开启序幕。
在以椅垫围成的「ㄇ」形空间里,大家做饼、嬉戏,女人以说故事的口吻讲述男孩与女孩的童话;男女互相扯下身上的布片,再携手走向后台;众人簇拥著一对男女拍照,好像是婚礼留影;舞者重复地跪地俯身,像在膜拜什么。谢幕后,舞者将饼乾分送观众。
节庆或婚礼都是一项仪式,观众毫无预期地分享了仪式的进行。观众看著舞者做饼,最后还能真的吃到,让人联想到台湾庙宇在「谢平安」时,信徒一起搓圆仔,众人免费吃圆仔汤的情形。
从舞者的身体,我们可以看到编舞者试图展现的几种变化:最常见的手心上转、身体绕圆的转动,宛若流水源源不绝,从这个主要的连续动作延展出变化,就像伴奏的阿拉伯音乐由主题展开变奏,两者异曲同工,再加上服装的质感,让人觉得轻盈飘逸。还可见到舞者骤然吐气,上半身的重心顿时下落,或是力量外射,动作斩钉截铁,或是身体好似绑上铅块,沈重而缓慢。还有身体僵直、伸手仰天的女人,或众人五体投地的祈祷。
身体不同能量的变化,若要归诸于「政治局势对身体能量的影响」,只能说政治局势的确诡谲多变,观众难以望「舞」生义。最易令人会心的男女(或男男/女女)藉著眼神、身体相互挑逗、嬉笑、追逐的画面,这样的场景是卓尔、班卡勒两人舞作的特殊标记。人类对性的原欲,对超自然的崇拜,可能比服膺某一政治理念的时间更为长久,经由人类「通性」的表达,非语言的舞蹈达到无国界的境地。
了解彼此的窗口
以色列的居民来源复杂,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与少数的巴勒斯坦人眈耽相视,在民族冲突的过程里,彼此的文化也在相互激荡。《无中生舞》的以色列舞者与阿拉伯乐师配合无间,动人的音乐与丰富的舞蹈语汇形成的张力,涨满了整个空间,为文化交流的可能做了见证。或许艺术创作原本就不该掺杂种族偏见,离开纷攘的生长环境,较能剥离情绪的牵扯,能以较准确的焦距描绘原生之地。
然而编舞家有其不同的性格、阅历,作品也可能风格迥异,若想依此揣测其创作的意图或断言该国的文化现象,不免沦为以管窥天。为了多开几扇窗,此次节目除了尽量在单一城市安排多种展览与演出外,也藉著电子与文字媒体的合作宣传,让民众在家中就可观赏或听闻以色列的当代文化,深入的艺术家访谈或文字阐述,使大家能多方了解宗教、环境对创作的影响,进而拼贴出自己的「以色列印象」。
以色列国土上的纷争仍待解决,但以色列的艺术家却已积极前进欧洲,试图在世界舞台寻找自己的定位。
参考资料:
1.Israël au Miroir des Artistes节目单,sep-dec/1998.
2.Kästner Irmela, The DUnce of Nothing节目单,A.-M. Birgorne译,Paris, Théâtre de la Ville, 8〜10/12/1998.
3.Lyon 8e Biennale de la Danse节目单,10-29/9/1998.
4.MAC, Wrapped节目单,17-18/11/1998.
文字|简秀珍 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