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當代藝術

相關文章 6 篇
  • 孫培懋《我曾想像著自己就是幽暗深海裡的那條魚》。
    藝@展覽

    禽獸入展場 藝術也勸世

    今年的「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由藝術家姚瑞中策展,以「禽獸不如」為展題,是一次對台灣當代藝術創作中,與動物生態議題相關者的面向式梳理,共展出四十九位(組)藝術家逾兩百件作品,參展藝術家均為首次參加台灣美術雙年展,當中九成是年輕創作者。遊走展場猶如置身動物園,藝術家們以貼近在地文化的方式回應普世的生態議題。

    文字|吳垠慧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肯特與國網中心合作的《巫行》
    企畫特輯 Special

    返魅:關於妖氣都市

    妙工俊陽所遊走的空間場域幾乎不屬於當下的社會,可是又無法說完全脫離了當下社會,可以說是一種鏡射的社會。他一貫的創作似乎都在指出現代性內部的矛盾,直探慾望,「返魅」的意義在這裡變得很鮮明,直指前面所述的問題,也就是在所謂「除魅」的當代世界裡面,反過來說不過是假鬼假怪的日常生活罷了。妙工俊陽的創作,以畫筆勾勒出山川海洋的妖鬼,除了是一種特殊的地方書寫之外,個人認為更像是「照妖鏡」,以妖照妖。

    文字|高俊宏、周史賓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 「家庭備忘—記憶與遷徙之島」展覽現場。
    ARTalks

    口音政治的懺情錄 論「家庭備忘—記憶與遷徙之島:東南亞新住民主題當代藝術展」

    現實絕對永遠是藝術的指涉對象,但前者猝不及防,是冷血殘酷的對手,總握有致命的最後一擊。這點恐怕是藝術尚難追上,且亟需想辦法超克的。而家庭備忘展總算向這個難纏敵手做出了初步挑戰,並以其混雜著口音的影像與裝置部署在女性新住民的論題上,展現了至關重要的政治省思。

    文字|孫松榮、林怡秀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瘋舞》讓參與者回顧了現代舞蹈的歷史脈絡,也被動感氛圍所感染。
    巴黎

    素人旋風 席捲巴黎秋天藝術節

    今年的巴黎秋天藝術節聚焦「表演者」,除了有阿迪蒂絃樂四重奏與傑宏.貝爾兩組首席藝術家,另一特色是有許多以素人為主體的節目,如傑宏.貝爾邀請觀眾參與的《至少是場表演》、夏瑪茲邀請全民起舞的《瘋舞》,還有導演兼劇作家哈迪卜邀各年齡層足球粉絲上場的《運動場》,演出強調出舞台再現與真實人生之間的曖昧關聯,也成功突顯出藝術介入社會的政治性。

    文字|王世偉、Martin Argyroglo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ARCO入口。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代藝術篇

    銜接歐洲與拉丁美洲的樞紐

    提到西班牙藝術,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必定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達利(Salvador Dali)和米羅(Joan Miro)這些廿世紀馳名國際的藝術家,然而,當地有識人士卻將其視為一個可能是「文化黑洞」的危機(後繼無人的緣故)看待。 因為從一九三九年內戰過後到現在,國家經濟情況一直是西班牙政府沒能及格的課題,常在歐盟國家中吊車尾,再歷經佛朗哥近四十年的獨裁專制政權,對於文化藝術的政策抱持保守態度。

    文字|高子衿、王焜生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纏繞》中欣賞到品透旣編且舞,同時身兼服裝與舞台設計的才華。
    巴黎

    藝術家反映以色列

    以色列的居民來源複雜,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與少數的巴勒斯坦人眈眈相視,在民族衝突的過程裡,彼此的文化也在相互激盪。以色列國土上的紛爭仍待解決,但以色列的藝術家卻已積極前進歐洲,試圖在世界舞台尋找自己的定位。

    文字|簡秀珍、Gadi Dagon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